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奎屯市的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依据城市历史、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准确定位,找到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有效途径来实现,包括:深化对城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育具有高素质的市民,增强市民的整体文化意识;运用规划手段,整体设计城市文化形象;科学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宁夏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作用。而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好,发展好,就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既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02,(21):65-66
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品牌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资源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着文化传播形态乱象丛生、文化遗存保护不容乐观、传统文艺形态后继乏力等问题,因而科学活化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紧迫性.就理念而言,传统文化活化应秉持理性扬弃传统文化、活态保护文化遗存和多维复兴传统文艺等理念.在举措上,要重点突出对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其中,闽文化活化要重点培育朱子文化品牌、打好妈祖特色“文化牌”、开发冰心等名人资源、保护与传承宗祠文化以及推进“闽派”系列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4,(5):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当前.宁夏正处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我  相似文献   

8.
建设红色文化品牌作为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而且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国家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国多地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红色文化”特色工程中,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也将成为重点。目前我国对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尚处于发展阶段,显现出了培养定位不清、培养机制待优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完善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培养定位、培养机制与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2,(18):11-12
铜仁市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改革攻坚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布局,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方面来抓。以品牌为导向树立文化自信自古以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铜仁相互交融、相互涤荡,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极具多样性。立足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铜仁努力培育鲜明的文化品牌,把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定位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着力将梵净山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景区,把铜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2):39-39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要推动更多的文化资源投向基层、更多的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巩固、提升、完善,努力做到广覆盖、高水平、重实效,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群众文化,培育训一批特色鲜明的知名文化品牌,培育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发展代表一座城市文明素质、品位和发展水平,反映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文化产业值得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应关注以下问题:注重公益文化,更要重视文化产业化;注重项目建设,更应重视内涵提升;注重行政规划,更应重视百花齐放;注重积极创意,更应重视品牌带动;注重引进借鉴,更应重视自我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歌会》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拓展,凝聚了独特、隽永的文化内涵,给江西卫视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思路: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传播与创新.在传播事业日益发达、全球化发展继续深化、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江西卫视应以文化传播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核心,打造自己的特色定位与品质,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开发县域文化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和集约化、品牌化优势,应做到四个方面:要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营造发展环境、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要注重文化创意的提升;要整合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县域文化骨干企业,谋划一批资源深度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展现文化特色的好项目,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孙建伟 《奋斗》2011,(1):40-41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依托着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精华,并具有唯一垄断性。地域文化品牌建设就是要在研究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经过挖掘、提炼、开发(宣传、包装)等过程去粗取精,使特定的地域文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地域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是提升地域文化品位、提高地域文化知名度的过程,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提起西藏,人们的耳边就会响起雪域蓝天的《青藏高原》、《北京的金山上》;提起新疆,人们的耳边就会响起脍炙人口的《达坂城的姑娘》、《我们新疆好地方》等新疆民歌;提起内蒙古,许多人都会哼几句高亢悠扬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一首好的歌曲会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和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向往;会成为传承时代精神、经所民议长文化和记录历史的强音。为了提升宁夏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向全国及世界传递宁夏的声音,宣传宁夏形象,2004年6月下旬,宁夏区党委宣传部、宁夏文联和宁夏音乐家协会发出通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集歌唱宁夏的歌词、歌曲作品。目前,“颂歌唱宁夏”歌曲创作征集活动已开展了一个多月,为了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本刊记者于日前专程采访了宁夏区党委宣传部“颂歌唱宁夏”征歌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刘辉 《实践》2009,(11):52-53
早在2002年,通辽市委市政府就把“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创建文化大市”确定为促进通辽市全面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目前.科尔沁文化大市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不仅拥有了一支从事科尔沁文化建设的职工队伍,而且还拥有一支关心、支持、热爱、钟情于科尔沁文化建设并潜心研究的专家、学者队伍,成立了科尔沁文化专家委员会和科尔沁文化研究院;推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精心打造了一批科尔沁文化精品项目:科尔沁品牌意识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发展、大提升,以文化之强推动强省之强?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探新路、作贡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上下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要唤醒和深化全体市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可从四个方面着限—— 完善文化设施,激活文化需求。要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市民文化的物质承载力。具体地说。市区以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影剧院、广场等为中心,做到城市文化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城镇以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影剧院为中心,大力建设一批群众性、大众化、综合型的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19.
近期,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成功举办,这为唱响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主旋律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是它的良好开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20.
确立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有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科学发展,从数量和质量上拓展和提升文化空间,激发全国人民文化创造潜能和活力.要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一是要正确把握科学定位,着力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切实增强文化的整合力和凝聚力;三是要实现有机结合,努力使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共振效应;四是要锐意改革创新,努力使文化强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