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从国家、市场、社会复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来看,社会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环境社会组织是社会介入环境保护的主要形式,而面向环境问题的公民是构成环境社会组织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介入环境保护的内部条件。将环境变量引入公民身份,实际上挑战了既有公民身份的概念框架,而构建环境时代公民身份的关键,就在于确立以环境权为基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制度环境形塑着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重控制、轻培育”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重制度建构、轻社会基础”的村民自治制度;“欲迎还拒”与“不信任”的农村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的合法性激励与资源性激励均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优化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应端正官员态度,明确政府责任;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培育力度;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夯实社会基础;创新农村传统文化,塑造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国外学者从生态、文化以及环境三个视角分析了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但缺乏从社会发展哲学的理论高度来审视这一理论。国内对该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哲学视角对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进行批判和综合整理理论内容。从国内研究来看,该项研究仍需进一步的理论化及系统化,特别是该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8)
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不仅在于它的实体的客观存在,也在于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存在。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本文以现代大学职能为分析视角,认为大学诚信精神培育,要从大学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功能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4,(6):52-57
从政府、市场、公民社会新三元结构来看,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制度因素及文化因素,由此形成绩效评估环境性偏差的四种形式:经济环境性偏差、政治环境性偏差、制度环境性偏差及文化环境性偏差。政府绩效评估环境性偏差的生成是在制度环境核心作用的基础上各环境要素作用的共同结果。缩小或消除绩效评估结果的环境性偏差,要从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多元治理的角度出发,优化政府绩效评估的外部环境,使得绩效评估环境对绩效评估系统发挥良性作用。其重点应是构建多元合作治理框架,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发挥各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2)
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简化人对世界的认识,减轻人的认识负担,帮助人预测将来,减少人们的焦虑。从文化的角度说,不确定性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从文化的基本功能和焦虑的关系来看,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制度的顶层设计在于从宏观上从长远来对制度进行设计,包含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这可以使民众对将来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减少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8.
绿色意识是具有世界性的人类精神文明范畴。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过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反省,人类形成了一套新的文明理念,即绿色文明理念。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危机,由于缺乏系统、深刻的绿色思想资源,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步履维艰。时代发展要求中国培养具有绿色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绿色意识在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中将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于:从地位来看,在21世纪,绿色意识将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的边缘走向主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变为目标;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的精英文化变为大众文化。从作用来看,绿色意识将为对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开辟新的道德价值资源,提供新的行为规范,创造新的社会风尚,形成新的精神纽带,从而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准备充分的精神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是社会群体性突泼事件的高发期,从政治参与的视角来看,社会群体突发性事件是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政治参与不仅指合法的参与,也应包括非法的参与;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从动员型参与转向自主型参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有上升趋势,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迅速,但公民消极参与的心态呈上升趋势;解决的路径主要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从社会组织自身状况及发展条件来看,活力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组织占比不高且结构不合理,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不畅,社会组织缺乏一支稳定且具备奉献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造成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机制不健全,淡化、削弱社会组织的依附关系不力,监督、管理社会组织的法律不足。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对策是: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形成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法制环境;强化组织文化建设,以营造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文化环境;建立职业生涯管理双赢模式,形成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人才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是19世纪中期以来两大主要文化观,二者在基本文化价值、文化关系和社会政治观方面的对立和争论对文化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认识和处理民族社会、文化关系的两大主要理论依据。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两大文化观之争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民族精神和国家独立的战略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能够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新民族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改革和发展打造“和谐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思想,不仅需要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更要关注它的深刻文化内涵和意义。“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和对抗等相区别,是指社会的内部结构均衡稳定、社会运行安全有序、社会管理(自我调节)有效顺畅、能够自主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整体状态。就是说,和谐不和谐,并不在于有无内外部差别、矛盾和冲突,而在于自身能否持续有效地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和对抗。所谓社会和谐,指的主要是这样的社会结构、机制、运行方式及其效果。可见,“和谐社会”并不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的西北和西南来看,西部区域社会环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多民族区域性构成。民族群体构成与分布的多样性,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发展的关系是我们思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印度开始实施其中亚战略。从实施的内容来看,印度的中亚战略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即建设南北走廊、租用恰巴哈尔港和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印度中亚战略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借力大国的中亚战略、以伊朗和塔吉克斯坦为战略支点。在印度中亚战略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逻辑在于地缘政治大国和地缘经济文化两方面。印度之所以积极推行其中亚战略,其利益考量在于实现大国梦、维护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保障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环境对国家创新系统有两种相反的作用和输入,即积极的、有利的输入和消极的、不利的输入,这两种作用都会在系统的形态、特性、行为、功能等方面打上环境的烙印,这就是所谓环境对系统的塑造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塑造有利于国家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逻辑上看,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主要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影响文化内在结构、引导文化发展理想和牵制文化软实力强弱的价值。从实践逻辑来看,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局部削弱倾向干扰文化发展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对当代中国问题深掘不够影响文化建设根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不足消解文化进步动力。从生成逻辑来看,哲学社会科学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是: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增强文化引导力,在回应社会关切回答中国问题中增强文化吸引力,在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成果中增强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7.
徐鑫 《学理论》2012,(8):79-80
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基础薄弱,污染日益加重,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有效遏制。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已日趋严峻,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于政府,二是在于企业,三是在于农民本身,可谓缺一不可。但从目前来看,政府在保护农村环境问题中的角色尤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官德养成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受历史、阶级的局限,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从精华方面来看,主要有担当精神、敬业态度、公仆观念、自律意识等;从糟粕方面来看,主要有愚忠、愚民、牧民、制民等思想。当代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建设,应该对传统的官德有所甄别和扬弃,继承和发扬其精华,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当代新官德,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吏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社会目前的政治环境来看,政府必须在发展社会资本、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主要责任并居于主导地位,在现有情况下,要发展社会资本,需要政府与社会和公民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需要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更需要善治前提下的民主自由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氛围。本文着重论述了政府实施善治以促进社会资本增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宋觉  李康宁 《理论导刊》2007,1(1):82-84
社会的和谐关涉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和谐主要是在维护王权、推行专制统治、恪守封建等级制度前提下社会的稳定与调和,现代社会的和谐主要是在弘扬民主、限制权力、保护权利的前提下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须依靠一系列制度建设,其中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在于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以确保有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民意表达机制、权力制约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权利保护与救济机制以及环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