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4):94-94
<正>有一年农历年过后我到了韩国首尔,那时国立首尔大学正放寒假,偌大的校园里没有几个人,到处都是未消的残雪。但却有几十个学生不回家,短裤赤膊,头绑丝带,在那里跑操场,呼口号,他们是在搞学运操兵。韩国好大学有个次文化,许多学生进了大学,前4年不太关心学业,而只是想搞轰轰烈烈的学运,搞学问是将来念研究生及出国留学的事。  相似文献   

2.
正开学的日子又到了。从一年级的"小豆包",到大学里的天之骄子,纷纷奔向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校园。已经寂静了一个假期的学校里,再次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已经落寞了几十天的操场上,重又鼎沸了一片欢腾。其实,开学的日子里还有一道风景,暖洋洋的,让人不禁为之感动。又到金秋助学时,让我想起了好多,也让我不舍得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工会。我曾参与组织了好几次金秋助学  相似文献   

3.
校园安全问题是美国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即便在同一所中学,学生对校园安全可能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女生相比,男生的人身安全感较低而社会-情感安全感较高。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更加缺乏人身安全感,而在社会-情感安全感方面差别不大。与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相比,不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虽更加缺乏人身安全感却享有较高的社会-情感安全感。对于学校物理环境评价较高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人身安全感和社会-情感安全感。对于不同母语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校物理环境对他们人身安全感的影响不同。与之相似,对于不同性别、年级、种族和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的学生而言,学校物理环境对于他们社会-情感安全感的影响不同。学校物理环境对美国中学生校园安全感影响之实证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校园安全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传统魅影     
《南风窗》2016,(20)
正人是无法绝对逃离传统的,否则就难免患上精神分析大师常说的“神经官能症”。正如从一部电影的中间剪出几分钟的内容,看起来必然不知所云。人生之于传统,就是电影里的几个镜头而已。一个人,必然生活在传统意识和当代元素混合的社会环境里,无论是极端反对传统还是狂热地拥抱传统,如果脱离具体语境而上升为一种日常执念,就都是另类行为。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表现为“反传统”的大师,如鲁迅、胡适,他们自己的生活都深镌着传统的印迹,从他们那一袭长衫就可见一斑。他们的  相似文献   

5.
正校园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引发社会热议也不断增多,甚至会导致人们对社会安全的恐慌,成为社会矛盾加剧的又一诱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对于受欺凌者的家庭而言,校园欺凌使得他们的美好生活蒙上阴影,欺凌行为多发的学校往往教育资源不足,这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校园安全工作是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因此,校园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7.
论校园安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有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校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机体,应以和谐为目标,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建设过程,需要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四项原则,突破存在的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8.
邢浩雨离婚了,来找我。十年前,我只是一个初出校园的女孩,涉世未深,满腔热忱,不懂得圆滑与世故,工作之余,单位里年轻的男同事约我到广场打乒乓球或登山什么的,我总是一口答应,然后跟他们打得火热。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26)
正这两年,校园贷成了舆论焦点,但不少是负面的。"男生跳楼"、"女生裸条",这些不幸事件告诉我们,不规范的校园贷,它就像一条毒蛇,诱惑着年轻人的欲望,扭曲他们的财富观,更摧毁一些人的人生。校园贷为什么这么火?在于它的确蛊惑人心。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结果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人会贷款,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考虑到中国大学生的巨大基数,校园贷无疑已成为一道"金融奇观"。一些大学生认为,校园贷是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创新产品,它提高年轻人的物质生活,在负利率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微话题     
《南风窗》2012,(6):22-22
校园里的大中小学生如何践行好"学雷锋"?重庆市教委下发了《重庆市大中小学中职学校学习雷锋活动指导纲要》,针对不同年龄学段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们学雷锋的活动还将纳入他们的综合素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里,在德国传播媒体的报道之中,充满了关于中小学校中暴力行为不断升级的报道。报道中所提到的作案场所有教室、校园,还有上学的道路。《明镜》周刊在其1992年10月12日出版的一期里登载了一篇题为《暴力浪潮为教育界敲响了警钟》的文章,文中警告说:“在德国的中小学中,暴力事件急剧增长。那些好斗的孩子使他们的同学遭受死亡的威胁。他们斗殴、抢劫、敲诈,重伤事件屡见不鲜。这些野蛮行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面对如此暴行,教师与警察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中小学校里,暴力事件屡屡发生,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美国新近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校园安全法案”。作为盐湖城市长,作者在这里提出了遏制学校暴力的办法。他认为,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中,社会志愿者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他们不占警察和法官的编制,却能够做许多仅靠司法人员而难以奏效的工作.因此,社会志愿者介入刑事司法工作,受到美国司法部门、特别是警方的青睐.通常,在管辖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普通法院里,较少接纳社会志愿者参与其中.但在罪犯矫治中心、监狱、假释批准机构和青少年法院中,聘用社会志愿者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在这些机构里十分活跃,其地位往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22)
正从这些自由自在伸展的身体可以看到,底层人不再是温顺的绵羊或残暴的毒蛇,而是与中、上层空间里的都市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快乐、有忧愁的个体。在热闹非凡的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景观中,也不乏底层人的身影,他们往往是都市体力劳动者,如清洁工、快递员、售票员、打工者等。他们出现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中,被呈现为三幅固定的面孔。在公益广告里,他们是吃苦耐劳、温情善良的普通人;在社会新闻里,他  相似文献   

15.
正【主题导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新京报》记者专门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问了校园暴力问题,这说明校园暴力及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跨越了校园的范围,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这也是与最近校园暴力现象频发直接勾连的。譬如,在我国"两会"前夕,三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绑架同学、施虐等行为被判处比较严重的刑罚,此外还包括浙江庆元校园  相似文献   

16.
校园欺凌基于其攻击性、暴力性及危害性在社会中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成为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层面上,我国逐步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或者指导意见对此予以规制,然而,这并没有实现所欲的结果。究其原因,这与相关立法或者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缺失有关,其中有对校园欺凌定义或者范围界定不准、校园欺凌管控主体责任不明、针对校园欺凌者的应对措施威慑力不足等弊病。在实质方面,这和校园欺凌管控制度设计与相关基础性理论的冲突有关。这主要表现为我国校园欺凌立法或者制度设计与平衡原理或者社会学习理论相悖,这是相关的校园欺凌制度或者规范性文件不能发挥应有效能的深层因素。因此,应当进行针对性、实用性的校园欺凌制度设计,从而实现校园欺凌现实与逻辑的有效对接及重构。  相似文献   

17.
校园暴力向我们发出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社会变革给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各种犯罪思潮争相向校园渗透;○社会恶势力虎视眈眈盯着校园,貌似平静的校园时时隐藏着血腥的杀机;○严峻的现实已将校园推向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随着社会形态的复杂化,正处在转轨时期的社会开始变得动荡起来,一向纯净的校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犯罪思潮争相向校园和学生中渗透,青少年学生暴力犯罪直线上升。当书声琅琅的校园宁静被打破时,净土开始呻吟,校园暴力的流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暴力:流泪的心灵在颤抖据有关部门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暴力犯罪人数呈增长态…  相似文献   

18.
日本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校园暴力问题由来已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日本校园暴力频发,特别是小学和针对教师的校园暴力事件增长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校园暴力频发凸现日本中小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滑坡,而家庭、学校及社会在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社会道德水平普遍下降、青少年自我意识膨胀及家庭、学校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校园暴力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9.
哥不是文人     
自古文人多寂寞。文人们大概是比常人多读了几句书的缘故吧,他们的信仰异于常人,常常将自己锁在自己的那个象牙塔上,不愿面对这世问的纷纷扰扰,顽固地活在自己给自己打造的理想的世界里,他们总是不愿接触现实生活,因为对这个世界他们总是充满失望的,于是他们只好将自己置于那小小一方天地里,写自己的情感,书自己的理想。纵古观今,有多少文人是在欢欣鼓舞中终其一生的?  相似文献   

20.
李淳风 《南风窗》2013,(22):42-44
这是我们这个"小时代"里的年轻人:平时不大会跟人谈论一切大事,包括时代、社会、理想和未来,他们热衷于在自己的小格局里过着他们的生活,但在需要表达、需要争取、需要锱铢必较的时候也毫不犹豫,闪亮登场。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时代很小,但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时代尚未到来。事实证明,"80后"没有"垮掉",事实也会证明,"90后"不是"脑残"—这是小白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