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本地产业集群,并在全球价值链上创新和学习,不断升级,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保持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所在。本文借助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以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探讨原发型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性的创意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已经开始形成。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在新的全球产业组织新范式下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梳理近几年国内外创意产业和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对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治理模式、产业升级等问题进行概括性探究,有助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我国创意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胡国良 《群众》2013,(9):I0026-I0028
从产业分工格局看,江苏制造业发展一直过分寄生于全球产业分工模式下的全球价值链(GVC),而忽略了国内市场需求。在低成本低价格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竞争环境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全球产业格局,将过去单纯的全球价值链(GVC)模式向国家价值链(NVC)转型,突破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低端的锁定困境,构建新型高端的价值链体系,是江苏制造业战略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模式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地方价值链出现了巨大的分离与重构,以集群为组织形式的分工体系已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因此,地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充分挖掘内部资源与能力,更需与群外或区外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控制全球产业动态变化,实现集群升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洪 《求索》2008,(2):20-22
国际分工的细化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全球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而非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本文根据我国农产品流通内价值链的分工中的价值分析与战略环节的识别,各区域资源状况并结合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和产业链进行分析,通过农产品流通价值链条的增值路径来安排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战略,以实现我国的国家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6.
崔鑫 《前沿》2009,(5):53-56
发展中国家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在进入者,要想进入在位者——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战略价值链并与其展开竞争,首先必须打破各种进入壁垒。从更深层次看,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产业全面升级,就必须从被‘锁定’的全球产业价值低端链中挣脱出来,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形成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产业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而产业升级战略的关键变量,就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只有通过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并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使我国制造业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7.
丁刚 《人民论坛》2010,(3):26-28
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不高,因此应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当前我国价值链提升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而为了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则应着力塑造人力资源、创新、品牌和开放四个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不高,因此应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当前我国价值链提升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而为了实施"价值链提升"战略,则应着力塑造人力资源、创新、品牌和开放四个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李飞星  赵海洪 《求索》2014,(7):53-58
全球价值链延伸正对世界各国产业和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地方特包产业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在全球价值链延伸中处于弱势甚至处于消失的危险境地。中国南珠产业是古老的地方特包产业,其要在全球化趋势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嵌入全球价值链,实施老品牌活化和产业文化化。通过文化认同、文化传播与输出获得品牌溢价,利用文化驱动品牌塑造,突破现有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设置的升级障碍,占据高端环节。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呈现出新的特征。充分认识这些新特征,是我们制定相应发展战略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1.
喻春光  李自如 《求索》2008,(11):7-9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与工业园区发展问题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价值链概念及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特征与主要模式,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嵌入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背景下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全球化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日益成为全球价值链必不可少的环节。武汉工业作为全球产业分工的一部分,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武汉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武汉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武汉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武汉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处境严重制约着工业产业的整体升级,并从自主创新能力、对外资的"路径依赖"和价值链高端资源控制等方面研究了导致当前困境的根源。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也是产业集群凭借知识产权获得产业优势的过程。政府对产业集群知识产权管理包括创造管理、运用管理和保护管理、产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为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动力机制、扩散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和协调机制,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技术能力、制度能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全球价值链依然是国际分工的主导。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导致数字贸易变革动态化和常态化,数字贸易成为调整全球价值链价值创造过程的动力。数字贸易改变了全球价值创造模式,重塑了全球价值链贸易主体,影响了全球价值链收益分配格局,延伸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为微型跨国公司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全球数字化分工提供了机遇。中国企业要把握全球价值链发展趋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分层次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和贸易体系是推动全球贸易扩张以及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模式。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所形成的利益分配和冲突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国间的贸易摩擦。中国已连续多年来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该文通过反倾销数据和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了中国近些年来遭遇反倾销的情况以及相关涉案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旨在为相关企业及产业制定应对反倾销的措施提供方向,进而为推动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岳芳敏 《岭南学刊》2013,(3):93-100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发现,产业集群升级理论主要是基于产业视角;同时观察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实践,基于产业组织视角,提出产业集群升级目标和方向是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分三个阶段完成,首先是建设与完善集群创新网络,通过嵌入技术服务组织,加强集群网络各节点的互动合作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推动集群升级为创新型集群;再在引入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基础上,使创新型集群具备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同时,还要加强产城互动转型,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分工完善的大中小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王滨 《求索》2011,(12):45-46
浙江产业集群对浙江工业经济贡献值超过了“半壁江山”,其发展速度为全国所瞩目。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视角出发,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根可循”,深入剖析其内在实质和规律可为其他产业集群发展自身借鉴经验;浙江产业集群也一度出现“低端锁定”状态,探讨和研究其锁定原因及对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定位就是积极利用技术后发优势,在涉及到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保持必要的技术先发优势。在整体产业技术方面.要尽量缩小在技术先发优势方面与领先国家的技术差距。为此,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应是采取必要的国家干预,在技术后发优势方面,干预的基点着重在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技术先发优势方面,干预的基点着重在于集中优势资源在核心技术研发和技术规则的制定上。  相似文献   

19.
蒋玉萍 《群众》2022,(8):16-17
<正>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牢牢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以数字经济破局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正视以数字经济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所面临的制约,探索从多向发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突破块状经济的“低端锁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世源 《今日浙江》2009,(19):40-41
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块状经济生成、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支撑和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新的时期,站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度,审视我省块状经济,一些区域正面临着产业层次低、组织结构散、创新能力弱,且向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动力支撑不足、转型升级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