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石油供求在21世纪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涵义。就国际政治而言,中国石油供求既与全球石油和能源安全密切相关,也颇具地缘政治涵义;就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石油供求状况不仅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石油和能源政策是当今各国外交的重点,并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密切相关。中美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能源合作是今后中美外交的核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能源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印度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其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04年它的增长率高达8.2%,与中国一起被称为亚洲经济的"双引擎".然而,同中国一样,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惊人的能源消耗.目前印度的石油日均消耗量达200多万桶,是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日本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能源消耗量的增大和世界石油价格的不稳定,使得印度意识到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3.
于时语 《南风窗》2013,(5):40-41
能源供应是美国在中东的一项关键利益,但美国在当地的另一项关键利益是以色列的安全生存。美国的石油自给并不能同时保证后一项利益,不足以单独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在新开发技术尤其横向钻井技术的推动下,原来无法开采的大量页岩油气储藏得到释放,造成近年来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强劲增长,以至于在2011年,美国自1949年以来首次成为石油制品净出口国。按照国际能源署去年10月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将超过欧佩克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这一前景不仅将会彻底改变全球能源市场贸易格局,彭博通讯社2月13日甚至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伴随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也随之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应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逐步凸现,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化解能源紧缺对经济增长的阻滞影响,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台湾地区工业化起步早于中国大陆,对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总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巩胜利 《南风窗》2008,(13):18-19
中国的这种管控下的低价格,只有石油消费达到国际市场一定比率之后才能对全球整体价格产生作用。而如今的中国,正成为全球第二、第三的石油消费大国。中国的消费量与管制下的低价结合,就具备了抬升国际油价的能量。  相似文献   

6.
能源外交:21世纪中国的外交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工业经济体系中,石油一直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并在战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即使在80年代后进入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以石油为核心的烃类能源在各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也未被动摇。因此,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以获取安全稳定的石油供应为核心的能源外交战略在世界上主要原油输入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中,早已成为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几十年的发展而日臻完善。然而对于我国来说,能源外交的迫切性直至近年才逐渐显露出来。 长期以来,石油工业一直是中国工业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骄傲,石油产量迄今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五位,在过去几十年  相似文献   

7.
印度经济现在的高速增长只是其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的进发,这种情况在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也曾出现过。在全球竞争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应该是自己已经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大幅萎缩,导致国际油价暴跌,对石油市场造成剧烈冲击,也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短期内,国际油价大幅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的可能性渺茫,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荆棘密布。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石油供应链和产油国政治经济情况变化,抓住机遇扩充石油战略储备,扩大国内有效油气消费需求,释放油气消费潜力,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石油工业的不利影响,增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法国法国是最早建立石油储备的国家。1923年起,法政府要求石油运营商必须保持足够的石油储备。1925年1月10日,法议会通过法案,成立“国家液体燃料署”,管理石油储备。最初,其目的是满足军队燃料需求,后来演变成避免能源短缺冲击经济发展。上世纪60年代,法国率先实行的石油储备政策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仿效。1968年,欧共体开始实施石油储备政策。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也实施了能源储备政策。法国石油战略储备由国家、专门机构和石油生产经营者三家共同参与管理并承担费用。国家成立了“石油战略储备行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石油储备的…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南风窗》2005,(17)
中国和印度:互补创造双赢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3。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平均达到9.5%,印度也有6%。许多学者根据两国年轻的人口、高储蓄率及可发展的空间评估,认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未来几十年里。中、印经济仍将维持高增长。  相似文献   

11.
尹海涛 《南风窗》2014,(4):94-94
在出台多项举措控制能源消费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过去的12年里,仍然强势增长了150%,达到了和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大国美国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南风窗》2006,(7)
[看中国]龙象之争中国在几乎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上都超过了印度。在2003~2004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宏观环境指数上排名第25,印度排名第52。中国的GDP增幅更快,人均收入是印度的两倍;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印度,出口总量则更高;钢铁产量更高,公路和高速路里程更长,高楼大厦也更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是印度的10倍。不过微观经济指标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2004年,在衡量经济增长微观基础的企业竞争力指数(BCI)排名上,印度为第30,远远领先于中国的第47。其他的微观经济竞争力资料(如公司经营及策略和国内商业环境品质),印度(第30和第3…  相似文献   

13.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最大的启示.事实证明,全球货币结构越来越不能反映全球的经济结构,美元霸权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机制、真实经济增长机制的关系,更导致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混乱,"美元陷阱"危机四伏.而中日货币直通车将带来人民币国际化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将仍是穷国的"自动扶梯产业",但这个自动扶梯不再会快速移动,也不会走得那么高了。增长对人力资本、制度和治理持续改善的依赖将大大增强。而这意味着增长将变得更慢、更艰难。一年前,经济分析师无不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增长前景欢欣鼓舞。与美国和欧洲的萎靡不振相反,人们预期新兴市场将维持金融危机之前10年来的强劲表现,并因此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比如,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大胆指出,经济环境从未如此有利于广泛、持续的增长,并预测全球产出将在2050年前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亚洲和非洲将起到引领作用。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的人均GDP增长仍将稳稳超过4.5%。麦肯锡咨询公司则将长期以来一直是经  相似文献   

15.
中印能源海外结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11事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加大了对中亚的政治、军事、经济渗透,对我国参与这一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构成了挑战。专家指出,在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走出去”以购买油田股权的方式,积极参与周边缅甸、越南、泰国等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并利用地缘优势共同建设周边国家至云南等西南省区的石油天然气输送项目,将成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又一重要选择。而这一选择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上都不能忽略印度的存在。2004年印度在能源消费大国的排名中上升到第四  相似文献   

16.
吴磊 《当代世界》2023,(12):30-35
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国际能源供应链再次断裂,欧洲成为断裂的中心地带。欧盟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等国的天然气供应来重置供应链,俄罗斯油气市场出口则进一步向东转,全球油气供应链重构暂时相对平衡但远未结束。在能源转型背景下,清洁能源供应链正在取代油气供应链,并成为全球能源供应链重构的主战场。全球能源转型对关键矿产需求的大规模增长和美西方国家实施的“脱钩断链”“去风险化”政策,加剧了各国对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争夺。中国坚决反对将能源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在加强同相关国家和地区能源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李志军 《南风窗》2010,(24):71-71
巴西因为它的足球队而闻名于全球。但精明的投资者却不能忽略足球光芒覆盖下、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巴西经济,你知道吗?2009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你可能也"习惯性"地一直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排名领先。但是,你知道吗?到2012年,印度的经济增长预计会超过中国。这两个充满活力、正在成长的新兴经济体都是金砖四国的成员,和俄罗斯、中国一起,这四个经济体以迅猛的发展,不断挑战人们的想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20 0 5年让贫困成为历史 ?2 0 0 5年 ,消灭贫困将前所未有地支配着全球决策者们的活动议程。围绕着这一议题 ,各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将展开各种活动。如此多的对于贫困问题的关注当然是受人欢迎的 ,但人们仍然会怀疑 ,这么多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最后是否会沦为空话而不是行动。一些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 ,在与贫困作战方面 ,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好的局面。富裕国家已经将国内政策关注的焦点从绝对贫困转移到了相对贫困上。贫穷国家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过去 2 0年里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特别是在亚洲 ,单单印度和中国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增长就能…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美国在2003年下半年是带动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的蒸气机,中国则是亚洲区域性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重新激活了亚洲经济。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该地区的可持续消费能力。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有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还是吸引了大量长期国外投资。 中国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2023年,世界经济延续了2022年的下行趋势。尽管全球就业形势有所改善,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全球债务风险高位累积,贸易投资增长乏力。世界经济增长分化加剧、颠覆性技术带来深刻复杂影响、歧视性区域主义加速兴起与扩散、“去风险化”政策加剧全球经济“脱钩”风险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开启金色十年新征程成为世界经济值得关注的主要特征。世界经济“再全球化”、全球生产与交换数字化、全球经济发展低碳化、国际经贸关系政治化、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成为影响深远的趋势性变化。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的短期和中长期因素依然很多,其中关键变量之一是世界主要经济体能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经济挑战。从目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世界经济形势来看,2024年世界经济仍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