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美术  饶琨 《前沿》2009,(7):105-108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该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永恒的变迁过程中,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教育、礼仪禁忌等文化因子都深深地植入其中,建造过程中礼俗禁忌之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本文拟从雄凤山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建造禁忌视角进行剖析,试图挖掘深植于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优秀的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缩影。公共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技术飞跃发展的背景下,其设计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彰显地域文化精髓,让建筑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和特色,并在传承中得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苏星 《当代广西》2014,(3):F0003-F0003
《博物志》有云:"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所谓巢居者,说的正是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先民——百越祖先们的居住方式。巢居,就是在树上筑巢而居。这种居住方式可去地湿、通风遮阳、趋避蛇虫猛兽,这一居住方式最终演化成极富地域特色的建筑——干栏式楼居。今天在广西各地看到的壮族干栏房、侗族民居和苗瑶等各族的居房,都是干栏式楼居的各式体现。广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各族民居,既是广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广西民族文化的表现和社会历史的见证。原生态的广西民居,蕴含着亲切的乡土风情、质朴率真的品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富于创新的精神,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深入,钢筋水泥玻璃的现代建筑已大量落户广西乡间,围堵和威胁传统民居文化,一些富于特色的民居及村落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我们从本期始开设"广西民居"栏目,向读者介绍广西民族特色民居,希望籍此将人们审美的目光从钢筋水泥中拉回,并梦想着"诗意地栖息"的文化景观一直留存在美丽广西的乡土之间。  相似文献   

4.
野山 《两岸关系》2007,(2):57-59
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的奇葩,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0多年前,坐落在崇山峻岭、莽莽林海中的江西龙南县关西,一个叫徐名钧的人为9个儿子  相似文献   

5.
张琦 《求索》2011,(8):113-114,117
中国地域辽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域的文化经过的发展、变化,慢慢地形成了地方鲜明的特色。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所孕育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近代湖南人才辈出,湖南地域人格中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与湖南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生生不息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对中国现代新农村民宅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都独具一格,极富民族地域特色.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在减少;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兴起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把保护耕地和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居有效的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与开发新的建筑材料结舍起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腾冲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居景观构成的三个元素,即村落选址、民居样式与建筑装饰,从中分析中原汉文化与本地世居傣族、白族、傈僳族、佤族、阿昌族的民居景观相互影响的关系,结果认为:腾冲民居景观在生态性、宜居性、审美、文化传承性等方面有良好的文化积淀,也是现代乡村发展需要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苗族的吊脚楼和侗族的木楼同为黔东南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同样的地域条件和自然条件决定了两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有诸多相同点;而不同的历史、习俗、宗教等原因,又使其表现出许多差异。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论述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谭舯 《统一论坛》2012,(4):25-27
建筑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工程技术,而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地理、气候、人文、习俗、政治、经济等情况的集中体现。j500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其勤劳、智慧的双手,在华夏大地上构筑了数以亿计的各式建筑,缔造了历史悠久、内涵精深、特点鲜明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台南六堆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民间族谱及访谈资料,其祖先称粤东梅县及蕉岭县是其原乡.当地集宗祠与民居为一体的建筑叫做伙房.其建构之文化要素与原乡的围龙屋文化无异.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围龙屋文化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变迁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人权》2019,(4)
The word "personality" has various connotations,which essentially reflect people's thoughts on personality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ity in a civil aspect to the personality on the constitution aspect ha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ersonality system of the civil,which is of great value to develop the civil personality rights system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ivil law,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public law.The capacity for rights not only separates the relativ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rights of civil law from the personality system of Roman law,but also promotes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stitutional personality rights and its return in the field of civil law.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in civil law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ivil legislation.There are three ways to realize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personality in our civil law:civil legislation,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s.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危机凸显的情况下,对于环境人格利益的保护迫在眉睫,因此对于环境人格权的确立是以后立法和司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对于环境人格权确立的制约因素分析的文章是极少的,因此,明确制约环境人格权确立的因素是紧迫的任务,而且比较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确立环境人格权必要性的前提上从理论基础、司法实践、国外经验借鉴、民间环保力量薄弱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环境人格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个性观为人的个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则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由个性"则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从几起大案看犯罪人格的形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犯罪人格在严重暴力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犯罪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遏制犯罪人格 ,必须净化成长环境 ,满足合理需要 ,加强人格预警以及对劳动教养、劳动改造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幼稚顽童逐渐走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他们在认知、生理和社会性方面都将面对一个急骤发展变化的时期。他们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在人格发展上还表现出诸多的发展不成熟性。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作出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启示,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人格分析,有利于了解这种案件犯罪人犯罪心理发生的机制,减少潜在的人格缺陷者蜕变为犯罪人。邱兴华属于典型偏执人格,从他的经历出发,可以分析其偏执人格的形成原因:早年失爱造成情感发育不良、缺乏自省力导致负面心理能量的淤积、虚荣自尊造成易敏感和好嫉妒以及对于自我的威胁导致偏执妄想。由此可对预防偏执型人格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类似社会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犯罪倾向极其明显,是极易导致犯罪的变态人格之一,本文对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犯罪在认识、情感、意志的特点进行理论阐述,为预防打击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病态人格即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它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偏向发展的极端化。其形成是个体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病态人格者的情绪、情感因受本能欲望的支配,表现得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其违法犯罪与正常人格者违法犯罪相比具有更大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社会危害性。病态人格者违法犯罪虽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在对其处罚的同时,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治疗和心理矫正。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组织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参与者 ,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得到了国际法的承认。国家在加入国际组织时往往对部分主权作出一定的让渡 ,但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在根本上并不冲突 ,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20.
国际刑法规范的“完整人格”关涉国际刑法的“完整人格”。《国际刑法通论》一书对国际刑法及国际刑法规范“完整人格”的论证,主要是以调整对象为基点、以战争犯罪为例证、以“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为逻辑前提进行的,其论证系统、生动。但其基点准确吗?例证贴切吗?逻辑前提必然成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