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选集》下卷已经出版发行。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最有威望的领导人之一,这一卷选集反映了从建国到一九七五年间周恩来同志的思想、观点和活动。他在经济、外交、科学文化、知识分子问题、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精辟的思想。学习周恩来同志的这些光辉思想和精辟见解,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时于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于进一步搞好整党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为了推动学习,我们先选发张载伦同志一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在各个方面卓有成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在长达26年的执政生涯中,更是对国家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求同存异"的思想就是周恩来外交实践中的一大亮点,自提出以来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解决了我们党和国家存在的许多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求同存异思想依然继续坚持并顺应潮流有所发展,开创我国特色外交的新局面。周恩来能够提出"求同存异",其思想来源、形成过程及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启示值得做一番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5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为我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终于成为历史。50年来,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充分地显示,已经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具有充分的力量和坚强的意志,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外来力量对我国内政的干涉。中国创造性地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并且主张以这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适时地调整外…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同志一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他的革命精神同时鞭策着我们这些后来人。周恩来同志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家,而且也是一位通晓马列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理论家。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周恩来同志是我党我军的缔造者之一,也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者之一,他在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的光辉建树和贡献,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我们刊发此文,以寄托对他老人家的深切怀念之情。周恩来同志是我党我军的缔造者之一,在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他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学习他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我们心潮激荡,更加难抑无限怀念、崇敬之情。(一)“要进行革命的政治工作,获得政治工作的完满效果,必须建立严格的政治工…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他不仅具有非常丰富的组织领导工作经验,而且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领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对周恩来同志领导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要论摘登     
《求知》2018,(4)
正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周恩来同志生前致力于解决的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周恩来同志生前操碎了心的广大人民群众缺吃少穿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8.
张福山 《学理论》2008,(12):77-77
1928年,周恩来作为党的“六大”代表,与邓颖超同志一同从上海出发,前往哈尔滨。一路上,周恩来夫妇引起了日本侦察员的注意和盘查,情况十分危急,但周恩来同志的机警、果断与沉着应对,使他们平安到达哈尔滨,赴莫斯科参加了“六大”会议。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是对中国外交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每一次外交战略的调整,无不与美国有关,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影响着中国外交的全局。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在制定对美政策、处理中美关系方面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他人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并对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作了深入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回答了世界的基本态势和未来走向、中国外交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对人类的重大思想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  相似文献   

11.
冯远理 《各界》2011,(9):73-75
原来我以为中国最好的中学是北师大附中,现在我有点吃不准了。虽然北师大附中是中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它也培养了让大多数大学都望尘莫及的人才,但现在我要说,南开中学比它更辉煌——不论是天津南开还是重庆南开。周恩来夫妇、周恩来的结拜兄弟、50年代的台湾省主席吴国桢、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以其智慧、勇气与远见为新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局面;50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承前启后,在亚非首脑峰会上郑重重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人们仿佛从中听到了历史的回声。抚今追昔,既让人赞叹万隆精神永放光芒,又使人体会到中国外交与中国强盛的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84,(2)
周恩来同志和美国记者李勃曼的谈话记录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李勃曼是《纽约时报》当时驻南京的记者。一九四六年八——九月,周恩来同志应他之约,谈了个人的经历及其他一些问题。谈话是分三次进行的。本刊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刊登这次谈话中有关周恩来同志个人经历的部分,改题为《周恩来同李勃曼谈个人经历》,作为对周恩来同志逝世八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4.
陆德 《各界》2010,(6):29-31
父亲陆定一1996年5月9日去世,终年90岁。中央授予他“伟大的”称号,是家乡江苏省三个被授予“伟大”称号的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其他两人是瞿秋白同志和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的人格风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她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人们淡忘,更不会失去研究的价值。相反,这个课题将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健力,吸引国人不断地探究,从中得到新的启迪和力量。吕志、范英同志撰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一书,就可视作上述看法的见证。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二十年有余。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和世界,研究周恩来生平的著述林林总总,以汗牛充栋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如此,对这位伟人的研究,恐怕也只能说是开了个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恩来的人格风范》一书把对周恩来的初始研究着实地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央文献研究室张爱茹1982年前后,是我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的时期。当时,邓小平同志依据新时期国内任务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关于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对外政策作出了一系...  相似文献   

17.
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周恩来同志堪称典范。特别是他那高超的批评艺术,对我们今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极富启发意义,是值得永远珍惜的一份宝贵遗产。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周恩来批评同志的不当言行时,常常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态度,从而达到批评教育同志的目的。有一次,一位跟随周思来多年的老同志,托人给他悄来一些果品。周恩来考虑到果品退回会坏,就嘱咐工作人员以双倍价钱付给这位同志。工作人员不解,周恩来说,为难他正是为了教育他,让他知道不该送礼。批评下属,主动承担责任。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当中国代表团举行首次…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0,(37)
《周恩来外交文选》出版 外交部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合作编辑的《周恩来外交文选》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8月27日起在全国各地发行。 鼓励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的新规定 国务院总理李鹏8月19日签署国务院第64号令,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的儿子周恩来同志诞生100周年来临之际,全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民主人士都以极其崇敬与十分怀念的心情,颂扬他的思想、实践、品德、风范。周恩来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如一环长虹贯串于他生平的始终。立志为民。童年的周恩来在颠沛俭苦的生活和严格教育的锻炼下,养成谦虚好学、贴近群众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的大环境刺激下,他从关心社会,忧国忧民,进而立志于救国救民,拯救中华。早在1910年,他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学校时,教师问学生:读书为了什么?众生各有所…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7,(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开拓进取,积极作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这些成就毫无疑问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外交工作中的成功实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