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逻辑起点和内外部环境与过去五年规划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议充分发挥北京巨大的制度优势、领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率先推动新型举国体制在北京落地实施。围绕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创新领域,对接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设新型举国体制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部署.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历程,呈现出"高要求、大格局、高起点、全链条和新模式"等规律和特点.一是高要求,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球科学中心为目标,高标准设计实施方案,高效率组织实施,高规格配置创新资源要素,致力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大格局,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各地创新要素禀赋,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高起点,依托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国际一流的拔尖人才,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致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相似文献   

3.
王茤祥 《北京观察》2021,(10):28-29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任务,也是国家在科技创新最高地进行改革实践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引领性工程.因此,必须要在国家创新总战略下来找使命、找定位、找突破口. 建设北京区域创新体系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我国科技创新总战略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总战略的核心和总抓手,这既是我国顺应当前科学技术一体化、学科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指数化等创新趋势已经演化为创新体系的要求,也是回应国内外严峻发展环境的"倒逼"之举,旨在为科技自立自强形成系统支撑和长远支撑.  相似文献   

4.
《北京观察》2015,(10):10-12
<正>编制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今年北京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曾表示,加快建立健全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必须始终坚持的改革红线。目前,北京已经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而如何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也成为北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人才和技术优势,北京市在《"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立足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突出前沿技术引领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立足创新范式变革,更加畅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融合;立足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联动,更加注重场景驱动和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培育。  相似文献   

6.
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开头,上海未来可期,时不我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北京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技术创新总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及创新型人才聚集中心"。这一要求,就是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为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与各民主党派市委联合开展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8.
<正>把首都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北京市自己的任务,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跳出北京看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才能全面实现和实施这一宏大的任务和战略构想。2014年,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成为首都北京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在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下,传统产业得以"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得以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0,(19)
正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江苏作为一个科技大省和经济大省,具有创新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善、发展环境良好等优势,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0月17日)沪府发[2016]9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对照上述目标,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上海的城市定位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形成了"五个中心"的新定位。"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胜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  相似文献   

12.
正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北京应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着眼于推动领先企业和有潜力创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帮助它们不仅在国内,更要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领先地位;它们在全球的成功,必将反哺首都,成为北京建设全球领先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近年来,北京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和增长极。按照《"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要求,北京不仅要建设具有强大引领作用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更应着  相似文献   

13.
万建中 《北京观察》2015,(10):24-26
<正>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则不同,并非首都的专有的核心功能。所以其发展需要有合理的顶层设计,需要有中长期规划,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了北京的核心功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于政治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人们讨论的并不多,这两个  相似文献   

14.
回首筑基科学城,佘京学说:"作为怀柔科学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很骄傲!"放眼科创强国路,相信佘京学在政协这个大舞台上还将为建设怀柔科学城和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海洋强省建设深入推进,海洋经济、海洋创新、海洋港口、海洋开放、海洋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成效显著,主要指标明显提升,全方位形成参与国际海洋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素有"东方港城""东海渔都"之称的舟山市普陀区,虽属陆地小区,却是海洋大区.近年来,普陀区以先行者、主力军的姿态,向深蓝求发展、向科技要效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4月28日)沪府发[2016]3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依法推进本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为"十三五"期间本市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及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3月15日)沪府发[2017]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8月18日)沪府发[2016]6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决定性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  相似文献   

19.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打造"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深化之年,做好全年科技创新工作意义重大。省科技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四抓"要求,超常规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以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将于2011年5月20日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首都城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