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直被认定为孙中山所言。其实该语句既非出自孙中山之口,也非出自孙中山之手,而是从《总理遗嘱》中精缩出来的,《总理遗嘱》又是汪精卫等写的,孙中山听后,认可签字同意的。1925年3月14日《晨报》第2版《筹备中之孙文丧务》一文中写道:“……灵堂,正中供奉孙  相似文献   

2.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被大革命时期一度风行闽疆的《福建新农民》刊物封面所引用。扉页上另印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仍须依照余所著之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  相似文献   

3.
订立 孙中山遗嘱的订立过程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1.汪精卫临时草拟根据汪在《“接受总理遗嘱并努力履行之”提案》所作的说明,1925年2月24日,汪精卫同孙科、宋子文和孔样熙4人一起到孙中山病榻前请求订立遗嘱。汪精卫说:“去年1月1日先生由天津进京时吩咐过几句话,他积四十年革命之日的,是求中国之独立、自由、平等……除这句话以外,先生此时还对我说明革命的方法,要特别注重两点:  相似文献   

4.
家事遗嘱     
1925年2目24日,孙中山(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866——1925)病危的,留下了一份《家事遗嘱》:“余因自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急。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3月11日,他在上述口授的遗训上补签了名字,次日便溘然长逝了.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奔走呼号,艰苦奋斗四十余年,功勋卓著.但他终生廉洁,从未为自己和子女亲属置办过田地产业。他任过国家临时大总统,可谓高官,但从未追求厚禄。临终时留下的遗物只有自己生前的一些衣物,两千多本书籍杂…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27日.是宋庆龄同志诞辰105周年纪念日。今年11月24日,则是刘少奇同志百年华诞。早在20年代初.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家就互相知晓。从1925年“五卅运动”.到1941年“皖南事变”.这期间他们曾多次间接合作。他们盲接的交河则是从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开始。这两位国家领导人在为新中国而奋斗的数十载间接合作与直接共事的过程中.交往密切.友谊深厚一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4月12日,上海10万市民举行了追悼孙中山先生的…  相似文献   

6.
封面所刊照片,为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同国民党女党员代表1925年4月17日在孙中山故居前的合影。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决心完成这位革命先驱者未竟的事业。在此期间,她在何香凝的陪同下,往来于南京、上海之间,一边积极参加孙中山的殡殓、移灵等活动,一边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临终遗愿和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逝世后,由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全市范围内及外省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悼念和宣传活动。3月22日,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部长助理…  相似文献   

7.
刘明钢 《广东党史》2011,(11):51-52
鲁迅从来没见过孙中山,也很少论及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而专门评论孙中山的文章更是只有两篇。其中第一篇就是写于1925年3月21日的《战士与苍蝇》。该文最初发表在3月25日《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14号,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古老的北京,辽阔...  相似文献   

8.
汪精卫出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6月15日至30日国民党中执会在广州举行全体会议,决议将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孙科、许崇智等16人组成国民政府委员会。按《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受中国国民党之指导及监督,掌理全国政务”。“国民政府以委员若干人组织之,并于委员中推定一人为主席。”在选举国府主席的会议上,与会11名国府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票(11票)选出汪精卫为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宣告成立。7月3日,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由8个委员组成,汪精卫为主席。至此,汪精卫跃居国民党军政领袖地位,集大权于一身。  相似文献   

9.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一心追随孙中山北伐的建国军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贺龙,正驻军在津澧一带。听到噩耗,十分悲痛,他命令官兵停止办公和操练一日,降半旗三日致哀。孙中山的逝世,使革命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复杂。各派势力你争我夺,愈演愈烈。湘军总司令、湖南省长赵恒惕借口“湘人治湘”,逼走了川军总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后,殡于西山碧云寺。先生遗命,营葬南京紫金山之阳。延至1929年初陵墓工程始方告竣。是年5月26日迎梓南来,28日抵南京。6月1日举行奉安典礼。时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法名曲吉尼玛)为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扎写了一篇祭文。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班禅额尔德尼叩祭我总理在天之灵。先生首创革命,得救众生,恩同父母。先生前生种道德之宏因,今生得其济众之硕果。我西藏同胞遵仰先生领导之下,共循正轨。先生手造共和,  相似文献   

11.
一、香港──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少年时代的孙中山,依从哥哥孙眉在美国植香山的教会学校念书。1883年,他转到香港,先后在拔苹书院、中央书院和西医书院就读,前后共10年。西式学校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促进了他的新思想的形成。孙中山自认为香港是他的革命思想的发源地。1923年2月20日,57岁的孙中山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说时,有人间他“于何时及如何得革命思想及新思想”?他说;“我之此等思想(革命思想)发源地即为香港。至于如何得之,则我于三…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北伐战争的热烈拥护者和支持者。这是他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立场的必然结果。早在1925年4月,鲁迅总结孙中山的革命经验时便指出:“所以我想,无论如何,总要改革才好。但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原因还是他没有党军,因  相似文献   

13.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病逝前一天签署了《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政府遗书》.《国事遗嘱》自签署之日起,相关当事人就对其订立经过存在着不同说法.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断定,《国事遗嘱》是由汪精卫起草、1925年2月24日在孙中山病榻前读给孙中山、得到孙中山首肯后定稿的.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文苑》2014,(6):10-16
宋庆龄一生追随并恪守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博爱”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革命信仰和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毕生甘做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受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尊崇而位高至国家名誉主席,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这里仅选取她有关公而忘私、爱国忧民、热心济友而慷慨捐赠的几则事例,佐证之。  相似文献   

15.
我大哥杨石魂,原名秉强,字昌义,1902年9月11日出生于普宁县钟堂村,1919年领导岭东学生响应“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岭东学生联合会主席,1923年11月参加共青团,1925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一直在周恩来同志身  相似文献   

16.
1923年以后,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共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年,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共产党帮助下,改组国民党。1924年创办了共产党参与领导的黄埔军校,建立了革命军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形势迅速发展,国共双方深感革命干部力量不足,要求苏联在原东方大学培训干部的基础上增加培训人数。在这种要求下,苏联于1925年建立了“中山劳动大学”,专门招收中国学生。其目的在于,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共产主义群众运动的干部,培养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第一批学生118人于1925年10…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苏联政府为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在中国广州帮助创办了黄埔军校。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黄埔军校和1921年4月创办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培养的干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苏联政府又决定在莫斯科再办一所专门训练中国革命干部的学校。1925年3月,孙中山不幸逝世。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革命和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伟大人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19.
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是20世纪中国“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于1924年2月4日,在改组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提议并亲自创办的。1924年9月19日正式开学,并于11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典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在中国国民党第一届第71次会议上正式提议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后经筹备就绪,国共合作期间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于1926年7月17日下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广东大学创办及其后改名国立中山大学以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多位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中共“一大”代表和“一大”前入党的中共党员,纷纷到校任教或指导工作。对学校师生参加革命活动,树立优良的学风、校风,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特别是成为大革命策源地广州的一个重要阵地,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东城张自忠路23号(原铁狮子胡同5号),是一处值得纪念的地方。1925年2月18日至3月12日,这里曾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临时行馆。孙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革命一生中的最后时日,留下了他最后的嘱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