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地方党委如何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南京市玄武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 ,地方党委决策机制改革中存在着动力不足、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够高、决策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信息工作比较薄弱等问题。因此 ,深化地方党委决策机制改革 ,必须在构建改革的动力机制 ;决策咨询、论证和预决策机制 ;集体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提高地方党委领导水平,必须科学规范地方党委领导职责,改进和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保证地方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改进地方党委的领导方式和方法,改善领导作风;努力提高地方党委领导班子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地方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考量地方党委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统一战线对促进现代化生态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地方民主政治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崇明县委从战略高度认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从制度上完善统战工作的各项机制,努力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和谐崇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制度建设是贯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对于保证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增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共云南省广南县委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县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特别是抓住2012年7月被列为云南省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创新试点的机遇,通过规范制度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地方党委制度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组织制度,完善这项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省市县三级地方党委作为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上居于关键位置,负有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6.
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以中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为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目前决策听证制度主要有三类 :行政处罚听证、价格听证和立法听证。文章重点以中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建立、实施为例 ,对公共决策听证这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制度形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初步分析 ,并就如何完善决策听证制度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对于保证地方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一个地方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市党委领导班子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影响巨大,加强制度建设决不是念“紧箍咒”,而是一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新契机,是推动地方科学发展的新动力。要以规范的制度体系。增强科学发展的保障力。科学发展和制度建设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目标一致。科学发展,其目的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新、更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理念,引领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制度建设则是在全面清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好对现有制度的分类处理工作,以制度形式将科学工作的方法固定下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可以说,科学发展是制度建设的灵魂,制度建设能够保障更好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继续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同时,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针对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科学化”的要求,着重加快党内选举制度、决策制度、权力监督和制约制度、选人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党章为主体、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运行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与此同时,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与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思路,认真加以解决。要坚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要建立地方党委领导在推进多党合作事业方面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把多党合作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纳入地方党委的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党委票决制是对"议行合一"党委决策体制和党内权力结构的合理调整。以"票决制"形式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议""决",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各地方党委对如何推行和丰富票决制形式和内容进行诸多有益尝试和探索,为全面推广党委票决制积累了经验;同样票决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实践探索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探索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的过程中,设置了地方党委专职副书记。文章从地方党委专职副书记的设置及其必要性、职责定位和目前行权模式来作分析,对完善规范其行权过程、提升行权质量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大学章程通常应当包含序言、总则、学校功能与教育形式、办学活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经费资产与财务管理、举办者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学校的权利义务、外部关系、学校标志,以及附则等内容,由此形成大学章程的框架体系。大学章程确立大学的治理结构,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涉及学校党委(党委会、纪委)、学校行政(校长)、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教授/教职员工(教授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教学科研单位的“校一院(系)”两级或“校一学部一院(系)三级关系。与大学治理基本格局相匹配,大学内部的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大学法人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治学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学院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等。大学制定章程并依章治校是当前大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明确大学立章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大学章程理想的生成机制可以设想为:学校专门成立章程起草委员会,形成学校章程草案,面向师生员工公布草案征集意见,党委会或者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等对章程进行审议和审定,校长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公共政策层面看,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既表现在宏观的政策决策上,如制定方针路线;也可体现在中微观的政策执行中,如全面引领治理过程。在制定方针路线与全面引领治理之间的行为选择中,地方党组织采取后一种行为方式的发生机制是什么?除受党的先进性、上级要求等因素影响外,通过对地方动迁政策实践的个案研究发现,由于复杂政策的"网络性"要求有效的协调制度,制度建构和运作需投入大量资源,而市场或行政机制下的执行方式存在资源投入不足和协调制度匮乏,导致地方治理陷入集体行动困境,进而催生地方党组织全面引领地方治理。基于党章党纪等初始制度,地方党组织得以动员大量资源,进而成功建构和运作内部协调制度和外部协调制度,并分别实现对政策执行主体、主客体之间和客体内部的关系协调,推动了地方善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发挥县(区)党委常委会集体领导作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笔者在进行理性思考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完善县(区)党委常委会工作运行机制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执政党依法执政,要坚持和完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规范党委与人大的关系;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完善具体制度和机制;对执政党权力监督要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论发展党内民主和加强党内民主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改革的思想,包含着对改革的反思,孕育着改革重心从经济建设向政治整合的转变。我国政治改革总体可设定为法治为本,自由为先,民主慎行。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性质和界域不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应试行和建立党委常委会的内部制衡、党委全委会的协商民主制、政务类领导干部选举制和党代会听证制度等加强党内民主监督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从根本上讲是制度民主,也即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其修改过程必然呈现出党内民主的发展历程。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进入新阶段,发掘这一阶段党内民主建设规律可以总结如下三点经验:程序细化使民主制度成为现实,形式创新为民主发展增添活力,循序渐进确保民主建设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8.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发展党内民主首次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举措。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是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的重要成就。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必须把握好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基本思路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目标和原则、统筹和重点以及执行和评估。着力点是:以落实党员"四权"为着力点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以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为着力点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以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为着力点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以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为着力点完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为着力点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重要内容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惩治腐败问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这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作者就如何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自土地革命以来,以毛泽东、方志敏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通过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他们的探索得到总结、提炼。但受六届四中全会后“国际路线”全面贯彻的影响,不仅打破了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也冲击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进程。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在对“国际路线”给予不同程度抵制的同时,也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坚持与反思。他们的努力特别是之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逐渐确立了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