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远 《长江论坛》2001,(6):24-27
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给21世纪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消费过程和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带来难以估量的革命性变化.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信息产业,正在迅速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对于这一新兴产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武汉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有关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有力措施,对于武汉市赢得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给21世纪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消费过程和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带来难以估量的革命性变化。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信息产业,正在迅速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对于这一新兴产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武汉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有关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有力措施,对于武汉市赢得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武汉市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武汉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信息设备制造业。 信息设备制造业从行业的发展来看可分为传统的电子工业…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已具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较好条件,同时也存在着经济规模总量不足、信息产业基础薄弱、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武汉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应从推进政府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入手,以发展壮大信息产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根本。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信息化发展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风 《前沿》2001,(11):113-116
信息化是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断增长的一个进程。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的时代特征。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1世纪初叶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 ,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加快发展我区信息产业 ,推进我区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 ,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王耿亮 《政策》2003,(9):33-33
必须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现代社会的先驱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由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乃至未来十年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抓好信息产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创新模式。《建议》中强调了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把信息产业列为首要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有力凸显出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和突出地位,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给武汉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01,(6):26
大量分析显示,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竞争的重要焦点。面对信息化全球发展的大趋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人类已迈入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千百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与人之问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组织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文 《群众》2013,(9):I0044-I0044
态势 一是跨界发展正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情况下,谁先突破谁将主导信息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构。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以云计算作为各项业务的重要支撑环境,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作为掌握未来产业入口的切入点,与新浪微博等合作,建立了发展优势。星巴克、耐克、宝马等企业纷纷向信息技术领域延伸,已说明信息技术与传统业务的跨越融合正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影响武汉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众多,且不容易掌握完全信息,运用灰色多目标局势决策工具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多目标复杂决策问题;通过选用武汉市2001-2008年区域工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局势决策工具建模并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武汉市综合行业测度靠前的工业主导产业有: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船舶、纺织、烟草等八大产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武汉市应坚定不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进一步制定好、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其实施方案,促进八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产业发展对于甘肃省总体经济发展贡献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的分析比较,着重讨论了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情况,并分析了与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讨论了信息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提出了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po(。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舌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原和竞争要素。ZI世纪将是生命科技的世纪。随着水稻等重要农乍物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及基因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各引发农业上新的绿色革命,从根本上解放人类面IR内粮食问题。人类及一些重要动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各极大地有益于人们的健康,许多危害人类的疾病相寻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治疗,人类的衰老过程可能得X延缓。对人脑和神经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突破,将揭开\们认知过程的奥秘,从而…  相似文献   

13.
周伟力 《青年论坛》2005,(4):144-145
新世纪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证信息技术与信息情报工作对社会和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发展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情报重要性认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的分析比较,着重讨论了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情况,并分析了与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讨论了信息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提出了甘肃省信息产业发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传兵 《前沿》2002,(12):30-33
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和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信息产业的超额利润诱惑着众多的投资者 ,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和对传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成了发财致富的代名词 ,信息神话由此悄然兴起。这种信息迷信影响着人们对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也影响着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对信息产业的利润来源进行科学分析和对信息悖论现象的正确解释 ,使人们端正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进程的认识 ,科学对待这一新兴产业以及传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破除信息神话。  相似文献   

16.
屠凤娜 《前沿》2011,(5):124-126
产业融合既能加速信息产业的改造升级,又能促进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大大提高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论述了我国信息产业融合的历程和信息产业融合对企业行为的挑战,分析了信息产业融合下的企业行为,指出我国既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发育、完善政府管制着手,又要重视促进信息产业融合的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高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快、最具代表性的高技术产业。预计本世纪初的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因此,探讨分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有助于我们结合省内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更好地发展山西的信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一、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信息产业是爆炸式发展的新兴产业,是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迄今为止,人类发展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产业像信息产业这样神奇地疾速裂变。这么短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年增长率在3%左右…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明显的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性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及思维教育、经营管理、领导决策等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而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迎接知识...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成绩和现状;论述了信息产业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分析了制约信息产业支撑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发挥信息产业支撑作用的对策建议:采取将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信息产业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国产化装备政府采购指导政策、将装备自主产品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条件,等等。  相似文献   

20.
国发 [2000] 18号(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文件选编 现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结合与应用,孕育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并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拥有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最重要的人力、智力资源,在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通过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