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本刊记者:之前,中外已经有多种版本的马克思传记,您是怀着怎样初衷着手撰写《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的?袁雷:201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的170年历史中,国内外出版了众多马克思的传记。第一本是马克思生前好友和学生梅林撰写的《马克思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西方学者科尔纽的《马克思恩格斯传》、苏联学者费多  相似文献   

2.
梅林的《马克思传》首次系统还原了马克思的生平、思想和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和作为革命家的两个面向,为马克思传记写作奠定了史实和方法论基础。梅林的《马克思传》在对马克思部分思想和著作的理解和评价上存在错漏之处,在评述马克思与拉萨尔的分歧时出现重大失误,后者造成该书数十年间在国内学界备受冷落。但瑕不掩瑜,梅林版《马克思传》的历史价值应当被重新加以评估。  相似文献   

3.
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中通过独到的选材、精致的剪辑,建构起马克思所在时代的生活情境,从而以故事化与视觉化的方式引导读者与传记主人公产生共鸣,成就了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然而,这种情境化的形象还原,必然会带来理论解读上的缺陷,这体现在麦克莱伦对马克思理论著作的简化、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忽视、对马克思思想实践维度的抛弃等方面,从而将其抽象为一种价值、一个符号。麦克莱伦这部作品的矛盾之处在于,他用独特的手法再现了一个人的"伟大",却又无时不在瓦解着这种"伟大"。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是天主教传华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明清以来,为其作传者不少.其传记首创之作是刘承范《利玛传》,它为利玛窦离开肇庆迁居韶阳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解释;张维枢与艾儒略的利氏传记,从中国士大夫与来华传教士的两个不同角度,对利玛窦的生平进行了阐述;韩霖、张赓之作,则展现了中国普通文人与信徒对利玛窦的认识;《明史·意大里亚传》提供了清政府的官方看法;阮元《畴人传》主要介绍了利玛窦在天文学与几何学方面所传播的新知识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新考证,恩格斯曾用法文或德文写作过六篇马克思传。恩格斯笔下的马克思形象经历过“科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之间的摇摆,但最终凝结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体”。基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和革命需要,恩格斯在不同的文本中采用不同的写作策略,在德国更加强调马克思的理论,在法国更加侧重马克思的实践。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重整材料,把马克思塑造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体”。恩格斯写作的马克思传不仅影响了同时代人对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理解,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者书写马克思传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众多版本的马克思传记相比,伯林的思想史路径是其马克思传记写作的鲜明特色。伯林的思想史路径在把握马克思思想渊源的同时,也遭遇到了诠释马克思的种种困境。这些解释困境之所以出现,究其根源是因为伯林的思想史路径在还原马克思思想史背景的同时,忽视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问题意识。所以,伯林所建构的马克思思想形象既被视为黑格尔哲学的唯物主义翻版,也被曲解为理性一元论和历史决定论。伯林对马克思思想的庸俗化解释,需要人们对思想史路径的合理限度进行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崔山磊 《学理论》2011,(10):336-337
在新时期,如何以新的形式和载体,积极、创新、有效地开展活动,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自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推动的"唱读讲传"即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主流文化活动,无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指导。本项目基于对"唱读讲传"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希冀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能够创新并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1864年5月9日,威廉·沃尔弗于曼彻斯特溘然长逝了。恩格斯写道:“马克思和我失去了一位最忠实的朋友,德国革命失去了一位价值无比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06页)沃尔弗死后,使马克思又是惊奇又是感激的是:这位常与饥饿相伴,生活一直不很宽裕的流亡者,居然积攒下了一千英磅,而且把其中的绝大部分遗赠给了他一家,资助他顺利地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沃尔弗刚一逝世,马克思就打算给这位性情乖戾但却忠贞不渝的朋友写一篇传记,1864年5月末到6月初拟订了传记的提纲,然苦于手头没有沃尔弗早期生活的某些资料,这一计划未能如愿。沃尔弗的传记是12年后由恩格斯写成并发表在1876年7月到11月间的《新世界》杂志上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马克思思想史的研究中,马克思于1837年11月10日写给他父亲的信是一个既倍受重视又没有得到充分阐释的文本。说它倍受重视,是因为凡是撰写马克思传记的著作,无一不提及这封信;说它没有得到充分阐释,是因为所有撰写马克思传记的作者都只是把这封信作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的记载,却从来没有把它当作马克思走上哲学创造道路的最早文本加以阐释。比如,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中几乎叙述了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所论及的他的学习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学者撰写的《马克思传》,对比李季、萧灼基、张光明所著《马克思传》:在"社会主义与阶级斗争"的近代语境下,为传播社会主义,史学家李季描绘了一个辗转于"战场"和"研究室"的马克思;由于亲历苏式经典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化,经济学家萧灼基塑造了一个作为伟大革命导师和社会主义经济变革引路者的马克思形象;国际共运史专家张光明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理论界的思想解放,强调以平和、公正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从历史视野出发刻画了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大体说来,马克思生平思想传记的出版经历了以下情况:从零碎传记性文章到系统性马克思传记著述,从经典作家权威的解读模式到各国学者多元的解读格局,从神圣化/妖魔化两极的马克思到学院化/客观化还原的马克思。这三条脉络并非严格按照马克思传记写作的时间顺序予以排列,而是相互交织、相互重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文献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深入开展马克思的文本研究提供了新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巴黎手稿》这两部经典著作的文献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讨论了马克思和恩格撕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确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上微妙的差异问题以及《巴黎手稿》的评价问题,论述了马克思文献学研究对于解读马克思思想的基础性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工教学研究班不久前着重研究了当前部队思想领域的主要矛盾,对研究青年思想有参考价值。特摘要转载于此。究竟什么是主要矛盾,有下列各种看法。一、主张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矛盾,理由是:(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在我国,当无产阶级思想成为占统治  相似文献   

14.
王贵东 《理论探索》2017,(2):123-128
马克思恩格斯的死刑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完善三个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并不主张废除死刑,只是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死刑制度的轻率、伪善和残酷;后来认为死刑既是不公正的,也是不适宜的,要求彻底废除死刑;最后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建立死刑制度,死刑制度在共产主义将会彻底废除。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死刑思想,可以得出几点启示:第一,必须动态、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死刑思想,只看到他们一时的死刑思想而忽视他们一生的死刑思想,或者将他们的死刑思想割裂开来都是错误的;第二,不能教条地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死刑思想,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废除死刑,资本主义国家即使废除了死刑但由于其基本制度的不合理性也不是文明的社会;第三,死刑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其消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充分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制度,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消除死刑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问世以来,引发了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持久关注和争论。这部既充满"同情"又具有批判性的马克思传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异化、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方法五个主题切入,聚焦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书中有关道德和正义的讨论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持久争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否基于某种正义原则?抑或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如何界定和区分道德善和非道德善,即如何诠释马克思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其中又不乏道德的话语运用?正如艾伦·伍德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中所言,马克思的理论成就和建构路径可能通向各个方向,作为诸多向度中的一种可能,伍德富有争议的观点和由此开启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话语,为重新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结构性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死刑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完善三个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并不主张废除死刑,只是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死刑制度的轻率、伪善和残酷;后来认为死刑既是不公正的,也是不适宜的,要求彻底废除死刑;最后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建立死刑制度,死刑制度在共产主义将会彻底废除。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死刑思想,可以得出几点启示:第一,必须动态、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死刑思想,只看到他们一时的死刑思想而忽视他们一生的死刑思想,或者将他们的死刑思想割裂开来都是错误的;第二,不能教条地对待马克思恩格斯的死刑思想,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废除死刑,资本主义国家即使废除了死刑但由于其基本制度的不合理性也不是文明的社会;第三,死刑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其消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充分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制度,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为消除死刑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5)
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具有生态思想,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来源,历史和逻辑的发展情况,是今天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到,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时需要加以鉴别,更多地吸收有用的成果,为我所用,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研究和社会主义生态学发展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党史研究室出版了十卷本《革命烈士传》。这部书计有807篇,为1000多位先烈写了传记,是目前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烈士传。 这部书从1979年筹划到今年上半年10卷本全部出齐,历时12个春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个人特质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读《毛泽东传(1893—1949)》○钟宗畅钟小敏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以下简称《传记》,本文凡引证只注明页码的,均系本传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线索,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统一性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差异是统一中的差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