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史·地理志》因其粗疏向来为学者们所诟病,故前贤考证、订补其的论著甚多。而笔者在阅读中发现其对辽代的建置有很丰富的地名渊源解释且有一定规律可寻,可据其从整体上探考辽代地名的命名方式及特点。本文从辽代地名通名、辽代地名专名、辽代的侨置与沿袭地名、辽代的美愿地名与重复地名四个方面对这个课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宛平是历史上顺天府的两京县之一,于辽代建县,长期治理京城西部. 宛平县制沿革 宛平县制的初建与北京城的发展密切相关.隋唐以前,宛平县为古代幽蓟地区.宛平之名始于辽,取自东汉末年刘熙所作《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后,将幽州升为五京之一的南京,又称燕京,作为陪都,并设置南京道、幽都府.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府为析津府,改蓟北县为析津县,即后来的大兴县,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县建制于辽,见证着北京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鲁谷社区原在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八宝山街道面积10平方公里.由于地区人口规模过大,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八宝山街道一分为二,在鲁谷地区创建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组建新的社区管理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4,(3)
<正>马凤磊,男,1962年12月23日生于赤峰市林西县,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赤峰博物馆副馆长,中共党员,文博研究馆员,自治区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赤峰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2001年取得国家考古发掘领队资格,先后参加了辽代耶律羽之及家族墓地、宁城县小黑石遗址、白音罕山辽代韩匡嗣及家族墓地、重庆三峡库区、松山区紅瓦窑遗址、三座店石城遗址、辽代上京城址等大型考古发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5,(1)
<正>巴林左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有契丹王朝的皇都——辽上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四代先人的诞生地,是契丹辽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契丹民族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舞台的姣姣者,和唐末的五代及北宋处于同一时期,与北宋形成中国的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契丹民族纵横欧亚草原地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巴林左旗辽文化资源富集,现境内发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819处,有700余处就是辽代遗址遗迹。其中  相似文献   

6.
中京道是辽代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本为奚人游牧之地,被契丹占领后,辽政权在这里展开了大规模建城运动。中京道城市体系虽是在百余年内完成的,但在不同阶段,其城市的空间分布却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辽代对中京道城市的设置范围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过程,而建设重心也由东部转移到了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古代,在我国东南和西南的广袤地区,分布着百濮和百越两大族系,百濮行悬棺葬式,百越行岩穴葬制。岩穴葬,有的史家叫幽岩葬或洞穴葬,这种丧葬习俗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延续的时间长,有的民族一直到今天还保留了此种丧葬形式。根据文献记载,试述古代黔、桂地方,实行岩穴葬的一些民族。  相似文献   

8.
贵州崖葬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崖葬是将死者葬在悬崖之上的一种丧葬形式,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般又将之分作悬棺葬和岩洞葬两类.两类崖葬在贵州均有发现,分别分布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内.通过对贵州两类崖葬的考察,我们认为悬棺葬和岩洞葬是渊源有自的两类葬习,应区别对待.贵州悬棺可纳入到长江流域悬棺葬系统中予以考察,而岩洞葬与广西岩洞葬一体,应源自黔桂山地.它们都是少数民族特殊的信仰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湖南平江县的东、南、北三乡及西乡的一部分,至今还保留着二次葬的习俗。人死后进行第一次葬,葬具为木棺,棺里不放置任何防腐防蛀的物质,然后在山坡上挖一浅坑,置灵柩于其中,再在上面堆土成一圆堆,即完成第一次葬。第一次葬进行得比较草率,叫作浅葬。隔几年后再进行第二次葬。所隔时间一般按死者生年计算,  相似文献   

10.
王礼人 《乡音》2023,(8):38-39
<正>河北省古塔众多,大家熟知的如赵县柏林禅寺塔,始建于汉末;景州(景县)塔,始建于北魏,北齐、隋代重修;临城县普利寺塔,始建于北宋;涿州云居寺塔,始建于辽代;易县荆轲塔,始建于辽代,明代重修……本文谈的是中外闻名的定州塔。笔者多次到定州塔观赏,乡情依依永难忘。它不仅是国内而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  相似文献   

11.
辽代图籍编修以南面官系统下的国史院、起居舍人院、中书舍人院、日历所为主,而北面官系统的大林牙院也似有一定的著述职能。刻印、抄录图书则由印经院等专门机构完成。图书主要见藏于法务库等专门储库,而其它文翰机构也偶有图书收藏。官修图书之外,辽代私人著述同样丰富,且多见刊刻。辽版书籍装帧一方面继承了唐五代以来的刻书方式,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宋版图书的刊刻技法,同时呈现出一定的契丹民族特色。在书籍传播与流通方面,辽国采取了因地、因时而异的管治策略,对契丹文化的延续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近西夏陵园,是初秋的一个午后,那天阳光明媚。我站在陵园入口,放眼远处,只见以贺兰山为背景,一座黄土筑成的小山丘,巍然地矗立在那里,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岁月磨砺的苍茫……据说,这就是李元昊的"泰陵"。听导游介绍,在整个陵园中,类似这种"小山丘"有九座,分别葬着西夏10代帝王中的九位。除此,还有253  相似文献   

13.
蒋金玲 《求索》2012,(3):230-232
辽代南面财赋机构由南枢密院户房、五京计司、三州钱帛司及地方各专门经济机构共同组成,理财职能主要体现在"纳"与"出"两大方面,其任职者绝大多数都为汉人,他们不仅掌管着五京州县的财赋,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担任地方财赋长官的汉人大部分有世家背景,其政治前景令人称羡,这是契丹统治者充分信任汉人世家大族的结果,对于辽国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越 《北京观察》2007,(1):58-61
1995年10月,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在广安门外建立了"蓟城纪念柱",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亲自撰写的《北京建城记》镌刻在柱前的石碑上.宣南是北京城的起源地,也是古蓟城与燕国都城的所在地.此外,唐代幽州城、辽代陪都南京、金朝的首都中都城都在这里.街巷与城市互为依托,北京最早的街巷胡同也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最早信仰三山国王的主体是属于百粤系统的粤东土著居民;后来随着官方的认可,便树立了汉族神的形象;最后反客为主,粤东福佬人和客家人成为三山国王的主要信仰者;三山国王便成为畲族、福佬、客家在内的粤东民众的共同保护神。明、清以来随着粤东福佬人、客家人向海外移民而流传到东南亚。本文详细分析了三山国王信仰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情况。认为:三山国王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既成为他们地缘认同的象征,又成为他们对故国之恋的寄托。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5,(4)
<正>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女真和他们的先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由于自身的强大和不堪辽宋压迫,于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争战。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称帝,改元收国元年,建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阿城市)。金于1125年灭辽,灭辽后,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即位,按照金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统"的诏令为遗训,下令南征伐宋,并于1127年灭北宋。  相似文献   

17.
正军户后裔是门头沟区长城关口村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京西有很多军户村落,在这些军户村落中至今仍有一些军事文化遗存。正是明清时期的军户村落,加上辽代以前的千年古村,奠定了京西村落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一门头沟区星罗棋布着一百七八十个大小村落,其中的20多个军户村落,古为守口的军事屏障,今为游览的绿  相似文献   

18.
一辆灵车缓缓驶入沧桑古老、繁茂的胡杨林,树梢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灵车鞠躬致意,车内安放着优秀共产党员、林业先进工作者、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林业局长李德平同志。人们从千里之外的呼和浩特赶来,从国防基地东风航天城赶来,从盟府巴彦浩特赶来,牧民们骑着摩托从居延绿洲的四面八方赶来,为把生命理想交给胡杨的李德平送行,足音震颤着居延海。呜咽中,有不绝的思念如风在漠野中萦回。李德平的妻儿老小、与他风雨同舟的领导、林友、同学把他葬于与之将全部心血浸透的胡杨林中,葬于他无比眷恋的胡杨树下。居延葬忠骨,热泪撒绿洲,春风悠悠地…  相似文献   

19.
庆州白塔与辽代佛教艺术李文智,张松柏在辽阔坦荡的内蒙古赤峰巴林草原深处,一座古老的尖塔巍然屹立,直插天穹,它就是被赞誉为“东方浮雕博物馆”的辽庆州白塔。翻开尘封的历史,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契丹这一马背民族便登上历史舞台,纵马奔驰在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  相似文献   

20.
寻访镇海楼     
唐希 《福建乡土》2007,(2):45-47
寻访镇海楼的念头由来已久。将寻访付诸行动,是因为要写《话说三山两塔》一书。福州城的“三山”指的是于山、乌山、屏山;福州城的“两塔”说的是于山的白塔和乌山上的乌塔;而镇海楼就在屏山上。严格地说,福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所说的“三坊七巷”“三山两塔”,应该是“三坊七巷”和“三山两塔一名楼”。可惜,楼已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