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时代 ,要使新中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立足 ,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首先是求强 ;邓小平时代 ,则以求富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开创出了改革开放的大局面 ;后邓小平时代 ,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均衡发展 ,这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实现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特别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愿望和伟大理想。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前仆后继为此英勇奋斗。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现在,领导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身上。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特别是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提出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社会的发展将不只是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 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最初源于邓小平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探索。邓小平原来设想,中国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达到接近或比较接近现代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1979年3月出访美国和日本后,两国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马国钧 《理论探讨》2001,1(1):72-75
党自身建设的现代化 ,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客观要求 ,也是实现党的执政目的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需条件。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对党的自身建设现代化关注和思考得最多 ,推进的力度也最大。邓小平的建党思想和实践 ,包含了党的建设现代化的丰富内容 ,从而使党的自身建设很好地适应和保证了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发展中共温州市委党校白植来邓小平始终强调,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但不...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步入世界发达国家之林、实现强国之梦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观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论述,集中体现了对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基本原则上的统一:制度保证,目标选择,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四个现代化的艰巨性;毛泽东和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分歧:现代化方向的选择,现代化建设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进程,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有助于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其经验与智慧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旨归;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认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科学依据;对发展阶段的系统谋划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与国际环境的理论初探刘剑华,孙宏根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摘建设,不靠自已不行,主要靠自己,...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确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对于]“东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内涵和本质纵观邓小平发展理论,不仅从宏观、整体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崭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而且在微观上就经济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总量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理解与把握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精髓 ,对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人才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秦益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和老一代革命家一贯重视人才。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爱才、重才、护才、育才、用才的美德,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张丽艳 《学理论》2023,(3):12-14
“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提出过的奋斗目标,经过中国人民几十年的接续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发展前景也越来越清晰明朗,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都曾提出: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充分准备。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本文就中国式现代化做了详细论述,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章,将有力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方向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式的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坐标。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选择。邓小平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近代中国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后,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实现 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国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即使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这一个或那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国。社会主义是百年来近代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苗贵安 《党政论坛》2014,(19):24-27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个新的高度。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政治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现代化思想和目标模式,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科学概括的独创性 中国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中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模式是什么?这既关系到现代化的方向,又是决定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关键。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早在1979年10月30日,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者在价值基轴、主体架构、目标任务等方面内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的理性化,通过自由和平等的和谐共存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化,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激活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此夯实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8,(10):43-43
44年前的1964年12月,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了在20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5年后的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l000美元,  相似文献   

19.
蔡之兵 《理论探索》2023,(3):98-105
西方现代化道路勾勒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共性,是“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形成的现实基础。然而,后发国家难以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大量事实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日益明显的遏制意愿,也使得后发国家开始反思甚至质疑“现代化=西方化”这一论断。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粗放型生活模式导致的资源竞争、利润导向型生产方式导致的产业竞争、不平等交换型发展模式导致的制度竞争以及后发国家在构建发展道路、引入发展外力、培育发展内力等层面上的两难选择,是后发国家难以破除“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关键。为此,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从发展认识、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发展实践等维度来有效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这不仅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其他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进入19世纪40年代以来,经过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成为时代的主题。因此,现代化问题,亦或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哲学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对现代化问题进行哲学层次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需要。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首先要从其基本涵义及特征入手。一、现代化的基本涵义“现代化”是个宽泛的、模糊的过程性概念,目前它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与“传统”相对。现代化首先是个时间概念。从整个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