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新闻概念的界定,原本很清晰,但有时看到听到一些新鲜事,这一概念在我心里反而越来越模糊。就拿业界常说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教科书式的形象比喻而已,并没有人真正看过“人咬狗”是怎么回事。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使某件事引起轰动效应,刻意地去制造“人咬狗”式的新闻,我却是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了。2003年岁末,湖南省株洲市为了唤起公众的环境卫生和社会文明意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真正体谅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市里决定,让所有环卫工人放假两天,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城市的卫生状况在没有环卫…  相似文献   

2.
新闻叙事的视角与聚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叙事的叙事人视角在制作文本时都是媒体的即“我”的视角,而新闻叙事文本内的视角和聚焦与文学叙事比较则是不同的,各有其特殊内涵。在新闻叙事中,叙事视角表现的是“谁看”,聚焦则强调“什么被看”;对二者进行选择与调整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前者尽可能体现的是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力图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世界”,后者则将叙事眼光投射到新闻事实的“有意味”处,从而叙述出一个“意义的世界”,二者相辅相成,并以此引导接受也就是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3.
更正     
一九八三年“八一”节的前一天.部队张罗着节日会餐的事,司务长让我去购买鸡蛋。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但也是一个苦差使,因为当时部队驻训山区,附近没有市场,只能到邻近的山村收购,没有点吃苦劲头可不行。大概我憨厚老实,平时训练、干活又很卖力,才有资格担当此任。  相似文献   

4.
麻油飘香     
我不是一个美食家,但我是一个喜欢美食的人。喜欢美食,书店里看到“食谱”一类的书,就不免拿起来翻翻,遇上文字、印刷、图片精美者,还要买它一本。看这种书,也是一种享受。有时来了兴致,还要照着食谱亲自下厨。鲍鱼龙虾做不了,普通的鸡鸭鱼虾还是可以的。在家族里,我的“干烤大虾”、“糖醋鱼块”、“蒜烧茼蒿”、“肉末鲜香菇”是出了名的,每逢过年过节或家族团聚,孩子们吵着闹着要吃我做的菜肴。  相似文献   

5.
“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新闻学界对此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 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通过认真考证,廓清了“新”、“闻”及“新闻”的词义,以此为基 础,证实“新闻”的使用始于公元 705年唐代神龙年间的孙处玄。被许多人指认为“新 闻”一词源头的唐末李成用,在公元900年前后于其诗中使用“新闻”一词,应当被看 作是历史上首次在军事新闻信息传播中运用“新闻”指称军事新闻。  相似文献   

6.
“我太爱相声了,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现在是文盲半文盲说相声,能出彩儿吗?” 马季有17个弟子,“我收徒弟,首先要人品好,再看是不是这块料,但有时也看走眼。” 马季有一个独生子,叫马东,是湖南卫视《有话好说》的主持人。马季先生常对他说:“别对人说我是你爸爸,有本事你就干,没本事你就下来。”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记者赶到马季先生的家采访。马季自题为“笑人居”的家在奥运村预留地的洼里乡,院落里有两座精致的灰色二层别墅,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宽敞得实在让人羡慕。 随马季先生上到其中一栋别墅的二层,好大的一个书房…  相似文献   

7.
我院新闻学系副教授徐乘在自己多年杂文写作和杂文教学的实践基础上,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撰写了专著《杂文学》。该书于今年2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和有关专家评价说:“《杂文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杂文写作的科学论著,较系统地总结了杂文创作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对我国的杂文写作会起到有益的作用”。该著作主要章节在成书前曾在《新闻知识》杂志连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文的冷峻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具有锋利泼辣的气势,深邃透辟的哲理思想,浓厚深重的抒情色彩,寓庄于谐的讽刺格调,舒卷自如的章法结构。其杂文的各种特点盘错交给,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相贯穿其全部杂文中最为明显的,却是迎面扑来的一股冷峻的气息,这气息融合了深沉的内容和凝炼的文字,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既粗扩雄浑又坚实细腻的境界,宛若一把匕首,寒光四射,耀眼夺目,冷峻威严。一、从鲁迅的生活地域、经历看冷峻法国艺术家丹纳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在论述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形成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读图时代关于当今青少年阅读文化时尚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看书籍、报纸、杂志是人们传统的纸面阅读方式。看电视、电影、录像带 ;玩电子游戏、计算机、电子出版物是进入现代的人们以图象阅读的方式。从这一转变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媒介的跨越、一种阅读方式的跨越、一种文化的跨越。《辞海》中说 ,所谓“阅”就是“看” ,“读”有“阅看”或“默读”的意思 ,包括“读字”和“读画”。传统的出版物以纸张印刷的静态文字来传递信息。被称为作家的人们 ,将一个个单字“组成”文章、诗歌或书籍。这些文字给人们营造出一个比现实更为多姿多彩的世界。作家们的神奇匠心是把这些阅读文字的人左右得神魂颠倒 ,…  相似文献   

10.
处理完公务,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埋头阅读报纸上的新闻。 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我抬头看到有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子挎着背包站在门口。我问:“你找谁呀?”他三步并做两步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怯怯地答:“老板,我是福州某大学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听说是大学生,而且又是在这个敏感的时间里到单位来,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他肯定是今年的在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打了两年太极拳,套路学了不少,什么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八十八式、四十八式、三十六式,都能打下来,但是缺乏韵味,有点像做广播操。于是我请来一位高手,让他指点迷津。他看我打了一遍,只说了一句话:“这脚不是扔出去的,是送出去的。”高手一句话,胜练一年功。我便按照他的要求,把出脚的“扔”,改成了“送”,果然,我打的太极拳,上了一个台阶。 “扔”和“送”只是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是统战宣传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供职于开封日报社的孙彤提出的新闻敏农性问题,对我们将不无启迪。新闻敏感,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名记者,能不能在纷繁芜杂、司空见惯的事实中发现新闻,能不能写出叫响的新闻,主要看这位记者有没有新闻敏感。新闻敏感,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在事:一名叫泰勒的新闻记者,奉命去某剧场采访一位著名的演员。当泰勒驱车赶到剧场时,却见到剧场门前挂着一个大牌子,上写“演出取消”!泰勒心想:“演出取消,看来今…  相似文献   

13.
新的期待     
笔者在岗几十年,看书,看报,看杂志,《中国统一战线》看得最多,从中获益匪浅。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真的闲了。笔者的闲乐之法,还是读书刊、看报纸。自费订了8种报刊,而最爱不释手的还是《中国统一战线》。我逐个栏目、逐篇阅读,有的文章甚至读几遍。一天光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妻子有时笑嗔:“你现在又有新伴了。”我笑答:“你伴我乐中闲,她伴我闲中乐”。问我为何如此钟情,说来话长。16年前,一次召开全省统战工作会议,我受命为领导同志起草一个讲话稿。因刚调整到研究室不久,业务不很熟,知识也浅缺,急得几乎找不着北。请教老同志,叫我多看看…  相似文献   

14.
徐孜望 《前沿》2008,(12):167-169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闻理论流派。新新闻主义的发展高峰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新新闻主义逐渐衰落。然而新新闻主义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学者提出了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新新闻主义的复活”。事实上,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咸鱼翻身式的“复活”,而是经过理性修正后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前两天,一位友人问我是否听说过“0-1等式三角”,我说没有。于是,他找来一张纸,写下了这样两个三角形的等式方程:他把纸递给我看。我只扫了一眼,就没好气地说:“你真是无聊,0+0当然等于0,你加到天黑它还是等于0,1+1=2,这个连3岁的孩子都知道!”我瞥了他一眼,“无聊的人搞这些无聊的东西,你不会是想让我做陈景润、华罗庚,搞数学,然后搞‘哥德巴赫猜想’吧?”我随手把纸条扔给了他。他只是笑了笑,然后又把纸条递给我,说:“你再仔细看看,别把它当成简单的数学等式。”我看了看,依旧弄不清其中有何玄机,便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同舟共进》2008年第1期发表的《“站在笼子里”的美国总统》一文,被选编入《2008中国最佳杂文》一书。最近,笔者看了一则报道,感到这个话题有必要再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每年给长江文艺出版社编“杂文年选”,序文总想有一点新意。今年的序文我加了个标题《告别杂文时代》。因为这篇小文表达了我的一些思考,端出来与读者分享,也再次谈谈杂文:  相似文献   

18.
孙秀青 《求索》2011,(9):225-226,211
“AXA”重叠式,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动不动”式,其意义来源于对“A”和“不A”的抽象提取;一种是“连不连”式,是重叠式和嵌入式相结合的结果。不”为嵌入的中缀,“AXA”表示对基式“A”程度的加强;还有一种是“马上马”式,这种形式的后一个语素“A”仅仅因构形上的需求而存在,本身没有任何实在意义。这三种结构形式的形成机制不同,本文将分别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我平时就经常借阅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书,拿回家就像请了一个农技员一样。”村民杨保荣这样说道。现在,像杨保荣一样,没事就到农家书屋借两本书看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为借一本“好书”,还常常需要排号登记。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幽默故事:一个牧师的烟瘾很大。有一次他问他的上司:祈祷的时候能不能抽烟?上司说不行。后来他换了一个问法: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可见问法不同,答案竟然截然相反。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有时会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发现。在科学理论的钻研中不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