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策,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然而,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学术不端现象频现,社会诚信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且缺乏法律体系的保障和支撑,社会诚信服务市场及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等。有效、可靠的社会诚信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诚信:建构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诚信研究已成为当代中国伦理研究的热点。加强诚信研究 ,对我国建构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诚信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 ,而现实当中就有那么一些人“失信”、“违规”,造成整个社会的“诚实危机” ,阻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诚信道德品格及理想人格的培养和教育 ,建构与WTO规则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诚信规则。这是坚守诚实信用规则的刚性手段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内在动力和可靠保证。市场经济诚信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依照诚实信用的方式制定市场规则、行使经营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确立市场经济诚信原则要求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借鉴海外成功的市场管理经验 ,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管理体系 ,强化人们坚定恪守和实践诚信原则的观念意识 ,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塑造我国诚信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本文力图从当前我国诚信缺失的原因入手,对我国塑造诚信社会的有效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呼唤着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旖聃 《理论月刊》2003,(2):115-116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它不仅决定着企业命运之兴衰,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可以说,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当失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就不单纯是个人道德问题,而是反映出我们的制度环境上有缺陷。因此,重塑诚信美德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胡章记 《当代广西》2005,(19):52-52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的法则、共同的渴望和永恒的追求。诚信要求人们互相践诺、守约和守信。今天,我们提出诚信这个话题,是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执政党要取信于民,必须讲诚信;一个企业要立足社会求发展,必须讲诚信;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讲诚信。同样道理,作为学校也要时时处处讲诚信。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社会信任的双向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信任基础上的新型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对社会信任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衍生出诚信缺失的许多问题.我们应从目的意义和精神价值,更多地关注社会信任,自觉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诚信: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与现代经济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武刚 《前沿》2005,2(4):57-59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同时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之一,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诚信建设不仅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实践意义,也有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救治诚信危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市场经济入手,提出健全诚信的四方面措施:一、依据经济规律的本质要求构筑市场经济诚信理念;二、发挥政府在构筑诚信中的关键作用;三、健全商事法律体系,保障诚信建立;四、建立和健全信用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正面临一个发展的新机遇期。抓住机遇就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大精神 ,实践“三个代表”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在走向世界市场的普遍交往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加快自身发展 ;在弘扬优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中 ,提高经济诚信度、市场化程度 ,创建诚信的社会经济秩序 ,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筑诚信长城 ,共创美好未来 !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属于第三产业,应遵从市场经济规律,将公安工作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潮中,找准设置,在实战中摸索出公安经济学新路。要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正确分析对敌斗争形势,强化政治意识,保卫政权建设;要运用资源配置最适度理论,优化公安资源配置,保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运用最小机会成为理论,推进信息警务,整治院校环境,保卫科教兴省;要运用利润最大化理论,重点投入,加强经济犯罪侦查,保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正确分析治安形势,整治社会环境,保卫经济体制改革;要运用边际效用理论,求实创新,推进警务革命,保卫对外开放;要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加强民警的教育训练,保卫公安队伍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透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流动人口的存在是社会的进步,是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犯罪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之一。流动人口中的犯罪现象,是客观存在,也是影响现代化实现的因素。流动人口犯罪有其特殊的社会成因,经济原因是核心,亦即他们与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或程度,以及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的参与环境与范围。为此,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特殊的犯罪形式,也为公安工作特别是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12日,"中国民营经济六十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就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观点认为:在所有制问题研究方面,公有制比重下降,不会削弱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关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认识方面,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因而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社会主义方面和资本主义方面也都是以民营经济为微观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固有功能和结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持方面,未来三十年的改革足以社会为中心,其实质就足还权于民.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及其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循环经济要求从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关系出发,把经济系统看成是自然生态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生态规律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在现实中,政府所制订的政策、制度和规范是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则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因此,循环经济中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调统一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把握和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本文从此角度深入论述了市场与政府如何共同发挥作用,有效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宏观调控的立法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提出的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的方式 ,也是政府改革和经济改革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方向。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并不是一个必然的逻辑关系 ,它在市场经济中也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宏观调控的法律化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求。宏观调控的法律化需要有相应的基础 ,一个是法律的基础 ,另一个是市场的基础 ,这是宏观调控法律化的基础 ,也是我们在宏观调控立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调 节手段和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更是 一种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 场经济典型的一般的形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 度,是市场经济特殊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学界极富争议的论题之一。这些争议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学者们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有不同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在宪法和经济法之中,贯穿于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诸环节的根本性准则。因为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人们对经济法存在的基础——市场经济的认识存在深刻的分歧,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中西通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济法基本原则,所以需要以新的视野展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中国经济法的社会主义属性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表现,强调它并非走意识形态的老路,因此,中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二是国家调控原则,它们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利益的政治表达形式和范围,可称之为“资本的社会主义”,它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成为面具的“社会的资本主义”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人格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形态,其存在和运行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前提。在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道德的个体独立性、平等性、互利性构成了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人格前提。  相似文献   

19.
陈子亮 《桂海论丛》2006,22(6):41-4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