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循吏"概念,对官吏的正面类型做出表述,即"奉法循理""不伐功矜能",不以"威严"治民。其学术底色是汉初的"黄老之道"。东汉班固撰《汉书》,继承《史记》体例,立《循吏传》。与司马迁倡导的"黄老之道型"循吏有所不同的是,班固所推崇的是"儒家教化型"循吏,他们更注重"化民成俗",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尽心为百姓谋福祉。《史记》《汉书》之后,"循吏列传"成为正史中的固定体例。一般而言,后世之循吏是指那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且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官吏,与那种好空谈、善作秀的"清流"人士相区别。虽然专制时代的官吏与今日人民"公仆"在职能上不可同日而语,但传统循吏所具有的那种奉法循理、廉洁清正、勤政爱民、富有作为等品行,依然为当今社会所必需。  相似文献   

2.
先秦至秦汉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经过长期酝酿基本形成。西周初年的政策基调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民族思想的形成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太史公司马迁肯定并继承这一思想,《史记·匈奴列传》就是在这一成熟的民族思想指导下写成的。而民族政策则是在两汉处理汉匈关系的实践中、在与民族思想的互动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汉书·匈奴传》的记载显示,西汉中后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已经相当完备。  相似文献   

3.
历代史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将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二者的异同优劣加以对比。《史记》因将项羽列入本纪,对汉武和景帝皆有贬词,并抨击酷吏,张扬游侠,所以历来被腐儒们诬为“谤书”;其中尤以《货殖列传》遭到非议最为强烈。首先反对的是班固的父亲班彪,他认为司马迁“序货殖,则轻仁义  相似文献   

4.
《史记》的语言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秦汉时期语言最真实的反映,它形象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语言风格,在研究秦汉时期的语言的研究领域,《史记》是最好的参考文献,在这部作品中大量地展示了汉代的语言特色、语言习俗。通过《史记》中的熟语,我们能了解到当时的风土人情、政治背景、社会实况、文化现象等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古辞是汉代无名氏乐府诗。它们产生于汉代,数量巨大,但历经丧乱,至唐初已所剩不多,主要保存在《史记》《汉书》《后汉书》《宋书》《昭明文选》《玉台新咏》等一些著作里。以这些古籍文献为载体,汉乐府古辞在唐代得到广泛传播。其传播的途径主要为教育、借阅、传抄、收购、研究、拟写和外交等。通过传播,汉乐府古辞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其在诗歌史上的经典位置也更加巩固。同时,汉乐府古辞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乐府诗的创作在唐代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6.
《瞭望》2010,(Z2)
"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它所激发的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古丝绸之路     
正丝绸之路的命名是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因该路线是为向罗马运送丝绸的目的,而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德文是Seidenstrassen,英文作Silkroad。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的《史记》将此称作"凿空"之举,历时13载,走过甘肃、青海至新疆塔里木盆地。公元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行300余人,携带大量金银、丝绸、牲畜。此时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墓座上刻写的是改动后的《共产党宣言》结束语"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塑像的眼神最初是向左眺望的,20世纪50年代初被民主社会主义者修正为向前看。苏东剧变后,社会民主党人重修后的马克思塑像,仅剩头像,表明其要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但马克思墓不管如何变迁,永远将是所有共产党人向往的地方,马克思作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导师,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30年代所撰著的两篇哲学文献《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为"两论")经改编后公开发表。为配合全国对"两论"的学习活动,李达专门写作了《〈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1979年,三联书店将《〈实践论〉解说》和《〈矛盾论〉解说》以及相关系列文章合编为《〈实践论〉、〈矛盾论〉解说》(以下简称为《解说》)。《解说》是建国以来解读毛泽东"两论"最权威、流传最  相似文献   

10.
邹容之死     
邹容出生于商人世家,然而少小便知义利之辨,并没有沾染铜臭,倒平添几分倜傥之气。11岁时,便能口诵群经,《史记》《汉书》朗朗上口。父亲见邹容这样有出息,常常以翰林期许。可是,没想到的是,邹容竟然不想走功名之路,时不时地与父亲抬杠。时代的风云种下了叛逆的种子,只等萌芽了。  相似文献   

11.
建党80周年献礼片《日出东方》以20集的篇幅,将20世纪初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10年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连在一起,塑造了建党初期中共领导人的群体形象。在聚焦的历史镜头中,观众们看到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该剧凝聚了曙光初照中华民族的光辉时刻。该剧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编导擅长穿针引线,使人物与事件珠联璧合。镜头把建党这根“针”,穿进历史这条“线”,使全剧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片头用“巴黎和全”作导火索,用“五四”运动作引火线,以《湘江评论》、《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为起爆点,从黑暗社会的根底炸起,直到逐步动摇了危机四伏的反动统治为止。镜头展现的是20世纪风云变幻、军阀混战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向世界昭示了"中国梦"。本文以分析当前医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和"中国梦"的引领作用,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五 他在汉西书院读了两年多,一九○七年,开县办起了一所高等小学堂。入学考试中,他的作文考了个第一。那时他已经念过八年书,从《三字经》、《幼学琼林》开始,还读了《四书》、《古文观止》、《东莱博议》,涉猎过《史记》、《汉书》、《纲鉴》等等。他课外还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许多小说,已经以善于讲故事受到家乡小朋友们甚至大人们的欢迎。他作文好,是有基础的。 他在那所高等小学堂读了一年,又入夔府中学一  相似文献   

14.
在18世纪后期,有一种相当崭新的小说分支出现——哥特式小说。它大约是在英国1790年至1830年间形成的,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范畴。"哥特"一词最开始是暗示中世纪的,但是在18世纪后期,当哥特式小说变得很有影响力的时候,这词就蒙上了神秘、恐怖和超自然的色彩。哥特式小说趋向于发生在哥特样式的建筑物中——主要是城堡、公馆、墓地和许多其他野生怪诞的地方,讲述可怕的、梦幻的和超自然的故事。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哥特式小说达到它的顶峰,在许多高度备受关注的哥特式小说中,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因其《修道士》而享誉盛名。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审视刘易斯的《修道士》,作为一个重要和主要的哥特式范例,以期望就有关它的历史耐力,普遍成功和集中性中打开或重新打开一些探索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金生 《民主》2013,(1):55-56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6.
刘斌 《民主》2011,(11):43-44
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深情地赞美南京城:“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最伟大贡献就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443页),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尔后,“共产主义必须经过若干年以后才能确立起来,它是经过若干个阶段”。这个思想早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就初  相似文献   

18.
北大荒精神的发展史是几代北大荒人用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的,它既融入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内涵,又凝聚着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的精神风貌。北大荒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经久不衰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拼搏进取的最有效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创举之一,一年后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事隔十年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7,(10)
<正>《开明国语课本》是1926年成立的"开明书店"于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一套供初级小学生使用的语文课本。它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写并绘制插图。当年一经出版,便立即引起轰动,自初版之后连续印行40余版次,深受广大读者欢迎。2011年,开明出版社曾将其再版,首印不到一月便告售罄,成功在海内外刮起一股《开明国语课本》热的浪潮。2017年,开明出版社以"典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