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强国既是依托海洋实现国家崛起、强大的漫长过程,也是在海洋领域拥有强大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现崛起的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时代命题,中国必须建设海洋强国以巩固陆地经济建设成果,制约美国海洋霸权主义,建设"国际和谐海洋"。在海洋强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国既不受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早期欧洲殖民海洋强国陆地资源匮乏的局限,又能够超越美国海洋强国的霸权主义范式,同时能够汲取古代中国在海洋领域只"崛起"不"强国"的教训,从而建设海陆经济一体化、海洋权益得以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海洋贸易通道畅通、海洋国际影响力扩大的海洋强国,开辟中国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海权潜力得以开发,同时致力于建设海洋强国。但中国面临比较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美国的海上霸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以及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制约着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目前,对中国海权战略的发展存在三种观点:无足轻重的海权、辅助性海权及主导性海权。结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和海洋安全形势,无足轻重的海权和辅助性海权不能保障中国的海洋利益,主导性海权才是中国发展海权和建设海洋强国的理想选择。作为海权的核心,中国海军必须实现作战理念、军种战略、编制体制以及作战能力方面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独特的陆海复合地理位置注定了中国必须同时"海防"和"塞防"。俄罗斯与中国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线,故中俄关系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陆上安全。对于中国来说,只有在陆权相对稳固的基础上,才能加快海权的建设。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确保了中国陆地边境的安全,也为中国顺利解决海洋争端、维护海洋利益以及进一步发展海权事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中俄之间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海权关系框架应是配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仅有海上军事力量不能成为海权大国,西方传统的海权概念也不适应今天中国的海权发展。中国的海权即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中国不太可能成为海权大国,甚至不可能成为海陆兼顾的大国,而只能定位为建设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大国。中国大陆区域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文化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都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1)
正虽然几十年后,双方在马鲁古群岛的权利上又有一些新的修订,但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世界的这种格局有效地持续了100多年,而此后发生的中国与欧洲的一切交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展开。葡萄牙是西欧的小国,在欧洲的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为什么在大海航时代,却拔得头筹,率先征服了亚洲?事情的原委,要从葡萄牙在远东的"保教权"谈起。所谓"保教权"是天主教传教事业上的一种优惠特权。天主教会在发展的初期,因召集信徒帮助修建各种宗教设施,而赐予他们各种特权作为回报。到中世纪晚期,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大起大落,海权得失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17世纪末至18世纪,俄罗斯成功地西进波罗的海并夺取黑海制海权,直接促进俄罗斯实现崛起;19世纪,因政府特点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加之海洋地理环境的限制,俄国在海洋角逐中惨败,国家由此衰落;20世纪,苏联在工业化和强大的海上力量支撑下再度崛起,后因军事海权与经济海权脱节,领土扩张与国家安全冲突,国家再度走向衰落;进入21世纪,俄罗斯对过去海上争霸战略进行调整和改革,实行更加务实的海权复兴战略,适度地发展海上力量,更加注重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谋求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7.
美国不浪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太辛苦” 说到美国,可能不少中国青年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两个“印象”:自由,浪漫。这印象大多源于美国影视音乐小说等等文化娱乐形式的影响。我去环球影城和好菜坞明星云集的比华利山参观时,深感电影工业在美国的地位。可以说,在20世纪,美国电影为在世界上传播美国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电影公司都是私人企业,完全按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运作),影响非常深远。 浪漫是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但多半与无忧无虑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情感际遇、自由自在的美丽幻想有关。不过,我在洛杉矶呆了一段,跟一些美国人聊,却发现一般美国人  相似文献   

8.
马汉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史学家和战略思想家。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海权思想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对海权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的论述,二是有关海权对历史进程和国家繁荣的重大影响。马汉的海权思想在后世促成了所谓"英国式战争方式"的兴起和讨论。尽管马汉认为他的海权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希望从马汉海权论中汲取教益的人,都必须意识到其思想固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正上一代的,虽然资讯不很发达,但人们却能在有限的讯息里找到攸关社会国家的大话题,寻找出时代努力的方向。但到了今日,这种大问题已告消失,甚至所谓"新闻"的本质也变了。近年来,世界变化最大的就是"知识分子论"。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知识分子普遍都有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知识分子的角色就要为人民作先锋。知识分子的反抗者角色,对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自由平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60年代的欧美社会出现的新左派,乃是知识分子最后的集结。  相似文献   

10.
赵瑞琦 《南风窗》2010,(26):86-87
以"欧洲南大门"希腊为跳板,中国正逐步深入欧洲其他国家的市场。欧洲差钱了。在金融危机造成资金链紧绷的情况下,过度举债的遗患开始在欧洲各主权国爆发。希腊、爱尔兰已经上了手术台,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比利时、  相似文献   

11.
李福来 《法制博览》2013,(6):145+143
现今海洋航运事业中海盗活动越来越频繁,在公权力尚不能解决海盗问题的情况下,向海盗支付赎金以求航运安全,是现在大多人的选择,而认定海盗赎金的性质对保护这些人的利益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本文就是要分析海盗赎金的合法性和赎金的真正属性。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海权之路中的外交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是“权力”内涵的延伸,即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在海洋上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言论     
中国陆权和海权的关系近代以前,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大陆,对这种威胁的反应使得中国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陆国家。近代以后,中国受到了海陆两方面的威胁,中国海陆复合的地理特点要求中国海陆兼顾,然而,国家战略资源的有限又不允许同时有两个战略重点,必须在不同的时期依据国际形势的特点确立战略重点,历史上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深刻说明了这个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确保陆权与发展海权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确保陆权是发展海权的基础。因为陆地是安身立命之所在,没有陆地,国家不复存在,焉能发展海权?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建设,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而且在冷战后中国在亚欧大陆上的地缘战略环境发生了十分有利于中国的变化,中国应该集中战略资源大力发展海权。海权是陆权的自然延伸,仅有陆权,没有海权,出海口被堵死,不能经略海洋,不但发展受到限制,而且也不能很好地确保陆权。  相似文献   

14.
近代的海盗,实际上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延续,只不过骑士是骑着马拿着剑为主人战斗,海盗则是驾驶着大船,凭借着坚船利炮效忠于自己的主子. 在历史上海盗们的境遇并不好,他们有点类似于雇佣兵,常年在海洋上漂泊.即使是抢来的东西也要如数上交给自己的国家,而国家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纸文件和非常有限的补给,加上国王的签字,海盗们就出发了.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导致了欧洲经济衰退、失业率攀升,一些地区的劳资矛盾激化,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都成了罢工运动的重灾区。然而随着危机的蔓延,罢工运动在德国的规模和频率却不断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德国采取了内外兼修的治理路径,实现了社会市场经济国家用"谈判"替代"罢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孔志国 《南风窗》2014,(16):30-32
<正>如果中国能够以最大程度的和平的办法解决了争端,冲出美国、日本等国联手打造的重重围堵,胜利走向大洋,那么中国就创造了海上和平崛起的历史,这无疑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海上崛起是中国强大的必然一步。中国发展对海洋依赖程度益深,海洋通道的喉咙被他国拿捏、海洋资源被他国瓜分的痛苦就会益加凸显,尽快改变这一处境的需求也就愈加强烈。厘清海权并实现完整海权,对志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中国,已经是不容再绕过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理论是对国际体系运行状况、运行规律的一种抽象性说明和解释。由于学者都是基于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来进行理论思考,因此,一国所诞生的原创性国际关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变迁,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学者对国际体系运行的理论认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要么与西方国际体系隔绝或者孤立,要么是西方体系的配角,中国没有对国际体系的原创性思考,因此也谈不上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这为中国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关系"核心问题"及随之而来的"问题组",从而给中国学者的国际关系研究特别是理论创造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如果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能够进一步完善学术制度,并深入探索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带来的国际后果,中国学者有可能继美国学者和欧洲学者之后为国际关系学科贡献巨大的知识财富。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中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结束了几十年的威权政体,迅速向民主政治转型。伴随着独裁政权的垮台,两国纷纷向欧洲靠拢,把通过加入一体化进程而融入欧洲作为它们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在融入欧洲的过程中,政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政治转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政党的欧洲一体化政策,既表现出广泛的一致性,又具有某些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试对此做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9.
略论朱利安&#183;科贝特的海洋战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利安.科贝特是与马汉同时代并在西方海军理论界与之齐名的英国海洋战略学家和历史学家。在整理和分析英国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贝特归纳和演绎出了一种"具有海洋国家特色"的军事战略理论,涉及国家大战略、有限战争和海陆联合作战等重大军事战略理论问题,对西方海军战略思想的发展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西方海洋战略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马汉"海权论"的层面上,因而深入研究科贝特海洋战略理论的实质内容,客观评价它在战略理论发展史上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4):95-95
今天,西方国家已有人开始呼号要有第二次"进步主义时代",这种声音对转型国家同样迫切。在西方的历史意象里,认为是好的时代是"黄金时代",它是指一个时代不但金光闪闪,也如黄金一样结实厚重。相对"黄金时代",后来又有"镀金时代"这种否定性的比喻,它是指一个时代看起来闪亮耀眼,但那只是一层镀金。实质上则是贪腐盛行、贫富不均,社会完全没有厚实的基础。镀金时代,这种说法不是当年的美国文豪马克·吐温所首创。它是指19世纪第四个1/4世纪到大萧条为止的这段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