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路上     
我一直想知道大山背后,到底有什么。——题记朋友其实没有钱了,但他不会跟我说他没有钱,没有钱就不能搭乘一天一个班次的公共汽车到他家过年了。他以征求意见的口吻对我说,要不我们锻炼锻炼胆力,走到我家去?我说客随主便。朋友说,你敢不敢?要翻九座大山呢!我十九岁的耳朵最听不得人家问我敢不敢,我说我是吃饭长大的,不是被人吓大的。说罢冲他挤一下眼睛,我俩笑了。誓师大会就在面部表情上完成。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3)
正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意义上的"回家",需要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从我们跟亲人,跟土地,跟社群、社区克服分裂开始,跟与传统有关的一个鬼神世界的交流开始。过年的一切,提供的正是这个方案。2016年1月20日,天气很冷,离春节只有十多天了,我接到了一个老乡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他第一句话就问我:"过年回家吗?"很像契合情境的套话,在这个时候,一段时间没有联系的中国人,打电话或见了面,就是用这么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来粘合彼此,再接着下面的话题。但他语气  相似文献   

3.
王聚强  郭宁 《工会博览》2009,(11):94-95
马克思在《不列颊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通过分析英国在印度殖民的统治这一现实问题对历史现象和未来历史发展作出了深刻的论述。文章中详细的解释了,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是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今后印度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文化的独立等是为必然的历史发展。其唯物史观在这两篇文章中有集中的体现。对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其历史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也同样对我们学-'7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0)
正因此自我装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一个人在世界面前的档次。换句话说,他用什么东西武装自我,他就是什么档次。前两天去拜访一个学者。我们就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换了各自对社会人心的看法,达成了些共识。一顿闲扯后,他说了一个现象,说在他穷尽了"政治学"的观察角度后,请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接手,再延伸一下。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5,(24)
<正>傅正博士为我的文集《北大南门朝西开》写了一篇短评,初稿里说到,我虽然有精英化的教育背景,却不跟精英混,倒是喜欢和工人、农民们待在一起,践行"做一个人民的知识分子"的理念。我对此提出意见,请他修改,因为我平常与工农的直接接触并不比跟精英接触的多,那么说不符合实际。前些天,我到南京走了一趟,做了几场讲座。南京师大一个旨在服务农民工的学生社团联系到我,邀我抽空跟社团的同学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交流,希望就"知识分子如何跟工农相结合"的议题听听我的意见。两件事赶在一起,激发了我对这个话题简单谈谈看法的意愿。在跟南京关注工农的大学生们交流  相似文献   

6.
人在劳动中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6):10-10
我在某个地方听过易中天教授谈论香港人对工作的态度:易教授一行人在香港乘船,中间遇到一些周折,负责导引的香港本地人尽职尽责。易教授等人向这位香港人表示歉意,但他不以为然,说:没关系啦,我尽心做事才能有这份工啦。我认识一位韩国朋友,是电视台记者,属于中产阶层,她跟我讲过对到韩国打工的朝鲜族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与韩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04,(23)
下属官员对郭海亮的评价是"有眼光,有魄力,善于驾驭复杂局面"。但是,在跟记者的对话中,郭海亮却很少提自己的工作。他谈得最多的是吕梁的穷,以及跟穷的斗争。53岁的郭海亮出生在吕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岚县。他参加工作后从来没有离开过吕梁。"我是从一个贫困乡的干部成长起来的。从贫困乡到贫困县,从贫困县到贫困地区,工作了30多年,没离开过跟贫困作斗争。现在吕梁由地区改为市  相似文献   

8.
章韦华 《南风窗》2014,(9):50-51
<正>2008年4月的那次事件是我们这一批年轻人对西方迷信的一次祛魅,这一点还是有意义的;而对政治、社会方面的很多问题当时还都没开始面对,也没开始认真思考。我算是一个"4月青年"。之所以说"算是",是因为这个词跟"80后"联系得更紧密些,我出生于1970年代中,出去留学晚,当年一起奋斗的那些朋友都比我小不少,我在他们面前是老大哥,在组织活动方面是带头的。另外,"4月青年"这个命名是后来才有的,算是社会对我们所做的事情的一种"追认"吧,我过了好久才知道有这么一说,但也乐意接受;最近跟磊子说起"4月青年"这个说法,他竟然从来没听说过。磊子就是"80后"了,我们是一起  相似文献   

9.
郭小姐: 你来信说到你的港方上司经常邀请你下班后去听歌、跳舞;而你本人对他并没有好感,主要是他的言语异常粗俗,打算与他终断来往,但你恐怕他见怪,因为他是你的上司。我很明白你这种不知所措的心情,依我来说,你应尽快坦白的跟他讲清楚,你不能忍受他日常的粗俗言语,而且性格上和兴趣上并不相同,所以只希望维持作一个普通的朋友。如果他再次邀请你上街时,你应该大方地婉然拒绝。为  相似文献   

10.
英国青年胡润在中国工作了几年以后,一直困惑于如何成功。有一次在英国度假,他问他父亲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诀窍,他父亲就反问他:“你给中国带去过什么?”胡润后来回忆说这句问话对他来说有点醍醐灌顶的意思,他明白要成功就是要为尽可能多的人做些什么。循着这一线索,他后来做了一个中国的财富排行榜出来。虽然一开始没有多少人理会这些事,但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富人都知道这个刚刚结婚没多久的英国小伙子。每年9月胡润把他的富人排行  相似文献   

11.
章剑锋 《南风窗》2014,(8):82-83
"这个社会实在太大了。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本事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有本事说我们可以说的话,做我们可以做的事。"眼见60出头了,杨锦麟还是一副好嗓门,他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衰老的问题。"30年摸爬滚打,杨说新闻媒体是一个遗憾的职业,然而另一方面,这竟是他得以坚持下来的理由,"因为有遗憾,才觉得有致命的吸引力","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5,(20)
<正>前一段时间采访北大的卢晖临老师,我们谈到了人性问题。他在《走向集体之路》一书的后记里把人性作为制度形成的一个因素提了出来,但没有展开。人性问题极少在学术研究的视野中出现,像是一个禁忌,为什么我也搞不清楚。我跟卢老师开玩笑地说,你胆子不小啊,敢谈这个,不怕被骂啊。卢老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人性,他认为人性是历史的产物,对制度的影响一定是存在的,但二者的互动关系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工作两年后,我的新加坡朋友杨准备回国。在送行宴会上我请他谈谈对中国人的看法。他说:说实话,你们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没有我们新加坡人高,但是,我发现中国人的哲学素质都很高,几乎每个人都是哲学家,这一点我们新加坡人自愧弗如。 看我大惑不解,他解释说:你们的哲学素质主要体现在你们的“口号文化”上,在中国口号几乎无处不在。像“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14.
石破 《南风窗》2014,(9):9-9
<正>在战争年代,革命者可以"视死如归"。"归"到哪里呢?"归"到他所属的"群体",以及该"群体"为之奋斗的事业。小时候,我们最不想看到老师的评语就是"这孩子不太合群"。在计划经济时期,"群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谁都不愿背上"脱离群众"的坏名声,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当然,客观来说,它是以一定程度的压抑和丧失个人尊严与自由为代价的。现在,在陌生人社会,我们成了一个一个的个体。邻里没有了,亲戚也少了,过去一个村或一个社区的人你全都认识,现在你只是跟临时"有用"(对你的谋利、晋升以及满足感情需求来说)的人快速地  相似文献   

15.
警惕印度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对印度的印象也许还是《大篷车》、《流浪者》、大包头的印度兵、以及无休止的种族冲突。近年来,当我们放眼向洋看世界时,我们身边的这个大国却从我们的视线中渐渐淡出了。但是,不甘寂寞的印度用一个“大炮仗”(核弹)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警醒:我们身边有了一个手握核武器的充满敌意的邻国。我们不搞对抗,但我们必须了解印度已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印度如何看中国?印度为什么不顾一切要搞核试?…… 四川大学周边国家关系研究室主任张力,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印度问题专家之一。印度核试前夕,他曾进入印度广泛考察。他的观察也许能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印度,更准确地评价印度。  相似文献   

16.
石破 《南风窗》2011,(24):62-64
"孔子的理想完全没有实现,他生活的时代,礼崩乐坏,谁也不听他的。但他为人的标准绝不在身外,而是只做我认为应该做的。""我们缺乏忧患意识,却有极强的敌情意识。"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64岁的李楯说,"我们只有一对一错,你我不一样,肯定是你错我对;你不改,我就要强制你改,坚持不改,就把你  相似文献   

17.
狄瓦里教授是个言而有信的人。2002年11月 我在北京见到了他。我们谈到了他执笔的《火之翼》一书时,问他能否请总统先生为中文版《火之翼》作个序。他说,在卡拉姆博士没当总统之前,问题不大,但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但他允诺我到德里时安排我见一下总统本人,或许还可以跟总统合个影呢。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15)
正在建党95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既"老"又"普通"的党员,还是有很多感触。我想,除了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我们还需要回到对人的怀念。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对老百姓而言,正是从一个个党员的所作所为,来直接理解和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一个政党的主张和一个政党的品格。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上有个理性人假设。这是学术研究,但不等于在价  相似文献   

19.
新闻眼     
《南风窗》2004,(22)
阿拉法特:"昏迷"后怎么办?10月29日,75岁的阿拉法特从他在约旦河西岸拉姆安拉的官邸转入法国巴黎的贝尔西军医院接受治疗。11月初,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一度陷入"不可逆转的昏迷"时,世界上的许多媒体开始了对他的各种评说,在一些人的眼里,阿拉法特已经从一个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战士变成了一个贪权、固执、软弱的领导人。就像BBC驻耶路撒冷女记者普勒特在一个时事广播节目中所说的:"当直升机带着这位赢弱的老人,从他残破的官邸起飞时,我感到奇怪,人们到哪里去了?没有团结一致的大规模示威,没有情绪高昂的口号,外国记者似乎比拉姆安拉的任何人都更关心阿拉法特的命运。"事实上,阿拉法特被边缘化的趋势在1990年代初就初露端倪,自从他在萨达姆侵略科威特后表达了对这个暴君的支持后,他在国际社会的影  相似文献   

20.
柏杨 《法制博览》2008,(23):3-9
大分裂时代终结 北周帝国统一了北中国之后,下一个目标当然是统一全中国。但并吞北齐的第二年(578年),字文邕逝世。二十岁的荒唐儿子宇文赟继位,宇文赟跟南齐暴君萧昭业同一类型,平常老爹管教严格,他只好非常规矩。一旦老爹去世,世界上就再没有一个力量能拘束他。宇文赟在宝座上凶暴肆虐了九个月后,把帝位传给七岁的儿子字文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