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将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是注重人的自由发展。自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当代中国社会迫切要求关注人的自由发展,灌注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2.
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及典型意义,德国古典哲学传入中国之初的科学主义精神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理性指导以及中国学者言之必谈的理论典型,说明德国古典哲学成为中国人热衷的哲学研究领域有其重要的内在原因和现实诉求。从思想文化发展角度以及历史的纵深视角看,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及研究表明了中国人在面对西方哲学之中国化的合理态度以及现实需求,是中国人在自觉、自信的探索多元思想文化融合,催生中国本土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3.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是多向的,但传统观点认为,从康德到费尔巴哈是一以贯之的、逻辑的.产生这一观点的原因是把这个时期的哲学发展看成是理性哲学发展的过程.然而,这一观点不仅不能解释谢林哲学的非理性特征,而且把本来多向发展的德国古典哲学简单化,且无法解释现代哲学的多元性,无法说明非理性哲学的产生.重新梳理德国19世纪哲学的发展线索,关注德国哲学发展的多向性以及对现代哲学的深远影响,无疑是对19世纪德国哲学的一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把传统哲学的消解为现实的归属,从而合乎其然地引出实践本体的预设。预设马克思哲学实践本体后,不仅从现实层面取得了突破口,同时,也为理论逻辑批判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走向更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本体的设定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进而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哲学潮流中打开一条生存论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哲学家施达克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中对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了错误的评价。恩格斯以此为契机,为了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施达克关于费尔巴哈的错误评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重新解读《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著作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修课。鉴于讲授和解读中存在的误解和偏差,为了做到原原本本地领会这篇著作的基本精神,突出重点地把握其中的主要观点,使其真正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有必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读。这篇著作的核心是阐明哲学的终结和与之相对立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辩证法的一般规律,为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率先在当代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对丰富、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体现出的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群众、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精神,对于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应坚持群众路线,立足于群众的思维习惯和实际进行普及宣传;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和解决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段时期,哲学思维方式是"垂直"式的,主要体现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对世界"本原"或逻辑"本体"的层级式追问过程展现出来.现代哲学思维方式是"平面"式的,用现象学表述就是"现象"与"本质"是共同存在的,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剥离的痕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历史"事件"为重心的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呈现",这种"呈现"的思维方式立足于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在世"的实践把握,具有理论解释与实践意蕴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写作的一部光辉著作。恩格斯在巡礼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时,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由费尔巴哈哲学,而又同它脱离并超越它。恩格斯结合当时世界局势变动的大背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全面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引起的革命性变革。《费尔巴哈论》的出版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的攻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费尔巴哈论》蕴含了极为丰富而又深邃的哲学智慧的思想精髓,不断汲取其哲学智慧滋养,可以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 ,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对于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感性活动之为马克思哲学主导原则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象性的活动”的提出 ,意味着马克思已经开始整合德国古典哲学的“活动”原则和“感性对象性”原理。随着对费尔巴哈的清算 ,马克思实现了从“对象性的活动”到“感性活动”的理论升华 ,并自觉地将感性活动作为自己哲学的主导原则 ,在根基处发动了一场顺应“时代愿望”并真正给予阐明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2.
对"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通 《理论前沿》2005,(13):26-29
与其说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倒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列宁并未将马克思主义概括为同它的"三个来源"相对应的三个组成部分;"三个组成部分"不能确切地和充分地概括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基于对新陈代谢规律充分认识的自觉的推陈出新活动。创新精神是辩证法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体现。创新必须研究新旧之间的对立统一,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必须充分反映创新精神实现哲学的创新。哲学创新的基本任务是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人的问题始终占有核心的重要地位。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实用人类学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费希特的知识学是对人的自由本质的揭示;谢林的同一哲学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哲学虽然把绝对同一体或绝对精神作为统摄和支配整个自然和人类的更高力量,但实际上是把人的精神或理性提升到了“绝对”、“上帝”的高度,而且在这个异化的范围内仍给予人以重要地位;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由人本学和自然学两部分构成,他虽然强调了人对于自然的依赖性,但肯定在地位上、在道德即价值论意义上人高于自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入学”的角度,尤其是从人、自然、神(绝对精神)三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是近年来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产生背景入手,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的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研究方法作一综合梳理,以期对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有所帮助。在此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我们这一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它仍然具有深刻的解释力、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和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他的唯心主义的体系中剥离出来,让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唯物辩证法或  相似文献   

17.
在列奥.施特劳斯的理论逻辑中,现代西方虚无主义根源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对古典政治哲学的背离,这种背离可归结为从古典的义务主导到现代的权利主导、从古典的温良理性到现代的理性自负、从古典的守望理想到现代的关照现实。在施特劳斯看来,对于现代政治哲学而言,无论是权利至上的思路、还是将同意置于理性反思之上的行为、或是使实然优先于应然的做法,都为现代虚无主义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施特劳斯的现代性批判有其借鉴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其逻辑的及现实运作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在列奥.施特劳斯的理论逻辑中,现代西方虚无主义根源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对古典政治哲学的背离,这种背离可归结为从古典的义务主导到现代的权利主导、从古典的温良理性到现代的理性自负、从古典的守望理想到现代的关照现实。在施特劳斯看来,对于现代政治哲学而言,无论是权利至上的思路、还是将同意置于理性反思之上的行为、或是使实然优先于应然的做法,都为现代虚无主义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施特劳斯的现代性批判有其借鉴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其逻辑的及现实运作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发展,极大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近几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态势。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随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开放体系,面对时代与科学进步面临一些新问题与新挑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与批判精神,以创新与发展的眼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作出中国化概括;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标准给予中国化阐释;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进行中国化构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