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70年,正是在其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共产党宣言》中蕴含了"国家"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一脉相承,是对《共产党宣言》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发展大工业的思想、发展公有制的思想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思想的发展和实践。坚持《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历史的发展回顾和梳理指出新中国60年发展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主线,一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线。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同时也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映生辉,谱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是直接关系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的重大问题。自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经过 20多年的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振兴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这个坚强信心,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推进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四位一体"目标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和积累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目标模式的每一次拓展与深化,都是对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实践、新问题,作出的新的科学回答.在此过程中,我们党深化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 ,是一项全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精神文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十六大党章也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认真研究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任务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 ;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一、三位一体的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浅析□黄志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的长征。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重大发展。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8.
初三思想政治课本中多处出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权力”和“权利”,“社会生产”和“社会生产力”这些看似相同实则有区别的概念,是学生甚至个别教师易混的地方。对此,笔者略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健全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提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是十六大的一个理论亮点。这一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中国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发展和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1989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坚持和…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证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纲领。这个纲要公布后,受到了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大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既有现代化工业、又有现代化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争取我省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实现,使我省所有的农业社的生产和收入,赶  相似文献   

11.
《前沿》1997,(7)
党的十五大已经胜利闭幕,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十五大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指导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明确指出,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这就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指明方向。一、共…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政治图式的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问题,择定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认为…  相似文献   

13.
陈建新 《湖湘论坛》2002,15(5):36-37
把依法治国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结合起来,是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5·31”讲话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党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应该包括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而且还应该包括高度的政治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绘制和伟大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赖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目标,搞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能否实现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既然现代化建设与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规划中国的发展,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及重点任务,描绘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致的。在资本主义国家 ,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其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 ;在落后国家建设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则进一步促成了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丰富 ,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规划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在"摸着石头过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经过非制度化探索、规范化建设和体系化整合等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总体规划为总纲领,以发展规划为发展蓝图、国土空间规划为空间约束,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地方规划为支撑的时空复合型国家规划体系。国家规划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国家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进行整体谋划,是一个阶段内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蓝图,指明了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优先序。"十四五"时期,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新阶段,国家规划是保障中共中央各项战略部署落到实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吴国干 《新东方》2004,(3):8-11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弄清楚江泽民哲学思想与党的各项事业相结合的发展关系 ,对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十二大关系 )是江泽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大关系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 ,成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深刻的唯物史观理论 ,是指导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江泽民的“以德治国”思想 ,深刻地论述了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从另一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历史发展阶段。今后的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一个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胜利跨入21世纪的宏伟纲领,它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要求,展示了今后15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