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商贸与人文交流的主要通路,曾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政治与文化交流。进入新世纪新时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加速,古老的丝绸之路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主动因应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共同构筑"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2.
正"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通道"、蒙古国"草原之路"与"万里茶道",中蒙俄三国互联互通计划的规划和如何付诸实施显得十分重要。三国互联互通倡议的提出一、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与中亚国家等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对联合国关于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积极回应,也是为解决国内和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出的"中国药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赋予"一带一路"的新内涵,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在量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拉美地区缩小数字鸿沟,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中拉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中拉在该领域政策、法规制定和对接滞后等问题。当前,中拉正在通过官民并举的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其中官方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中国互联网企业走进拉美发挥了引导性作用。尽管中拉"数字丝绸之路"未来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但是中国作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倡导者,应该对此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推动。  相似文献   

4.
洪森 《当代世界》2015,(11):22-23
<正>两千多年以前,亚洲各国的人民已经开始货物的交易,当时的贸易通路非常少,而后来我们称之为"丝绸之路"的著名商道联通亚洲、欧洲乃至非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不论大小,都从丝绸之路当中获益匪浅。丝绸之路因此成为合作、和平、开放、包容、知识交流、相互理解和谅解以及共同发展的代名词。基于这段悠久的历史,我高度欣赏习近平阁下2013年复兴"丝绸之路"的倡议,其中包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其他相关项目,特别是"21  相似文献   

5.
唐俊 《当代世界》2015,(2):32-34
<正>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此后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了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可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0,(14):25-25
<正>6月12日,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IICC-X)和中国主流媒体联盟发起、海马汽车全程提供车辆支持的"丝绸之路复兴之旅"跨国申遗大型活动在西安正式启动。海马汽车首款中高级SUV海马骑士成为本次"文化长征"的唯一指定用车,从西安到罗马的数万里的全路况考验使得海马骑士成为自主品牌中"极限品质试驾"的第一车。  相似文献   

7.
纳比尔 《当代世界》2015,(11):29-29
<正>"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沙特阿拉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国家,做出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战略决策。沙特政府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的支持和参与,为沙特工商界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使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工商界、特别是能源工商界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沙特工商界与中国企业界建立了非常坚实的关系。沙  相似文献   

8.
与"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已经迅速上升为中国在21世纪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它既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海洋观点、海洋观念和海洋思想,也是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和细化的一个运用状态。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1)
正"一带一路"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升华蜕变到了全新的高度,将引领中国人重新发现世界文明,也将会使得世界重新发现中华文明。理论的价值,在于被实践所呼应,对于理论工作者而言,最好的自我价值确认,无过于其研究建树能够获得外部世界的积极回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顾涧清先生就是一个幸运的理论工作者。1988年,当中国社会对"海上丝绸之路"还没有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自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已成为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那么,"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何区别?它对中国外交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又是怎样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格局?它对中国梦乃至世界梦的实现会作出怎样的贡献?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特约请国内首部一带一路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就"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5,(11):46-49
<正>作为一个正由区域性走向全球性的大国,中国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实力的增强上,更反映在对观念的引导上。"命运共同体"的出台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中国对亚洲区域秩序的长期构想。在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中,明确提出把"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两大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有益补充,这从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简称合作网络),得到了沿线国家热烈响应,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中外方民间组织加入合作网络。为进一步落实高峰论坛成果和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2017年11月21—22日,作为合作网络发起者,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促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  相似文献   

13.
潘光 《当代世界》2015,(4):25-27
<正>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发表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此后,美国召集相关国家举行了多次会议,积极推动此计划。不过,在国务卿易人后,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模糊化"的态势,宣传调门也有所降低。近期,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和参与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由此,人们又开始关注美国的这个也打着"丝绸之路"旗号  相似文献   

14.
贾茂 《法制博览》2015,(8):155-156
从古代丝绸之路发展至今,丝绸之路的辐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在国际交际不断壮大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与周边或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必然会重视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上对公共外交与周边安全的重视,使得丝绸之路区域组织的建立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之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和广泛支持。他们视"一带一路"为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一带一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沿线国家加强多边经济合作的利益诉求。如今,在中方与有关国家的共同探讨、共同规划之下,"一带一路"已经从战略倡议步入务实合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成为南海地区的热点问题之一。把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放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框架下来考虑,中国就能讲清楚、说明白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意图。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起点与关键海域,但南海地区存在着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进的三大障碍: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南海问题的不定期爆发和国家间信任赤字。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能够提供量足质优的公共产品,能够制度化管控南海问题,能够增强南海各方的信任,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具有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国内维度上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国际视野下的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为世界谋大同,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高度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征程中。在"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双重意蕴尤为凸显。  相似文献   

18.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海洋能源区域合作和共同开发、维护海上能源通道稳定与安全,也有助于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最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回应大周边地区对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的期待,拓展中国特色的能源外交,实施大周边能源外交战略,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合作开发海洋油气和海洋新能源,推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源投资贸易便利化,在实现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构建基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区域和国际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正>"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倡后,经过一年多的规划,于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正式发布了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拟定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下称"愿景与行动"),中国的国家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由于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这项国家战略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回应,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该战略相关的其他机制和机构的发展,例如"亚投行"的筹办和建立,更产生了大量国际互动,成为2015年的一件  相似文献   

20.
正"中德两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是亚欧两大经济体和增长极,这种合作利在两国,惠及欧洲和世界。"2014年10月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表明,两国将着眼"工业4.0"开展更具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合作。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