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后来制定的有关司法解释初步建立了我国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但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框架。当前的执行异议之诉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执行异议的前置程序成为一种累赘、债务人异议之诉缺失、审判监督程序与执行救济程序掺杂。要完善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废除前置程序、使审判监督程序与执行救济相分离、同时设立案外人撤销之诉以及给予执行异议之诉必要的监督和救济。  相似文献   

2.
程序上的执行救济与实体上的执行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行救济是强制执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强制执行严格依法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执行救济包括程序上的执行救济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具体方法包括执行过程的异议、债务人异议和第三人异议,这些在大陆法系国家有着丰富的理论学说和较成熟的立法规定。我国民诉法仅笼统地规定了执行异议制度,无论理论、实践还是立法上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执行救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行救济是强制执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等具有重大意义。执行救济包括程序上的执行救济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具体包括执行过程的异议、债务人异议和第三人异议,这些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学说和较成熟的立法规范。而我国民诉法仅笼统地规定了执行异议制度,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包括程序上的救济——执行异议和实体上的救济——执行异议之诉,但两者的法理基础并不相同,并由此决定了制度构建的不同。执行异议以执行行为违法为前提,基于执行行为的行政权属性,从权力制约和权利救济出发,应采取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相结合的方式。执行异议之诉不以行政行为错误为前提,而以执行当事人及案外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为基础,该争议构成独立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5.
代位执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执行方法,在执行实践中已越来越多地被执行人员所运用,有从一种执行方法上升为一种制度的趋势。但是代位执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从理论上对代位执行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设计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代位执行程序,提高代位执行的效率,是执行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拟对代位执行的性质、根据、适用条件、程序及需要完善的方面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登科 《求索》2011,(8):234-237
有了古代民事执行长期酝酿的基础,在人文主义和法制思想照耀下,民事执行制度在法、德、英等近代法治先进国家迅速完善。其中,公力救济成为主要执行方式,法制日益完备,废除以刑代执的执行方法,实行对物执行,民事执行日趋文明化和人性化是其基本特点,这些特点随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扩展到其他国家。我国的民事执行的近代化也体现了该特点,现代的民事执行,在充分注意和保障生效法律文书实现的同时,十分注意执行方式和手段的文明科学,在民事执行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是世界通例,但司法监督的范围、方式各国的法律规定略有差异。我国法律对仲裁的司法监督采取内外有别、撤销与不予执行并存的立法体例。不论是涉外仲裁的撤销与不予执行司法审查理由一致,还是国内仲裁的实体与程序双重审查并重,抑或是存在撤销与不予执行并列程序,都存在着诸多弊端,需要在仲裁法律上作出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8.
非诉行政执行的案件远远高于行政诉讼的案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诉行政执行中当事人对于行政决定是持认可态度。行政诉讼法出于充分保障公民救济权利的需要,将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延长至6个月,于此同时,如果单行法没有对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另作规定,行政机关若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将要等待法定期限届满,这无疑是对行政效率的延误。我国非诉行政执行应改变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规定、完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的催告程序、扩展间接强制执行的种类和实施主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把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列入特别程序之中,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该程序目前还存在着程序启动主体单一化、适用对象范围过窄、执行机关不明确、费用的承担主体模糊以及救济方法不科学等一系列不足之处,亟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以增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实现该程序的设置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经过悠长曲折的演化,民事执行才逐渐制度化和人性化。其中,执行主体由自力救济过渡到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并存,执行手段由野蛮走向略显文明,执行范围从基本无限制逐渐到有所限制,是演化的总体趋势。在这缓慢的酝酿中,民事执行程序终于在近代具备了作为独立程序阶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