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媒体时代为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更多机遇,同时,也给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更多风险和挑战,诸如全媒体传播极大削弱传统传播方式的有效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思潮多元话语消弭网络意识形态凝聚力,非理性碎片化传播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危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全媒体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需要建设高质量全媒体传播体系,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广大网民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推动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意见领袖正向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思潮和组织人民群众,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要的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在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我国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关系中,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扩大政治认同、增进共识,切实抓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因此,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在互联网上旗帜鲜明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同时,要加大  相似文献   

4.
王刚 《党史博采》2016,(4):47-48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养分,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带来冲击和破坏。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宣传主阵地建设来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把握着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前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统揽国内外大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新发展,开创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高度,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机制,凸显出新时代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向中国渗透,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多种思潮交锋时期,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探索从多层面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积累了对待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密切关注和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与教育;坚持以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对待社会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等。认真回顾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向中国渗透,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多种思潮交锋时期,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探索从多层面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进程中,错误社会思潮严重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错误社会思潮的存在将是长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错误社会思潮的斗争也必然是长期的,其间我们仍会遇到种种矛盾和困难。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错误社会思潮的重要理论特点,辨识和批判错误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1)
在大调整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时代重大课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意识形态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维护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终结论历经百年的演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文章梳理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逻辑谱系,揭示其本质以及它的幻象,穿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幻象。认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树立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邓验 《学习月刊》2014,(13):34-3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复杂化的大环境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把握好网络意识形态主流方向,对维护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守僵化和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丧失,是苏共败亡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改革过程中必然发生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现象,既要警惕"左"的思潮,更要防止右的思潮.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同时科学对待其他社会思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意识形态的创新,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机和活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掌控意识形态的做法,逐步确立柔性方式掌控意识形态.要破除教条主义、空想主义和形式主义,科学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列宁立足于俄国革命与建设的现实需要,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论断:立足实践需求,从批判与继承的双重维度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动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正确指引;加强宣传教育,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认清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宝库,也为我国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相互激荡,争夺话语权,在理想、信念、价值观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冲击。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做好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思想道德建设和国民教育体系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智勇 《世纪桥》2009,(23):115-115,117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根本。当前社会转型期及全球化思潮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许多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流意识形态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当前应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和社会变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的挑战,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建设及对新闻媒体、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与建设,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8.
胡智勇 《世纪桥》2009,(21):115-115,117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根本。当前社会转型期及全球化思潮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许多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这是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程。高举旗帜,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是社会主义高校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纷繁复杂,实质上各种社会思潮都有其不同的价值、利益取向,其目的都是指向主流意识形态,以期证明或颠覆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故此,各种思潮或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呼应、相一致,或与其相背离、相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时,应明辨是非,区分不同社会思潮的质性,明确引领思潮的界限;应分清主次,根据不同质性社会思潮的不同影响及发展态势,决定着力轻重;应取舍结合,在充分借鉴社会思潮有益内容或形式的同时,抵制不良思潮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