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把公共文化服务仅仅视作"文化福利"或"文化权利"的要求,有其不足:作为文化福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缺失民众必要的民主参与,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与民众公共文化需求相脱节;在当下,"权利"往往被人工具性使用,如果没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规约,又会成为一种公共性的消解力量,从而与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生活的主旨相背离。公共文化服务从实质上而言既是文化治理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化治理的一项内容。把治理引入公共文化服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公共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基",文化秩序是研判治理能力的价值基础,通过公共资源的公共性配置通向文化治理的价值旨归。文化治理的价值诉求体现在"公共性"建制的复权与创生逻辑,通过公共性再造,透视公共价值观趋于消解的多元文化面向。文化机制的理性共识促成了"批判"与"整合"文化取向的目标达成。政府作为"文化强国"的主导者与公众作为"文化权利"的拥有者共同整合文化公共性的建构方向。因此,公共文化治理过程中文化资本要素的价值排序是价值建构的基础,文化治理渠道彰显了文化"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的价值耦合,基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一载体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治理的相向共生。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公共管理文化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性是一种公有性、共享性和共同性 ,它一方面来源于物性 ,另一方面来源于人性。公共管理 =“公共性” “管理”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性 ,同时也是衡量公共管理好坏优劣的价值尺度。公共管理文化是一种追求公共性的文化 ,是一种寻找公共性和实现公共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质量是公共行政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如何定义公共服务质量我国学界至今仍未形成共识。概括起来,学者们主要从公众需求满足、公共服务特性、公众满意度等角度界定公共服务质量,并形成了几种颇具分歧的学术观点。同时,由于公共服务概念在我国存在认识、理解与使用上的混乱,导致公共服务质量的概念界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表现为学者们在界定公共服务质量时混淆公共服务与政府服务、行政服务的区别,未能准确把握公共服务的概念,缺乏充分考量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等。应该说,基于我国主流语境中公共服务概念的把握,以及质量概念的厘定,把公共服务质量概念重新定义为"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及结果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和社会公众要求的程度",不仅能够有效克服既有界定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凝聚学界共识。  相似文献   

5.
迄今所呈现和暴露的文化缺失,正是导致政治与行政、事实和价值分离、管理主义与价值主义"抽象对立"的根本原因。文化天然独具的公共性、实践性、治理性表明,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公共治理体系,应当走向文化公共治理。走向文化公共治理,是提升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而可望为解决好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事实和价值的融合找到可能的进路与出路。公共行政只有添上文化的"油",才有望重获力量;插上文化的翅膀,方能在最根本的意义上解决效率与公共性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郑满贵  刘鹏 《前进》2011,(10):33-35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阳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的繁荣发展。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全民,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阳泉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研究提出了建设的目标、原则和重点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博 《人民论坛》2014,(3):75-7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8.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全民为服务对象、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集成、整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的有效途径。近日,常熟市政协围绕这一课题,积极组织委员进行专题调研,并针对常熟市创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提出六点建议。一、切实把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必须充分尊重规律,以极大的耐心一点一滴地培育和积累。因此,创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示范区",需要进一步发挥党委、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曹劲松 《群众》2023,(4):47-48
<正>打造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筑牢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们要紧扣“强富美高”发展总目标,聚焦均等化、数字化、融合化、集约化,打造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地,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夯实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江苏新篇章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7月24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会议对《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草案)》进行了一审。这是全国首部以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为规范对象的立法,也是本市文化立法历经多年探索后的一次突破。立足基层,找准立法定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提高,而文化内涵广泛,文化需求的个体差异度非常高,也缺乏基本的评价标准,如何把握政府职责的"边界",找准"定位"成为文化立法面临的首要问题。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规范对象是出于三个考量:一是广泛性。社区是最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地方,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能不受收入水平、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局限,为较广泛的对象提供文化服务。据统计,2011年全市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内开展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就达45万余场次,吸引6000万人次参与。二是基本性。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同  相似文献   

11.
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是我国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基本路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架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建设促供给"的逻辑,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存在政府"划桨"行为过多、非政府主体力量过弱、重硬件轻软件等缺陷。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目标的提出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创新提供了契机。对此,应将治理逻辑嵌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多元主体合作与共治,探索多渠道互补的供给路径,强化需求表达与回应、服务规划与配置、服务质量评价等配套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朱立新 《乡音》2012,(8):16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是省第八次党代会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落实省委要求的重要载体。建议:1.省政府应把设区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三馆"建设作为提升河北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的主要抓手,争取在二至三年内,按照国家标准,重点搞好设区市一级的"三馆"基础设施建设,让文化强省战略首先在"硬件"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2."三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专项工程,要纳  相似文献   

13.
樊泳湄 《创造》2014,(4):44-46
正让村民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少数民族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对统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眼的是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加大对民  相似文献   

14.
推动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实路径可以从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价值观层面来展开。在物质层面,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软硬结合",并努力引入高新技术支持;在制度层面,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可以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主导地位的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绩效评估机制及需求反馈机制三个方面来推进;在价值观层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进程必须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入手,切实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态度,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努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管若松  徐望 《群众》2013,(7):66-67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供给全体公民公共服务的一大内容,其目的在于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体现政府文化建设的普惠度与相关制度设计的公正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服务业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保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精神文化产品和均等服务的有效平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强调"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这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公民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必须紧扣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心骨",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突出"主心骨"。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和重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委和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作出了建设文化先进省区的决策,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随着"边疆文化长廊"、"文化致富工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和谐文化在基层"等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正>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1月14日,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正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进一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宗旨,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公共性、公民性、公平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基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以普遍实现公共文化权益为准则,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要打破地域差别、年龄界限和身份差  相似文献   

19.
张博 《人民论坛》2014,(8):75-7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路径。在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与标准化、均等化内在传导机理的基础上,立足于湖北省各地市(州)年鉴数据及3地市(州)450份微观样本数据,发现体系不完善、标准规范落实缓慢且执行监督及评估反馈机制不健全等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而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等则表现为湖北省不同区域、城乡、群体间供给水平的差异及供需结构的"非对称性矛盾"。通过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加强标准化均等化制度体系及组织协调机制建设,完善财政保障与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需求导向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制度,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推进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的绩效评估与奖励问责进程,可有效破解上述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