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当太平官     
宋神宗时的宰相王硅,似乎可算一个太平官儿。据宋史记载:“(珪)自执政王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也。”考其一生。似乎倒还没有什么贪赃枉法的坏行为,也不是完全没本事,只是私心太重,生怕丢了乌纱帽,把“容身固位”摆在了第一位,唯唯诺诺,一味顺着来,甘当“收发室”,太平固然是太平了,然而也就谈不上什么作为了。  相似文献   

2.
据说宋代有一王生做朝官时,上殿呈文,称"取圣旨",得皇帝御批,称"领圣旨",以此谕众官,又说"得圣旨".他本人呢,不多言一字,时人称之为"三旨相公".  相似文献   

3.
以前,湖北南漳县不少居民听到朱曙光的名字就惧怕三分;因为他势力大,民间流传着"政府管不了的事,朱曙光都能管得了".南漳具很多居民私下里称朱曙光为'朱县长","南漳具没有朱曙光摆不平的事".  相似文献   

4.
中华"治道"之核心,是"礼治".而"礼治"并非一种单独"治道",它只是"天治"、"君治"、"民治"三种"治道"之循环.三种"治道"循环相济相生、相制相克,就是所谓"礼治".三种"治道"之循环,由六大核心理念支撑:天下主义、和而不同、广土众民、兴灭断绝、执两用中、返本开新.其中"天下主义"与"和而不同"偏向"天治"一方面;"广土众民"与"兴灭断绝"偏向"君治"一方面;"执两用中"与"返本开新"偏向"民治"一方面."天下主义"对治"民族-国家主义","和而不同"对治"同而不和","广土众民"对治"小国寡民","兴灭继绝"对治"殖民主义","执两用中"对治"单边主义","返本开新"对治"弱肉强食".前六大理念,共同指向"王道";后六大理念,共同指向"霸道"."民族文化"之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核心理念"之复兴、古老"王道"之复兴.  相似文献   

5.
所谓官德,指的是为官者所应具有的道德要求,这既包括与其行政职权相关的职业道德,也包括可能影响行政行为的私人道德.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在当代则是"德不厚者不可为官".但是最近有关官员失德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说:"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  相似文献   

6.
领与导 "领导干部",顾名思义,一是"领",二是"导". "领"与"导"的含义是大不一样的.领,即引领、带领、率领、领先、领头等,就是"跟我来"、"随我上",无论是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还是和平时期抢险救灾,都是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导,就是引导、指导、疏导等,通过思想工作、宣传鼓动、教育引导的方式,让群众争先恐后、无所畏惧地奋勇向前、献身事业,当然,自己也不能偷懒,袖手旁观.当领导的,既要善于"导"更要勇于"领",只有"领"在前,"导"才有说服力、号召力.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中的第一人.他深信应该"天下为公",并将终于实现世界"大同".他对"政治"的简单解释为"政"指"众人的事","治"是"管理",亦即"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他努力谋求公共利益和重视合格公共管理人员的培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很接近或相同于后来成为新兴独立学科的"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所研习的内容.因此,他可算是中国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官僚制理论相对于它之前的理论来说是理想的,属于理想和进步的文明范畴,它的产生和发展符合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行政管理实践的需要.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其优势和弊端都集中于片面的合理性这一点上.通过正确认识和分析官僚制理论,结合我国的行政改革,有三点借鉴要把尊重规则与严格监督结合起来;要舍弃严格依职能划分部门的组织设计理念而采取‘大部'形式"、"在组织行为中应重在强调个性而非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9.
阿兰 《侨园》2012,(11):28
高楼大厦,中国自古有之.《说文》云:"楼,重屋也."意思是重叠起来的房屋.《尔雅》释为"狭而修曲日楼".《释名》又说"牖户之间有射孔".这三种解释说明了楼有多种形式.据《史记》载,有方士对汉武帝说:黄帝曾修造五城十二楼,用来等候神人.于是,汉武帝叫人修造了一座井干楼,高达五十丈.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是中国天主教史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取中国式名字的外国人.对于其中文名字"利玛窦"来源及涵义,自晚明至今存在多种诠释.本文认为,"利玛窦"="利玛+窦":"利玛"乃Matteo Ricci各取前两个字母""Ma"和""Ri"之音译;"窦"本应为"老窦",取自粤方言"老(豆)窦",原意为"父亲",用采称谓神职人员,可以引申为"神父",这恰与利氏之"神父"身份契合,"利玛老窦"即"利玛神父"之意.同时依中国人名用字习惯,将"老"字去掉,即为"利玛窦".  相似文献   

11.
北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也叫“熙宁变法”.所谓“熙宁变法”,贯穿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历时8年,延续至元丰年间,其最高领导者和第一“推手”是宋神宗赵顼,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是贤相王安石,还有王安石推荐的其他大臣.从1069年至1077年,宋神宗赵顼降旨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反腐、防腐和治腐结合,依法严打“苍蝇”,增加公务预算科目,持续追加财政预算,给编外吏员发薪俸,综合治理“苍蝇”乱政腐败之害.  相似文献   

12.
李兴濂 《各界》2008,(2):66
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上,说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推动了历史前进.黄巢究竟是农民起义领柚还是杀人恶魔?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起义"二字.所谓"起义"就是"仗义起兵",是一种符合"义"的行为,不是凡"起"就为"义".……  相似文献   

13.
一位名家说过:读书治学"脑袋要动,屁股要定".历史学家范文澜亦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两位名家的两句名言,与顾颉刚的治学之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顾颉刚,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学识渊博,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他曾将自己的读书治学经验归纳为四个字:"天圆地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相似文献   

15.
在1989年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曾经有人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发展规律",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其实,他们的历史知识等于"零".因为,"超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固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按照生产方式,即特殊的生产资料与特殊的劳动力的结合关系,决定一个社会经济构成的全部性质的观点,考察古代奴隶制的社会形态,有希腊式的、罗马式的、日耳曼式的、亚细亚式的多种类型.在这些"文明  相似文献   

16.
《各界》2009,(12)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相似文献   

17.
大的遗风     
中国是个大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五千年的文明史,确实称得上"泱泱乎大欤哉!"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对"大"的神秘感和崇拜,滋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大心理或叫"嗜大癖". 从1949年人民大革命的胜利到1957年,年轻的共和国朝气蓬勃,如日初升,各方面工作取得巨大胜利.由于比较谨慎谦虚,实事求事作为政治口号,"大"字是用得很少、很谨慎.后来,随着头脑发热,"大"的使用也就成正比地膨胀起来.政治运动要"大搞",阶级斗争要"大抓",生产速度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干部,究竟是人民的"勤务员",还是人民的"父母官",《江泽民文选》中的"公仆理论"早已说得非常清楚.可是我们某些领导干部、某些主流媒体、某些新闻记者至今仍旧非常糊涂甚至非常荒谬,不仅在头脑中而且在口头上文字上屏幕上继续把封建专制主义的"官父子民"思想作为处理干群关系和从事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从而对封建主义的"父母官"提法津津乐道,"施之者"不怕"失体","受之者"也不怕"增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封建主义残余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出表现,需要从"人民公仆"提法的理论渊源、"人民公仆"理论的重新构建和"人民公仆"理论的基本要求等三个不同层面,系统阐明对干部和人民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厘清官民关系的历史变迁,弄清"父母官"、"勤务员"、"人民公仆"和"社会主人"等提法的历史由来.以此为目的,对《江泽民文选》中的"公仆理论"作出历史学与政治学的科学解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吕斌 《侨园》2008,(2):8-9
美国三家华文媒体为表彰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美中关系,服务华人社区"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新移民,而联合设立的首届"美南地区'美中之星'奖"于2007年12月30日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11年前来自中国河南,现正在休斯顿读初三年级、品学兼优的13岁华裔少女路畅成为该奖项的首届获奖者.  相似文献   

20.
汲黯字长孺,汉代名臣,<史记>有列传.其祖先是六国时的一个小国韂国的国君,至汲黯是第七世,"累世为卿大夫". 汲黯的性格,是相当有特点的,有很多成语,如"后来者居上"、"内欲外王"、"不足以辱天子之使"、"卧而治之"、"不冠不见"、"招之不来,麾之不去"、"刀笔不为公卿",等等,都是出自他的笔下,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与汲黯同朝,太史公说汲黯:"以‘高学'著称于世",这在<史记>中,是难得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