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瞭望》1985,(34)
一位荷兰的报业同行说:荷兰人有“欧洲的中国人”之称,因为荷兰人勤俭而又爱清洁。可见中国劳动人民的勤俭美德是为世人所深知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大大发扬了这一传统美德。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遭受经济封锁的延安遇到了极其严重的物质困难。当时的共产党人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敌人,  相似文献   

2.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历经数千年传承不衰,融化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中,成为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信仰和支撑。在新时期,大力弘扬这一传统美德,对于提升公民个体和社会的道德水准、培育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气、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促进民族认同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推出“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特别策划,以期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我国古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 ,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教化 ,也十分重视对于为政者本身的道德要求 ,并把“德治”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理想。这一传统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在评价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地区的时候 ,无不把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水准尤其是各级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古代…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透出人们的阅读兴趣与出版界的动向“文化人出书给文化人看”,一直是中国出版人追求与坚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似乎正在悄悄地被改写成为“出版商出书给大众看”——在人们感慨“阅读率下降”的今天,恰恰是不断崛起的年轻读者群改变了阅读的取向与历史。比起老一辈  相似文献   

5.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一个时期以来,这一传统美德似乎已不再为人称道。一些 地方热衷于大投入、上大项目,片面追求高速度,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些人花钱 大手大脚,追求畸形的高消费,住房要大面积,轿车要大排量,生活要高标准。常言道,人无远 虑,必有近忧。国家同样如此。我国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否合理,能否持续?这是我们必 须用宏观思维、长远眼光加以审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传统美德在一些高校学生中逐渐被淡忘,虚荣、浪费、挥霍等现象日益严重。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则是社会风气奢侈化、人们节俭意识的淡化、学校家庭的节俭教育不够、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因此高校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国情教育、节俭教育,拓展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适应当代国情的新节俭观,养成节俭品格,而从为以后更好地踏上社会、更好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青年同辈群体“把子”研究──以西村为例尚会鹏一传统村落社会中的“把子”集团及其功能同辈群体是由年龄、地位、兴趣爱好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群体,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尤其重要,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父母和学校。同辈群体内一般有一套亚文化规范和...  相似文献   

8.
西谚曰:“钱物不过是美德的行李。”这话说得不错。 钱财,也许是人们谈论和研究得最多的一个永恒话题,自古以来谈钱论物的文章层出不穷。钱财,确实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太紧密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人们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还真离不开钱物这个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来,海口市共提拔 处级领导干部134名,其中 通过公开选拔上岗的就有102名,提拔任用科级干部337名,其中330名是通过竞争上岗的。干部任用这一传统上的“秘密工作”,在海口正逐步成为一项“阳光工程”。 公选平息对干部 任用工作的不满 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蔡长松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解  相似文献   

10.
被人们称为西方孔子的古代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提出过两个重要的命题,一个是“自知己之无知”,另外一个便是“美德即知识”。这两个命题自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第一命题是第二命题的基础,第二命题则是第一命题的延伸。这两个命题对西方思想影响深远,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哲学领域,而且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其他社会思想领域,都被人们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11.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凸显。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直接导致阶层矛盾扩大化,这就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巨大挑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保持社会稳定,而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只有做到了阶层和谐才能让社会稳定,因而如何做到阶层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层人民法院作为我国审判机关的前沿,是司法体系的基础,担负着全国法院80%以上的一审案件的审理任务,在和谐社会构建上起着重要的减震器作用。立案程序则是社会纠纷进入基层人民法院的必经门槛,大量的社会纠纷通过人民法院的立案程序进入人民法院的审理视野,所以解决法院立案难问题的关键在基层法院。在当前司法地方化,缺乏公信力的背景下,基层法院立案难问题更加突出,其中既有司法考核、司法腐败等人为的因素,更有立案制度、监督制度、纠纷机制等制度因素。本文通过一个法律样本的解读,分析具体的司法场景下法院的选择,立案如何成为基层人民法院的一个难题,又应当如何解决。从而推进相关机制改革,完善立案制度,切实维护当事人的诉权。  相似文献   

14.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和谐的程度。人际和谐文化引领着人际和谐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对人际和谐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人际和谐文化的内涵,明确人际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人际和谐文化建设,为人际和谐奠定文化支撑,加快人际和谐的实现,从而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5)法保障实行广泛的社会自治,扩大社会权力,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关系格局。法之所以必须而且能够成为国家回归社会的强大手段甚至是基本手段,根本原因就在于立法权是“市民社会向国家派出的代表团[1”]319,所以它所制定的法是社会意志或广大群众公意的体现。既然如此,法就成为支配国家、特别是政府的惟一力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然是安定和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是国家与法产生的最根本的历史动因。这是法学家们很早就认识并进行过系统论述的。英国的洛克认为,法律之所以必需,是为了改变“原始状态”中的那种人人拥有处理自己案件的…  相似文献   

16.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s accompanied by economic disparity, corruption, crime, and a great deal of frustration among China’s citizens. These social problems threaten the country’s further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cent campaign in China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Many Chinese scholars, officials, and citizens seem to believe that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ocial structures will result in social harmony. However, social harmony is a more complex soci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ocial values, people, and society. People achieve social harmony when they feel their values and desires are attainable in society. They have to make strong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effort if they want to successfully achieve harmony with nature, society, and themselves. Ai Guo Han, professor of Writing Arts at Rowan University. He received a doctorate from the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is specialized in writing pedagogy and language studies. He teaches courses in freshman writing, TESO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He is the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ors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ctively promotes academic and cultural program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is recent research focuses on Daoist philosophy and rhetorical traditions. The author wishes to thank the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17.
陈玉林 《学理论》2012,(7):21-22
目前区域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和谐。区域和谐,不仅包括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也包括区域内经济和环保等问题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和谐,区域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同步。以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为研究点,试图构建一个可行的区域和谐社会的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曹泽铨 《学理论》2012,(23):81-83
中国法制现代化旨在通过制度与观念两个层面的法治化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的构建。其中社会主义和谐理念是当前社会提倡并追求的符合现代性价值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法律在立法与司法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虽与此内涵不同,但其中所包含的具有传统法意义与本土意义的和谐因素可为现代法治建设所吸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以伦理为中轴、制度性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扬弃和超越儒家和谐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人的价值观是毛泽东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关于人的价值的科学理论.毛泽东特别注重人的价值观的塑造,尤其强调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之间的关系.在现今社会,尤其是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对于我们实现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