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此,各国在外交中均重视开展周边外交,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作为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如邻国众多、强国环立等,更突出了搞好周边关系对国家安全乃至发展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周边外交历来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邓小平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如何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周边外交思想。对邓小平的周边外交思想进行总结和研究,无论是对中国外交的发展,还是对当今周边外交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中国在亚太地区及全球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上升,在亚太地缘战略中处于中心地位,出现了一个有利于中国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稳定周边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进入21世纪,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调整了对外政策。以“和平崛起”为新的发展战略,以“睦邻外交”和睦周边为新的外交战略,坚持互相信任是基础,长期稳定是前提。睦邻友好是保障,全面合作是纽带。共同发展繁荣是目标,致力于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建立稳定、繁荣的亚太新秩序。  相似文献   

3.
50~60年代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睦邻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周边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则是睦邻外交的重中之重。本文拟结合我国50、60年代的一些外交实践,对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思想作一探讨。 一:以“和平为上”为基准,与民族主义国家展开睦邻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来自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组成的“三重包围”,要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包围封锁,必须把发展同毗邻的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新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目标。 民族主义国家作为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独立…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5,(5)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在具体的外交布局和政策落实方面展示出一些不同以往的与时俱进,包括合法国家利益在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指导性地位愈加凸显;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党中央处理中美关系的新思路;"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经略周边的外交新战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带来了安全外交的新形势。这些外交政策的与时俱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塑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外交"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来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本质精神是始终未变的,外交方针与原则是一贯的,然而在不同时期,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以及我们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点上,外交战略与策略都有所调整、增益、充实、完善和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四次调整变化或者说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外交政策的每次调整变化都基于下述三个原则立场:独立自主,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以关心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国际主义,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一中国外…  相似文献   

6.
方海平 《世纪桥》2009,(11):15-17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国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毛泽东的“结盟”外交战略使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中取得了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基础上,敏锐而深刻地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熟谙中国外交史、曾任《外交学院学报》主编的傅耀祖日前曾说,2005年年底中国最高领导人出访亚欧的频率和力度,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不多见的。“这表明中国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有了新的进展,既是2005年各项外交活动成果的巩固,也预示着2006年中国外交又一个春天的到来。”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那么,我们国家将会采取怎样的国际战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进一步展示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说:“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中国在亚太地区及全球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上升,在亚太地缘战略中处于中心地位,出现了一个有利于中国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稳定周边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进入21世纪,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调整了对外政策,以“和平崛起”为新的发展战略,以“睦邻外交”和睦周边为新的外交战略,坚持互相信任是基础,长期稳定是前提,睦邻友好是保障,全面合作是纽带,共同发展繁荣是目标,致力于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建立稳定、繁荣的亚太新秩序。  相似文献   

9.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外交走过了60年辉煌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60年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关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处变不惊,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年来,随着国运的昌盛,中华民族以巨人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新中国外交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同各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多边外交日益活跃,祖国统~大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面临的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静  徐腊梅 《求实》2005,3(1):70-72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中发展的中国外交 ,积极回应这一历史趋势 ,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 ,拓展多边外交 ,谋求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 ,不断开创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14,(11)
<正>"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高举"改革"的旗帜,谋求国内发展的可持续、国际环境的可塑造,外交行为的"有所作为"战略开始显现。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外交布局框架予以接纳并进行了充实完善,内涵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呈现新气象。这些外交实践可以总结为:"周边是支撑,大国是重点,多边是路径,发展中国家是后盾,公共外交是补充。"更加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  相似文献   

13.
正欣赏红色经典故事,一直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前段时间,读了《周恩来外交风云》一书,很受教育。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包括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出访14国、乒乓外交、中美建交、中苏中越中印等历史事件。从周恩来总理智慧、风范和人格魅力的外交生涯视角,全面展现了我们国家突破美、苏政治外交封锁,逐步取得外交大国地位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外交历史。相比那时候,我们国家现在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1,(11):32-33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在外交工作上作出了三大决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大决策是一个整体,核心是要贯彻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什么是“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3,(32):59-59
高铁外交,是中国在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借款外交之后,启动的一种新的外交形式。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通过陆路延伸以及技术和资金参与等形式,向周边以及其他大陆的国家和地区扩展,被外媒称为中国的“高铁外交”。  相似文献   

16.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中国外交也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的屈辱历史,开始了光辉历程。 一 建国之初,美国企图通过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以及支持蒋介石 集团盘踞台湾,扼杀我们新生的人民政权。朝鲜战争的爆发更使我国周边充满危险。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卫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保卫人民政权。 在复杂严峻的形势面前,毛泽东同志确立了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为主要内容的外交方针。 建国后不久,我国与苏联缔结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不少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相似文献   

17.
外交文化是在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新概念,探索中国外交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所处的历史发展机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国外交文化的国际体系根源和独特追求包括:平定天下的整体思维,阴阳对立又互补的中国式辩证法,建立在感性和类推分析上的综合治理观,国家间的中心与边缘关系及自然等级,克服被动和两难的当代外交创新意识等。在审视中国的外交文化传统和当代外交思路转变时,我们应当深刻地进行文化自觉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凌胜利 《前线》2023,(2):33-36
党的二十大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研判,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在周边外交、大国外交等领域多点开花。近期的中国外交积极宣介党的二十大成果,体现了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大国外交的稳中求进、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发展导向和多边外交的大国担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13,(11):1-1
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其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应在遵循国际软实力建设基本规律的同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之路,要以国家价值观软实力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外交软实力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使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