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美国在2003年下半年是带动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的蒸气机,中国则是亚洲区域性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重新激活了亚洲经济。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该地区的可持续消费能力。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有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还是吸引了大量长期国外投资。 中国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26)
正根据世界银行和麦迪森2009年的数据,中国长期增长在2005年见顶,此后逐渐走向回落。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在2007年到达高点,为14.16%,此后一路走低,2015年下降到6.9%,几乎下降了一半左右。面对这样令人担忧的增长,仍然有很多人不以为然,断言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不仅属于正常,而且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结果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走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陈和午 《南风窗》2014,(7):37-37
<正>2014年中国经济7.5%左右的增长从数字上是完全可能保住的,但更多的需要考虑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数字背后的东西。中国政府确定了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目前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下行的看法居多,但中国政府依然给外界释放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信号。7.5%左右的增长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会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目前的情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3)
正201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9%,为25年来首次破7%。南风窗记者透过详实的经济数据,分析真实的中国经济。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形式压力不小。传统经济增长引擎——制造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支出以及出口——都遭遇重压,经济如何寻找到增长新动能?根据"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676,708亿元2015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国际社会热议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主要观点如下: 一、认为中国经济往2010年仍将保持愠劲增长。世界银行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0%至10.0%,高于其他国际机构的普遍预测。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第19卷第1期(2011年)刊登了瑞士学者伊尔马兹·阿奇乌兹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性》的文章。该文研究了最近10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增长的1/3是靠出口拉动的。中国过度依赖外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消费不足,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高,而且还有家庭收入占的比例低、企业利润占的比例高。文章认为,中国的出口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7)
正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5%~7%,这一区间弹性增速的设定可谓前所未有,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政府在经济的合理增速与转型升级之间平衡考量。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政府对GDP增长目标释放了新的信号。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5%-7%。对于习惯于用明确数字点位作为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  相似文献   

8.
邢少文 《南风窗》2012,(26):66-68
从保持快速增长,到稳增长,到持续健康发展,一个时代转折的身影已经呈现——那个低成本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硬着陆?软着陆?宽松?适度宽松?2012年的中国经济,充满着各种猜测和争议。这一年,刚刚卸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林毅夫抛出"中国经济有潜力继续高速增长20年"的观点,立即招来一阵抨击。7.5%的增长目标,已是过去8年中最低值,经济下滑无需赘言。只是,这  相似文献   

9.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出版的《澳大利亚国际事务杂志》刊登了罗斯·加诺特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及其影响》的文章。该文对中国改革开放27年来的成绩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和对外关系方面的转变进行了总结,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继续快速增长,但是中国国内政治调整失败和中美关系调节失败可能中断这种增长。作者还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给世界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英刊《牛津经济学与统计学通报》(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1年第2期刊登了格拉斯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丁赛与牛津大学中国发展中心教授约翰·奈特题为《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迅速?实物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形成所起的作用》的文章。该文采用跨越30年的跨省数据来解释为什么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研究发现:各省都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都促进了经济增长,其中  相似文献   

12.
2003-2006年,是197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四年。其中,2006年世界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增长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美国、日本和欧盟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体.总体增长情况良好,继续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BRIC,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力量。但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2007年世界经济出现了新情况,2008年世界经济也将在增长中形成起伏、不确定性加剧的局面,从而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美刊《当代中国杂志》2006年2月号刊登了中美经济与安全评论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I.帕利题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外部矛盾: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全球经济萎缩的危险》一文。文章认为中国目前所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虽然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来探究这一问题,但其观点确有借鉴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当前发展战略的局限性:相互对立的学说在过去的2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近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即使是…  相似文献   

14.
陈和午 《南风窗》2012,(3):66-68
内忧外患之下,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但换挡减速的中国经济,忧虑的不是增长数量而是质量,这需要产业升级和创新的突破,更需要体制改革的二次突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遭遇内优外患,在外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和内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中国经济增长换挡减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尽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并未出现高台跳水一幕,总体来看依然是领跑全球。  相似文献   

15.
媒体     
《南风窗》2016,(25)
正01中国与印度的能源消费之路将走向何处?英《经济学人》11月26日国际能源署表示,虽然印度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总量还低于非洲国家,但是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印度经济增长和印度人口数量成为全球第一,印度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引擎。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占据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60%,在2014年以前也推动了石油价格的增长。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与印度经济下行,国际能源署预测,假设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无  相似文献   

16.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条款,今年年末中国将向外国资本开放自己的银行和金融系统。从2005年以来,全球主要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在中国国有银行中投资了上百亿美元。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央行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央行一道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而且中国长期的每年9%的增长率刺激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并把全球的很多资源产品的价格抬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金融基础极其脆弱,这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不再能继续下去。最严重的投机泡沫出现在房地产领域。由于看好人民币升值和炒作2008年奥运会,房地产领域的投机越来…  相似文献   

17.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1998,(10)
学者杨帆日前撰文指出,1993年7月中国实行“软着陆”以来的经济政策,是朱镕基主导的。5年来中国经济政策所反映的朱镕基经济思想,有如下几个内容: 第一,是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控制通货膨胀。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突破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通货膨胀,在政治上,利益关系上,思想舆论上,朱镕基都承受很大压力,以致在1993年下半年一度无法实行。1994年  相似文献   

18.
王小广 《南风窗》2012,(2):72-73
影响经济增长和房地产走势的主要因素不是政策的松紧,而是内生性的市场因素的作用,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在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撑的同时,市场环境却在趋于紧缩。市场向下调整的力量明显强于政策上拉的力量,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继续减速。  相似文献   

19.
新闻盘点     
《工会博览》2006,(2):25-28
元旦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在对过去一年中国的发展成就进行回顾后,胡锦涛指出,中国将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  相似文献   

20.
袁剑 《南风窗》2008,(14):46-49
经济增长作为一种民间与官方共享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暗含了这样一种协定,那就是:增长必定可以带来普遍而且相对平均的福利改进。在1990年中期之后的经济增长中,中国并没有在新的基础上重建社会认同、促进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