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近日全国持续高温,劳动者高温权益保障已成当今社会广泛讨论话题,笔者试图从劳动者高温权益保障实务性角度予以探析,分析当今我国劳动者高温权益保障缺失,并就从制度上如何保障劳动者高温相关权益提出个人拙见,以期高温环境下的劳动者的权益实现不再是"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2.
从2012年7月开始,全国各地被高温天气所覆盖。在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权益深受社会关注。《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已"暂行"了半个多世纪,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无法全面保护高温工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高温权益难保障,社会各界呼吁高温立法。2012年《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草案)》款款而来,草案中体现出可圈可点的制度性进步,让人欣喜。  相似文献   

3.
将儒学传统与现实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结合起来论究,不难发现,儒学传统中的相关思想内容,既可为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筑建民族文化传统根基,其自身又可经创新性诠释而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的组成要素;并且,创新性开掘儒学传统资源,有助于建立健全、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破产程序中的劳动债权的界定及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者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但企业破产时劳动者的劳动债权如何实现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劳动者的保障程度。在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情况比较严重的我国,尤其需要对劳动者的特殊保护,破产法草案突出保护劳动者权益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法理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受中国经济新常态、数字经济以及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灵活就业劳动者体量日趋增长,然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发展滞后,致使此类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保护弱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是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责。我们从工会的角度去探讨保护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的具体实现路径,同时也为探究劳动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提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明确劳动合同的主体范围,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立法精神,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劳动权益的基本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关系已初步形成企业化、市场化、契约化、法制化的格局;劳动权是一种弱权利;劳动权状况堪优,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经常遭到侵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劳动者合法权益最突出和集中地表现为劳动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是工会维权的最有效的突破口;通过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能为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所有者权益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心镇的发展脚步日益加快,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屡有创新,但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成效不明显,尚有不少问题存在。本文通过对中心镇劳动者权益保护困境的分析,尝试提出解决中心镇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的三方面对策,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朱婷  黄正华 《工会论坛》2007,13(5):13-14,21
目前,我国用工制度还不完善,工人工资偏低,劳动环境不佳,三方调解、仲裁机制效率不高,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不仅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诸多困难。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缓和国际矛盾以及促进世界和谐发展,我们必须积极自主、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劳工标准建设,而不是盲目顺从西方压力,照搬西方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劳动者,理应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应当享有各种劳动权益。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主要有:劳动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障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和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必须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1.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行政法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对人权的普遍重视反映到行政法中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行政相对人权利。而现在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研究大多是在立法领域与司法领域中,时行政过程中相对人权利的研究却不多,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过程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价值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明确其在行政法学理论与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地位。程序性权利作为一项没有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权利,必将随着人权观念和公民权利观念的发展而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害,权益纠纷越来越多。如果不解决好这些纠纷,旅游者的权益就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便会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从立法方面重视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愈发严峻的涉案财物管理状况以及日益增强的公民财产权意识对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有利于公民的财产权益的维护,也势必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涉案财物的管理工作中将是最佳选择,而信息化的涉案财物管理方式也必将以其高效、准确等特性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改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方面有很大进步:明确公诉人对指控犯罪成立负举证责任;任何人不得被迫证明自己有罪;公诉人要对证据来源及取证方法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不能证明证据合法的,将采取有利于被告的选择,排除相关证据;侦查、起诉、审判机关都有排除非法证据的职责等。公安、检察、法院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这是刑事诉讼法不可偏废的任务之一。在观念上要纠正打击犯罪就是保护人权的偏见,应该是两者并重,在存疑时作有利于被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权利政治、公益政治的时代变迁中,社会保障不仅仅作为社会的"安全网"与再分配调节器,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顺应了时代要求,在维护与实现公民权利、提高社会共同体福利、增进"公共的善"、促进人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推动了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舆论与司法判决两者的权利均来自于《宪法》,一方权利的扩张,则导致权利失衡,形成社会舆论与司法机关的博弈。激烈的利益冲突使得双方两败俱伤,因此,通过在立法过程中对民意进行疏通汇总,在审判程序中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对民意加以引导,营造社会舆论与司法机关双赢的局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能动司法在目前已成为我国人民法院审判实务中比较重要的理念,但是如果不把握好能动司法的"度",它极有可能造成司法专横,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审判实务中能动司法活动的监督非常必要。而检察监督必须遵守实效原则、刚性原则、合法原则,并且监督要以对审判主体、诉讼过程以及裁判和执行方面的监督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法律赋予当事人"最低限度公平"的程序性权利,是程序法律制度最起码应当满足的要求,对实体性权利的实现有着密切联系。将程序性权利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可以彰显程序性权利的独立价值,保障当事人得到充分救济,而且可以通过追偿制度完善违法行为主体的责任制度,这是应然层面国家赔偿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意外事件有时候会发生在一切社会中,特别是政治危机、技术和自然灾害危机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何应对紧急状态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目前对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补偿还存在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应尽快制定《紧急状态法》,以保护公民权益,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补偿机制也应制度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并不保护著作人身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早期著作权立法中均没有规定著作人身权制度,但是著作人身权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著作权法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普遍承认的一种权利。著作人身权制度与民法人身权理论之间存在着矛盾。我国著作人身权制度设置的具体缺陷,主要有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人身权与其主体能否分离的规定自相矛盾,对著作人身权的种类设计不合理,表述著作人身权的权能内容不准确、内容限制不到位。对我国著作人身权制度应从立法上进行完善,包括规范著作人身权与其主体能否分离的规定,避免条文之间的自相矛盾,不设置独立的"发表权",不将发表权列为著作人身权的范畴,署名权应是姓名权的延伸,署名权应是表明作者"资格"的权利,删除"修改权",保留"保护作品完整权",准确表述我国《著作权法》著作人身权的权能内容,并对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