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的追求》编辑部 2 0 0 1年 2月收到徐葵研究员 1月间的来信 ,信中说 :“贵刊 2 0 0 0年第 10期刊登了捷克《对话》杂志1999年第 146期发表的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美国大学的讲话。我读后对这篇讲话的真实性感到有些怀疑。去年年底我在同俄罗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的顾问阿纳托利·切尔巴亚耶夫的一次通信中向他询问此事 ,并向他提出如果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美国大学作过讲演的话 ,请他把讲演稿全部寄来。本月 12日我收到了他的回信 ,他在信中指出《对话》杂志 (捷克一家传媒———本刊注 )发表的这个材料是伪造的 ,戈尔巴乔夫根本没有到土耳…  相似文献   

2.
普京于5月7日宣誓就任俄罗斯总统。在这盛大的典礼上,观礼者只限于1500人。其中除了叶利钦是当然的一号贵宾之外,还有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这显示了普京在政策上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更显示了他政治上的宽容与成熟。他强调要发展民主制度,根本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深得人心的政纲。但最令我感动的是,在这个隆重  相似文献   

3.
述弢 《同舟共进》2011,(9):61-65
【人们期待出现奇迹】 2011年3月2日是戈尔巴乔夫的八十诞辰,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发总统令,宣布授予他象征俄罗斯最高荣誉的"圣安德烈勋章",以表彰他在前苏联末期担任国家领袖时作出的贡献。戈尔巴乔夫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身为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苏联总统的他,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因为改革和公开性受到一些人的尊敬,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2000年5月主办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阳际学术研讨会上,保加利亚科学院副研究员米哈伊尔·基列夫作了《苏联解体的原因》的发言。他认为,苏联解体的“第一个主要的和基本的原因”是1956年以后形成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正是这一路线成了后来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前提。在分析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背叛时,基列夫引用了戈尔巴乔夫1”9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研讨会演讲的自白,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特殊日子里置身红场 我访问俄罗斯巧遇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8月19日。这一天恰好是苏联共产党亡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亡国1O周年纪念日。 1991年8月19日凌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废绌戈尔巴乔夫的总统职务,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并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8月22日,戈尔巴乔夫宣布撤消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解除其所有成员职务。8月24日,迫于苏联激进派首领叶利钦的压力,戈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8.19”事件发生后,原本就有民族主义情绪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格鲁吉亚等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告独立。12月21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和乌克  相似文献   

6.
2011年的3月2日,戈尔巴乔夫满80岁了,仍活跃在世界和俄岁斯的政治舞台上——梅德韦杰夫总统把他请到克里姆林宫,授予俄罗斯最高荣誉勋章;普京向他发去生日贺电,肯定了戈氏存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政治与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酝酿和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戈尔巴乔夫特别强调道德原则,强调人道主义.这首先源于戈尔巴乔夫对苏联一斯大林模式、特别是对斯大林的农民政策和斯大林对无辜者进行镇压的否定,他想重新塑造社会主义的形象,让社会主义为人服务.在改革过程中.苏联各种矛盾暴露出来,地方分离势力迅速发展.道德优先的政治理念阻止了戈尔巴乔夫用武力去维护国家的统一.苏联解体了,但没发生流血冲突.戈尔巴乔夫改变了俄国政治中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传统.他不仅注重目的的合理性,而且注重手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人物     
《小康》2016,(1)
正表态者普京12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2015年度记者会,期间,对于最近的俄土冲突以及IS显示了一贯的强硬作风。就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一事,普京称,土耳其击落俄战机是一种敌对行为。土耳其击落俄战机后就躲在盟国的身后。记者提问:"俄罗斯对于叙利亚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或者说俄是冲动行事?"普京表示,IS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威胁,越快解决它越好。要采取政治解决方案。俄罗斯未在叙利亚发动战争,  相似文献   

9.
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7月28日在符拉迪沃斯克(海参崴)发表讲话,着重谈了苏联当前对亚太地区的政策。他的讲话,在世界上引起广泛的评论。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从阿富汗分阶段撤军,今年年底以前连同武器装备一起撤回六个团,“加速”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但他又说,如果对阿富汗的干涉继续下去,苏联“将不会对邻国的受难置之不顾”。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发言人穆贾迪迪立即对此作出反应。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使苏联开始撤军,按照六个团撤出八千人的比例,那么多少年才能撤完呢?他说,阿富汗抵抗力量将继续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中国大学生看美国”课题的研究。在一些大学做调查的同时,学生们也涉及到对前前苏联及俄罗斯的一些评价;另外,作者在教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讨论、平时作业以及试卷中,也谈到了他们对前苏联及俄罗斯的一些看法。对此,作者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前苏联政治经济制度、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俄罗斯经济改革和中俄关系这四个方面,呈给读者一份概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这几乎是一张每一个上海人都熟悉的土耳其人的脸,你或许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面孔,或许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里见到过他,又或者在过马路的时候从他手里拿到过宣传单……他就是NoyanRonna(诺扬·罗拿),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关心中国百姓、社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外。诺扬·罗拿是土耳其人,曾经做过驻沪领事,普通话出口成章,还能说流利的上海方言,是个典型的“中国通”。他说,从9年前移居上海的那一刻起,便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诺扬说,自己不是什么专家,但是一个热心人。心一热,“头衔”就多。他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巡访团的成员,他的事迹曾…  相似文献   

12.
在探究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时,有一种看法很值得关注,这就是所谓"叛徒论"。有人认为,由于出了戈尔巴乔夫这样的"叛徒",背弃了社会主义,才导致苏联亡党亡国。我们必须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探析苏联剧变的原因。这一事件是多种因素"历史合力"的结果,其中,制度(体制)的弊端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和蜕变,则是现实的、直接的原因。唯物史观不否认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但"叛徒论"者对苏联剧变这样重大而复杂的事件不作辩证的科学的分析,只简单地归咎于出了一两个"叛徒"就搞垮了苏联,这样的结论无疑是十足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丝路之城     
《小康》2017,(28)
<正>今年夏日,一位在杂志社实习的小姑娘做了一场毕业旅行,她的目的地是我们的近邻俄罗斯。她从私人的视角,打量着、深入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她的眼中,俄罗斯这一横跨欧亚大陆的混血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着"战斗民族"的豪迈与诗歌芭蕾的柔情。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生活在俄罗斯的普通中国人的小故事也在她的笔下娓娓道来,这群中国人正在深切  相似文献   

14.
蓦然回首     
当历史选择了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无论是对于苏联还是对于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由于苏共领导人契尔年科病逝,这一天,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历史选择了戈尔巴乔夫。然而,正是这一天,发生在两千多万平方公里苏联领土上的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革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是“新”思维,还是“花花”思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一本轻率浅薄的欺人之书,这一点历史已经作了结论。但是,有探索精神的人决不会满足于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说明,我们想进一步了解戈尔巴乔夫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浅见陋识,这些浅见陋识变成了他的新的思维“偶像”,换句话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只不过是这位思想上的花花公子的“花花”思维。让我们直接面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的两个基本论点。如他所说,“新的政治思维的基本原则很简单: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因而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  相似文献   

16.
《政工师指南》2006,(4):47-47
据《环球人物》第5期报道,不久前,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接受了该刊记者的专访。戈尔巴乔夫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谈锋甚健。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戈尔巴乔夫对记者强调,他所谈的一切都是肺腑之言,是多年来对往事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10)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一讲话中提出"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和"改革党的领导制度"的重要思想,对当前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尤其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得寸进尺 大权独揽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标志着戈尔巴乔夫要大刀阔斧地推行他自己的路线。出席这次党代会的共有 50 0 0名代表 ,都是采用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的 ,这样一个代表阵容体现了党内各种力量的平衡。一部分代表在会上同戈尔巴乔夫唱反调 ,另一部分代表则明确表示反对利加乔夫。叶利钦在大会的最后一天就再次发难 ,公开指责利加乔夫及其追随者是改革的敌人。表面上看起来 ,戈尔巴乔夫希望至少实行一种允许不同利益的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制度。暗地里 ,他正在想办法清除那些使他患了“赫鲁晓夫综合症”的和他意见有分歧的中央委员。全…  相似文献   

19.
<正>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亲笔回忆录《孤独相伴》,首次披露了叶利钦曾"自杀未遂"的惊人消息。他在书中这样描写1987年发生的"叶利钦事件":叶利钦作为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却不是政治局委员,这让他的权力欲望得不到满足。这年夏天,他突然给我写信,讲他对中央委员会秘书利哈乔夫的不满,认为利哈乔夫总拿他当小孩(意指主管人事工作的利哈乔夫迟迟不给他升迁)。叶利钦希望和我好好谈谈  相似文献   

20.
19999年的最后一天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 ,这意味着统治俄罗斯 8年之久的“叶利钦时代”的终结。那么 ,叶利钦之后的俄罗斯会有什么走向呢 ?记者为此采访了俄罗斯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冯绍雷。记者 :叶利钦时代已经终结 ,但他的影响力远未退出历史舞台 ,普京在发表新年讲话时依然能感受到站在背后的叶利钦的呼吸。普京履行代总统职务到今年三月大选结束的这一期间 ,能否称之为“过渡与超越的时代” ?冯绍雷 :一般认为 ,普京上台的直接原因是叶利钦对整个总统大选的考虑 :首先是精心选择了一个令人出其不意、而且令政治对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