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7)
正房地产行业洗牌在加速,有的中小房企面临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这段时间,房地产市场一边要说"去库存",一边一线城市的房价疯涨,这样的局面实在让人不解。一线城市不去说了,二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积压,这是事实。我就不用去抄一些数据了。随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是房地产行业洗牌真的在加速了。一些实力弱的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8)
正除了"大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之外,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民基于通胀预期的资产保值和投资需求,也是房价上涨的推动力。两者叠加,便是一线城市房价本轮暴涨的根源。当前,中国楼市出现了两个以前不曾有过的现象:一是,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之间,出现了"非对称性"房价上涨,前者房价出现停滞,去库存变得缓慢,而后者房价却快速飙升,地方政府不得不出手调控。二是,经过多年政策的"空调",以及楼市唱衰论的不断"落空",很多购房者对购房保值的态度变得更加笃定,这是一线城市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8)
正中国买房最困难的阶层还是二三十岁的这批人,他们大多工资不高,购房压力大。我们说要发挥创新精神,年轻人没有压力和负担,才可以放手去创新。房价的又一轮暴涨,让刚走出校门、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买套房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现实。著名经济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沐教授曾经在新加坡工作多年,他对此现象感到很不理解。在接受南风窗特约记者专访时,杨沐表示新加坡的年轻人不存在工作多年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1,(19):74-74
一线城市在历经大半年的限购令之后,从目前各方数据来看,环比上涨的幅度正在趋弱,部分大城市甚至出现止涨和下跌的情况。但从同比数据来看,房价仍然保持涨势。但在过去的大半年中,一个预料中的结果是,二三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由于一线城市的限购,开发资金和投资资金大量涌向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房价撑起了新的房价上涨指数。如同在去年至今年通货膨胀期间政府采取的诸多强压物价的举措一样,按下了这头,资金奔向另一头,另一头又浮起,从蒜、猪肉到鸡蛋等  相似文献   

5.
探热楼市     
《南风窗》2016,(8)
正对于楼市和房价,要在公共舆论中进行理性的、冷静的讨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领域所夹杂的利益超乎想象,它裹挟的情绪也必然超乎想象,这时常让人们的表达方式充满偏执,乃至愤怒。不论是唱多者,还是唱空者,以及更多入市或者尚未入市的普通人,都容易如此。当下,中国楼市正在经历一场划时代的巨变。从时间维度来说,上世纪90年代的房改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普遍城市化"阶段,大、中、小城市全面开花,56%的中国人成为了"城镇人口"。而现在,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全国产业地理布局的定型,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开始在新一轮楼市狂飙中"一骑绝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3,(10):47-47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这是蛇年春晚中对城市堵车的调侃。当堵车逐渐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出门的便利与驾驶的享受也就不复存在,而面对这样的解嘲我们也只能无奈的问一声"这事儿该咋办?""堵车"让人心烦,不但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堵车严重,随着汽车的普及,二线城市的交通状况也让人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3,(17):8-8
如果真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就不要说让房价下降了),为什么不对存量房收房产税,逼拥有N多套房的人,考虑"持有成本"而放出来?不对从房价过快上涨中获暴利的人收税,却只对承担了房价上涨巨大成本的人收税,公平吗?  相似文献   

8.
谭保罗 《南风窗》2014,(9):66-69
<正>低回报的投资,总有结束之时,必须看地方政府是否还能借到钱,是否还可以用各种理由要求中央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过去这些年,中国的"打房派"一直被城市中的"多数人"嘲笑,因为房价从来没降过。而投鼠忌器的"调控"和房价上升的现实,更让许多人的资产得以升值,久而久之,中国社会几乎形成了一种对房价坚挺的笃定心理。从财务学来讲,土地是世界上少有的永不折旧的资产,但这只是指那些"好  相似文献   

9.
近期京沪杭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下降.不仅引来了退房潮,还出现老业主因本区房价下降而找开发商补差价.甚至怒砸售楼处等"雏权"事件.对此.舆论出现了两种不同反映.多数人认为,房价涨跌乃市场自然行为.既然双方都是按合同行事.业主就应遵守契约精神.无权因跌价而退房或向开发商寻求补偿.但也有人认为.用房屋买卖合约中的契约精神来指责业主是没有站在弱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中国的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本就不存在契约精神,也就不能用契约精神来规范和要求业主.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9)
正自去年以来,在中央去库存大招的政策红利下,北京、上海和深圳这3个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一线城市不断从需求端出台政策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在二线城市,以笔者所在的城市南昌为例,虽然属于二线发展较弱城市,但去年以来,南昌楼市购销两旺,库存的去化速度非常快,以南昌目前楼市热点板块区域九龙湖片区和朝阳片区为例,2015年上半年,朝阳新城片区的房价普遍在1万元以下,去年下半年,随着该片区去化速度加快,可供出售房源减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4,(6):18-1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存“两会”前就房地产走势等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日寸称,今年房价会相对稳定.但不排除二三线个别城市、一线城市的个别项目出现“跳水”可能。  相似文献   

12.
唐黎明 《法制博览》2010,(12):52-52
一线城市房价攀升带来的一个阶层的整体挤出效应,不但吹熄了草根阶层内心的希望,也会动摇中国城市化进程那看似坚不可摧的根基。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杨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二三线城市发展快,房价低,工资水平也不错,建议女性“蚁族”到那里去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黎光寿 《南风窗》2010,(11):35-37
<正>无论言辞多好,这种仅能容纳一张床的2平方米的"胶囊公寓",与城市超过半数的房屋空置相比,无疑是贫富分化的现实留给"穷二代"最形象的礼物。"胶囊公寓"撕开了北京房价飞涨背景下的繁荣面纱,让人看到了大都市背后庞大密集"蚁族"的生活。随着改革进入第二个30年,中国人的穷富分野也进入了第二代。他们依托前辈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22)
正房价泡沫,的确让普通的工薪族很痛苦、很焦虑。房价和工资两者之间,越来越缺乏关联,这让很多城市的“限购举措”看起来有点多此一举。首付几百万,月供好几万,这么高的“购买门槛”,真的还用“限制购买”吗?房价泡沫的成因,不用赘述了,货币洪水、投资无门等等。但你必须知道,房价泡沫还有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即房子这种东西,它的产权(尽管只是70年使用权)保护是目前大多数资产中最好的。实际上,正是这种产权保护的有效性,让长期有  相似文献   

15.
张墨宁 《南风窗》2011,(7):56-58
六大"城市病"正给中国城市的和谐、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人口无序集聚、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严重、房价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6.
正开展读书活动,既可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素质,又能通过积极引导在职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读书活动是一种普遍的职工文化活动,要想让这种"老生常谈"的"家常菜"吊起大家的胃口,新颖独特的形式还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的读书活动更能吸引职工参与的兴趣?在此,本刊邀请了7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一线职工,请他们为读书活动来支支招儿。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9)
正如果说北京是一个"现实",上海是一种"可能",深圳是一组"概念",那么,广州就是一款"应用"(程序),一款创业时代平易近人的超级"应用"(程序)。广州,它是那座对中国人最充满善意、最平和的"一线城市"。但有人可能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广州正在被"一线城市集团"淘汰,一些机构的楼市报告中,已经开始堂而皇之地把广州归为"二线城市",和杭州放在一起。在这一轮房价狂飙中,广州的确"表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21)
正"一线楼市永远涨",这可能只是一个神话,但却越来越被人们所相信。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几年前,我曾经接到过记者生涯里最匪夷所思的一条新闻线索,这件事就发生在某一线城市的郊区。一位三四十岁的男子A先生向我控诉,他被人用钢管活生生地砸断了几根肋骨,痛不欲生。而且,他觉得还很耻辱。我说:你应该找警察、看医生,而不是找记者。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一直在"选择性"地描述事情的经过。之外,还有很多"隐情"。最后,在我的追问下,他终于把事情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7)
正中产阶层需要在心理上去突破,去超越,需要一种价值和审美的因素来让自己暂时忘记现实,并投射在政治、社会、人生、文艺、商业等领域上。可以说,情怀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治疗。在"宝万之争"掀起舆论巨浪,王石可能难逃"出局"命运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一边围观,一边坐在广州一家咖啡馆里聊天。我们聊到了很多人想逃离一线城市的话题。大家逃到哪儿去呢?或许是大理,  相似文献   

20.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0):11-11
<正>房价真的开始降了。从年初开始,各地频频爆出的房价下跌信息,目前已呈规模化,不仅杭州、长沙等城市告急,地产界认为相对安全的北京和上海也已经出现明显的价格下行态势。为什么会下降?供需仍是关键。真正支撑起房价的,必还是有购买能力的需求者,无论是买来自住,出租以收取租金,或是等升值后出手给他人。在中国高房价低房租的现状下,极少有人是为收取租金而买进房屋,自住和看好预期升值的投资者成为两种主要购房群体。从自住需求看,经过近10年的房地产大跃进,该有房的人总体上都有了。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