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知》2004,(11):41-42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学者认为,要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着不断的切磋和互动,产生的结果有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但有的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风格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在克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错误思想后形成的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对更加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民族文明如何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两个结合”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新时代实现“两个结合”,应当坚定文化自信的正确立场、秉持开放包容的基本态度、坚持守正创新的科学方法。在筑牢道路根基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打开创新空间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历史实践之中,移植和嫁接的不同样式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与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地搬运到中国的物理位置意义上的移植,而是进行化学反应意义上的嫁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作为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的党的理论创新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上实现新的飞跃。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必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再中国化"及其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的过程。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止步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必须“再中国化”。这个“再中国化”,将是中国整体现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与融合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不是世界哲学在中国,是中国民族哲学传统哲学现代性转换,是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论断,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结合”思想的全新认识,是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指导方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有着积累演进的历史过程。“一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前提基础,“两个结合”是“一个结合”的拓展深化,两次结合共同致力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以认清和把握中国发展具体实际为立足点,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落脚点,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之际,迎接新赶考新挑战,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离不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以“第一个结合”为依据为基础,从实践品格上和理论互补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理路,有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磅礴伟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受世情和国情两个“具体实际”制约性影响的历史进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国际环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内容不同的制约性影响。两极格局终结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都在于“前所未有”的国际环境,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应对其相互关系给予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9.
《理论视野》2009,(4):F0004-F0004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了系统总结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拟定于2009年10月在中央党校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论坛以“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为主题,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发表演讲,开展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话语特点决定了我们无法从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建构一种适合新时代的中国需要的完整形态的正义理论,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将公平正义纳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视野、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以审视与沉思,把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置于“小康社会”“美好生活”“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中国色彩的话语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具体化、现实化。为此,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正义的理论成果打通与当代中国实践的相遇,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时代意涵。而“两个结合”则是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即从现实需要和现实规约逻辑起点出发,从中国传统正义观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正义”和“历史正义”思想的贯通处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传播开来逾百年之际,有必要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现象和问题.“会通说”是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之谜”的主要解答模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从内在机理上看,“会通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谜是不彻底的,文化客体间的“会通”只是基础,文化主体的“接受”才是关键.从文化观角度看,立足于狭义文化观立场的“会通说”,并不能完整系统地反映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从广义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见,由文化的“会通”进到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矛盾运动展开的两个基本环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逻辑的主客体辩证法.“主体接受论”是对“会通说”的合理继承和深化,它更全面完整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宋佳  刘春杰 《学理论》2024,(1):22-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建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李建勇 《理论参考》2009,(11):43-44
一、符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何处理好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中国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光胜 《学理论》2009,(10):5-6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硕果。毛泽东重视传承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实事求是”观、辨证法思想、知行观及社会历史观,都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语境密切相关。20世纪初的中国,动荡起伏、,波澜壮阔,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交织汇集成新的学术生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近些年学界关于20世纪初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能够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原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百年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理论命题,创立了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方法。习近平“两个结合”思想方法的原创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创立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范式,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表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高度重视和多维解析,建构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完整的动力机制;坚持系统思维,规定了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通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点集萃     
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世界历史性蕴涵江苏扬州大学政法学院刘勇撰文认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世界历史性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对当今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进行了正确把握,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兴衰成败进行了科学总结,对我们党80年来奋斗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凝练概括,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就不仅应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还应看到世界优秀文化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的思想文化资源.当代中国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的独行者,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合理利用也是其不断发展创新的必要条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洋为中用”、“一分为二”、“以我为主”、“和而不同”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成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话语,反思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现代性精神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苏联文化及西方文化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多样文化景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性建构始终面临着“儒化”“教条化”“苏化”“西化”的价值挑战,形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深刻的矛盾语境。我们应在这种矛盾语境中作出正确文化选择:审视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儒化与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省察教条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教条化与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实践创新;考量苏联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苏化与对苏联现代性的借鉴超越;反思西方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西化与对西方文明成果的扬弃。  相似文献   

20.
王伟光 《理论参考》2009,(11):62-64
艾思奇的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条件”相结合的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