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华 《侨园》2012,(11):30
在虎踞龙盘的南京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有座明孝陵,那是"放牛小儿"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相似文献   

2.
非意 《侨园》2013,(3):48
有人说过,坐上龙椅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仍然是一个"小农",因为他的历史视界非常狭隘,其治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小农"出身的朱元璋也常常谈到要藏富于民,不过。他所谓的"富"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最低层次的需求,而一旦越过这个层次,则富人就成了他的王朝稳定的威胁,是他不能容忍和必须打击的对象。朱元璋对富人的压制,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强制性移民;二是罗织罪名。明王朝刚建立时,就强迫大批苏州富民迁徙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他用法律打击大户更是不遗余力。富豪们稍不小心,就会招致横祸。常常是一个得罪,全家遭殃,而一旦罪名成立,则其财物田产都将充公。洪武朝发生了许多大案,其中有许多豪强世家受到牵连。史籍上说:在朱元璋的打击下,三吴地区"豪民巨  相似文献   

3.
古时贪官遍地,贿赂公行,往往招致民怨,激起民变,危及封建统治,不只令有识之士如柳宗元者,发出“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的浩叹;即使较为“开明”的君主,也不得不整肃吏治,严惩贪官污吏。隋文帝就使过一个绝招:秘密派人给官员送贿作为试探,一旦收受便立即处死。明初朱元璋惩  相似文献   

4.
明洪武九年(1376年),刑部主事茹太素向朱元璋进献了一篇万言书,朱元璋当廷让中书郎王敏读给他听。读着读着,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部属用棍棒痛打茹太素,直到皮开肉绽。朱元璋为什么杖责茹太素?有人说是因为茹的文章太空洞,读了六千字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浪费了朱元璋的时间。(参见吴晗《朱元璋传》)  相似文献   

5.
毕东 《侨园》2013,(7):74-74
<正>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从小吃过很多苦,饱受贪官污吏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长兄也都死于残暴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他当了皇帝后并没有失信。洪武二年,他果然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矛头直接指向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有力打击了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当他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他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凡官吏贪赃满六  相似文献   

6.
唐宝民 《各界》2014,(3):2-3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高丽王李成桂上表朱元璋,请朱元璋赐给自己一个国号,朱元璋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旨准许李成桂用“朝鲜”为国号。李成桂便派了一名谢恩使到南京上表谢恩。  相似文献   

7.
王朴祭     
沈淦 《侨园》2012,(6):47
王朴是陕西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中了进士.他初任吏科给事中,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削去官职.不久,朱元璋又起用他为御史.但由于他生性耿直,照样经常与朱元璋争辩是非,一点也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朱元璋大发雷霆,喝令武士将他绑出去斩首.到了斩首之地后,朱元璋又将他召回来,问道:"你改不改?"王朴答道:"陛下不因为臣不肖,提拔臣为御史,怎么又如此污辱臣呢?假如臣没有罪,陛下怎么能杀臣?如果臣有罪,又何必再活下去?臣今天只求快点死啊!"朱元璋勃然大怒,喝令将他拉出去,赶快行刑.  相似文献   

8.
鉴于元朝灭亡的教训,朱元璋力图从制度上预防与惩治贪污腐败。他制定低俸禄与低办公经费制度强迫官员保持节俭的作风,以严酷的法律惩治贪污腐败,并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监察系统搜集官员腐败的证据。朱元璋的制度建设虽然对遏制贪污腐败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但即使是在朱元璋时代,贪污行为也屡发不绝。朱元璋过世后,低俸禄与低办公经费成为官员贪腐的正当理由,严酷的反贪法律的执行因为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态度实际上也逐渐废止了,监察制度也变成了党争的工具。尽管如此,朱元璋的制度反腐仍然为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反腐教育应当常抓不懈,反腐应摆脱依赖个人意志的法律,注意保持官员的适当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9.
史事闲话     
“慎言”的另一面 明初儒学名臣宋濂(1310—1381),号潜溪。早在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他与刘基、叶琛等辅助朱元璋,受其礼聘,被尊为先生。洪武初,他奉命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颇得皇帝信任。 宋濂作为朱元璋的高级顾问,屡被召见,朱元璋常常向他探询群  相似文献   

10.
打开吴晗撰写的《朱元璋传》,就会看到附在扉页上的两张画像。虽然画的都是朱元璋,但看起来却似乎是两个人。这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哩!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不断四处征伐,一路飞黄腾达,很快升任总兵官,虽然战功赫赫,但是,郭子兴手下的其它总兵官对朱元璋不服气。原因当然是他年纪轻,资历浅,晋升太快。  相似文献   

12.
张宏杰 《各界》2014,(3):91-94
一 在打天下的过程当中,朱元璋十分重视读书人的作用。善于任用读书人,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囝之初,百废待兴。朱元璋掀起了一次访求读书人的高潮,来充实自己的官僚队伍。  相似文献   

13.
《史书》记载,明朝皇帝朱元璋为防止官吏腐败,稳固江山社稷,每当任用一批官员时,总要亲自告诫他们: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像是守着井底之泉,井虽不满,却能每天汲水,长久不断。朱元璋的这  相似文献   

14.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问群臣说:“天下奇男子为谁?”群臣一致推选常国公常遇春,说:“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朱元璋却叹息说:“卿等以常遇春为奇男子么?遇春虽是人杰,我尚得他为臣,惟元将王保保,终不肯臣我,这正是奇男子呢!”朱元璋所说的“王保保”,便是指元末名将扩廓帖木儿。  相似文献   

15.
王庆顺 《各界》2014,(3):80-8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坐稳皇位后,为了巩固皇权,将权杖顺利地传给儿孙,他开始滥杀被他视为“功高震主”的功臣。但,贵为天子的朱元璋却与乞丐王七结为莫逆并“善始善终”。但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6.
袁浩 《民主》2011,(6):53-54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全国遭遇大灾荒,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苦.而一些达官贵人和政府官员却仍旧花天酒地。朱元璋决定自上而下整治盛行的挥霍浪费的“吃喝风”。可是,采用何种方法最有效呢?朱元璋苦思冥想多日,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反腐     
明代皇帝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的故事广为流传,他做得尽管有些矫枉过正,但的确收到了明显成效,起到了整肃的效果.在宣扬廉洁方面,他亦有出色的表现.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下令设专人每天五更时在樵楼上吹起号角,并高唱:“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为了防止功臣们居功自傲,朱元璋特令工部制造了一种申诫公侯铁榜,对他们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法行为逐项规定了处罚标准.洪武1 8年前后,朱元璋将自己编写的四本诰书印发给各位官员,让他们认真学习,引以为戒.洪武25年,他又亲自编写了《醒贪简要录》,亲自在奉天门向百官宣读,并颁布中外.每次诛杀贪污受贿的案犯时,朱元璋都要下令刑部将其罪行印发至各级衙门,广为张贴,还下令官员都要到刑场观斩,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8.
明朝初期安定的社会局面的出现,与朱元璋有效地实施了黄老无为之政是分不开的。朱元璋御注《道德真经》,倡导无为政治;整顿吏治,严禁管理搅扰民众;上行下效,大兴尚俭抑奢之风;宽刑减赋,保障民众生产生活,从而使民众得以休养生息,正常的生产生活得以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军福 《理论导刊》2007,(9):124-126
读书做官历来是中国文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最佳价值抉择。然而,中国历史上明朝初年却出现了"文人多不仕"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有五:明朝官俸太低;朱元璋以猛治国,刑用重典;朱元璋大兴文字狱;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部分文人的封建正统观念。  相似文献   

20.
黄波 《各界》2010,(4):72-74
在朱元璋晚年所编的特种刑法《大诰三编》中,记录了一个奇特的案子:医生王允坚私售毒药事发,朱元璋命他服下自己配制的毒药,待毒性发作,又要其交代解毒之方,用粪清掺凉水为他解毒,次日才枭首示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