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7年,方令孺出生在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的发源地——安徽桐城。童年和少年时期,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青年时期,她在美国住了6年,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但她更是受着五四时代思想孕育的新女性,她勇敢地摆脱了旧家庭的不幸束缚,抛弃了富家少奶奶的豪华生活,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30年代初,方令孺开始写新诗,是“新月派”仅有的两位女诗人之一(另一位是林徽音)。1980年台湾出版了《方令孺散文集》,卷首有梁实秋先生写的《方令孺其人》,1982年上海文  相似文献   

2.
《求实》1990,(3)
江西大学历史系喻继明同志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度剖析》一文中,分析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度的形成、发展时认为: 在资本主义早期,资产阶级政治上深受封建专制的压迫,经济上也受到种种束缚,他们正是以议会为阵地,以议会的权力为武器与封建王权展开斗争,才逐渐增强了政治、经济实力。当资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后,深切感受到议会的优越性,便在政治上推崇备至,把它作为统一、协调本阶级内部利益、各利益集团同国家之间关系的有利场所,并用其民主的旗号来缓和同被压迫、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私人资本主义刚刚摆脱封建的压迫开始自由发展,资产阶级因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国家的重重束缚记忆犹新,因而非常  相似文献   

3.
一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横跨中国近代史三十年,揭开了封建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加速了中国走出“中世纪”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理当是中国近代化的一部分。所谓近代化,就是使整个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向资本主义转化,即以资本主义为近代化。它的重要标志是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世界近代化运动是随着英国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的胜利开始的,到十九世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在经济结构上以自给自足的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封建专制的宗法制度。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文化当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文化。因此,妇女是不许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早在商代妇女参政就被认为是一种不祥。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过着一种与社会隔绝的封闭式生活,以致“闺(?)以外,礼乐刑政,食货兵农诸事罕得闻焉”(《时报》1912年2月7日),只能在闺门之内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是1948年华北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后,由中央妇委开始起草,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于1950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它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以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为核心,为新中国婚姻法制初步奠定了法律框架。为保障《婚姻法》的顺利实施,中共中央和政务院还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宣传和检查《婚姻法》执行情况的通知和指示,并于1953年开展了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使女性从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了中国整体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余斌 《红旗文稿》2012,(9):26-29,1
近日,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刊登了一组批评新兴经济体国家搞"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余斌撰文《发达国家批评"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认为这组文章反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反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一切优秀民族企业,诱骗它们重走新自由主义道路,以利中心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世界贸易起初并未侵袭到 中国生产方式本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越发展,它对主要是直接满足自己需要而只把多余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任何一种旧生产方式,就越发生破坏和解体的作用。它使产品的出售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事情,它起初并没有显著地侵袭到生产方式本身,例如,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对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人民最初发生的影响就是如此。”(第二卷第43页。)  相似文献   

8.
人类共同生活在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星球上。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经济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8年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海陆交通的发达,不仅破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内部的封建割剧状态,而且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从此,“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这是使资本主义在它统治的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姜安在《探索与求是》1991年第9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继续存在和发展,有着十大有利条件:1、世界格局仍具有“多极”、“和平”、“缓和”的特点,加快了各国的民主化、自决化进程,有利于中国继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固有矛盾的激化和不可抗拒的衰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同时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在短短十年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摆脱了传统僵化模式的束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则在改革开放中被“和平演变”,加入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于是,共  相似文献   

11.
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在客观上决定于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在主观上决定于革命领导阶级及其政党的性质和成熟程度等因素。如果革命道路的选择达到了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选择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我国的民主革命选择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由以下主客观条件决定的。一、我国同西方国家比较,不仅封建社会历史长,而且封建经济结构牢固,封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达程度高于西方国家。我国的这种历史情况,不但使它的资本主义萌芽比欧洲晚了二百年,而且由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束缚,这一萌芽的成长十  相似文献   

12.
从大社会而言,社会主义社会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出现的,是从旧的社会脱胎出来的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它既保留了过去许多封建思想意识的残余,又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西化”、“分化”与“和平演变”.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新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趋势和斗争形势,通过多元途径占领思想政治领域工作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葛彬 《求实》2000,32(6):7-9
毛泽东的妇女观,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一系列科学观点,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通过对中国实际考察后得出来的。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在湖南进行了三十二天的调查后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进行了最初的、总体的概括和把握,文中指出,中国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四重压迫,而政权压迫是其支柱,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应该首先通过政治斗争推翻地主政权,才能逐步解除族权、神权和夫权的束缚。这一概括,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中国妇女解放进行的宏观把握,是毛…  相似文献   

14.
背景资料     
☆1982年,联合国“世界老年人问题大会”在维也纳召开。大会报告《老龄化的2000年——对社会的挑战》,预报了人类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同年,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  ☆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老龄宣言》,并确定1999年为国际老年人年,主题为: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1994年12月,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召开“中国老年人供养问题对策会议”。同月,国家计委、民政部、劳动部、人事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教委、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联合颁布《中国老…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中产阶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封建社会,它是相对于封建贵族特权阶级而言的“市民阶级”即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它是相对于大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而言的中等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它是相对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而言的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中产阶级。这个阶级代表  相似文献   

16.
裴传永 《理论学刊》2003,4(4):131-134
康有为是一位生活在封建制度趋于解体的晚清时期、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受过严格而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的思想家。在康有为所处的时代 ,统治阶级已极端腐败 ,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竞相实施其殖民战略 ,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严重的生存危机。内忧外患 ,使素有报国济世之志的康有为心急如焚 ,他大声疾呼变法维新 ,同时也满怀激情地用他手中的如椽之笔勾画着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 ,《大同书》便是这一蓝图的文字再现。一、《大同书》对中国封建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大同书》初稿名叫《人类公理》 ,写于…  相似文献   

17.
1、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 1975年6月19日至7月2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了“国际妇女年世界会议”。这也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专门讨论妇女问题的政府问的世界性大会,即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来自13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联合国系统各专门机构和有关组织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约70%是妇女。我国政府代表团一行21人出席了会议,团长为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李素文同志。 这次大会秘书长由联合国社会发展与人道事务中心助理秘书长,芬兰人赫尔维·西皮拉女士担任。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通过了《关于妇女的平等地位和她们对发展与和平的贡献的宣言》(简称《墨西哥宣言》和《为实现妇女年目标而制定的世界行动计划》(简称《世界行动计  相似文献   

18.
杨晶 《奋斗》2018,(15)
正无论媒体处在什么坐标、方位、阵营,将中国故事讲出温度、讲出情怀,做新时代中国传播的"新主流"的使命、担当却是相同的。记得70年前有一本小说很有名,后来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它叫《暴风骤雨》。它生动地描绘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前夜发生在辽阔黑土地上的中国土地革命。小说中的元宝屯也由于率先挣脱了中国农村几千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成为新中国土地革命的象征。70年后,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在封建社会,中国妇女受尽压迫和欺辱。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砸碎了套在妇女身上千年的枷锁,妇女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但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难以彻底肃情,封建的思想杀毒、传统观念仍然毒害着人们,影响着当代妇女的生活.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本文拟通过对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评析来探索这一妇女问题。封建社会是妇女的地狱,“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思想,也不知葬送了多少女子美好的青春年华。若寡妇再嫁就被人认为是“不干不净”的女人。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20.
正《怎么办?》是列宁于1901年秋至1902年2月创作、1902年3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出版的一部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说,它是《从何着手?》文章的升华版。列宁为何要在已有文章的基础上加以升华、意义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作为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虽然比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晚,但到了20世纪初,也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的前夜。当时,俄国社会各种矛盾斗争激烈,特别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