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天,苏联政府便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封锁,争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巩固和加强中苏团结,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决定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  相似文献   

2.
周杰 《理论学刊》2007,(1):22-2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成功实践。通过缔结条约,把中苏关系从法律上固定下来,为新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访问,非同寻常。目的主要有三:一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用法律形式把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固定下来;二是寻求苏联援助,以便尽快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国民经  相似文献   

4.
曲星 《党史文汇》2013,(8):1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苏联。1949年10月1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向各国政府发出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热忱欢迎中苏建交并互派大使。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新民主主义国家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5.
余湛 《党史博览》2024,(1):62-65
<正>1949年底1950年初,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会见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毛主席这次出访有三个目的:第一是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第二是重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代替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中苏两国作为伟大社会主义邻邦在新的基础上刚刚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开国大典上检阅陆、海、空和公安部队。1949年12月16日,新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翌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为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7.
林木 《党史博览》2010,(2):F0002-F0002,F0003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1950年下月20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抵达莫斯科。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相似文献   

8.
李辉 《求是》2004,(2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两国建交55周年。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法上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地位,也延续了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由此开始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将两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悠久,传统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两国建交后,双方从结盟到对抗,从边界武装冲突到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两国关系经历了各种考验,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9.
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这次加深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公开访问苏联、谈判签订中苏结盟条约作了必要的准备。实现中苏结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确定的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成功范例。作为中苏结盟谈判的先行者,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样应当功垂史册。然而这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论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还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都未提及此事。王永华同志撰写的《1949年刘少奇秘访苏联始末》一文,对这段重要历史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热忱欢迎中苏建交。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同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丁明 《党史文汇》2010,(9):11-15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一天,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政府发出了第一份公函,表明中国政府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愿望。10月2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致电周恩来:“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相似文献   

12.
五 伴随着解放战争隆隆的炮声,夺取全国解放的胜利已成定局。在新的形势下,担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并于1942年10月兼任情报部副部长的李克农向党中央建议:将社会部的职责分为两部分,一是情报工作,一是公安工作。这一建议立即被党中央采纳。在周恩来的运筹下,中央军委公安部于1949年9月正式成立,任命罗瑞卿为部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军委公安部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罗瑞卿被任命为公安部长。10月5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成立,李克农被选为理事。19日,李克农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并担任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央情报委员会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担任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决定出访苏联。毛泽东早在20世纪初期接触马克思主义时,就萌发了去俄国的念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又打算去苏联与斯大林面谈中国革命胜利后一些大政方针。斯大林考虑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在关键时刻,毛泽东不能离开,于是派米高扬为代表到中国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因此,毛泽东又没有实现苏联之行。  相似文献   

13.
王谦 《党史天地》2006,(4):10-15
1949年7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在中共外交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由于当时访问是秘密的,有关史料面世很少。这是中苏两党间第一次进行的高级会谈,意义重大。这次访问,对于促进中苏两党的友谊,创建新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访问的缘起中共派员访苏,早已酝酿。1948年3月,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东渡黄河,于4月11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受政府委托致电周恩来,表示苏联愿与中国建交并互派使节。1949年10月3日,周恩来复电葛罗米柯,欢迎中苏立即建交并互派大使。这样,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宣布:本(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当天,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将毛泽东主席的建国公告函发世界各国政府。第二天,也就是10月2日晚上21时左右,周总理就收到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代表苏联政府打来的电报:苏联政府决定建立中、苏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首先把目光投向苏联。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 1949年 12月出访苏联,参加庆祝斯大林 70寿辰的活动,并且协商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和协定。   1949年 12月 6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由北京出发,乘专列前往莫斯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赴外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代表团,同时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   16日中午,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前来迎接,并在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毛泽东发表了…  相似文献   

17.
马保奉 《党史纵横》2006,(10):26-27
新中国国家元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新中国成立两个月,毛泽东就前往苏联访问。这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照一般常理,这样的访问,会兴师动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次访问名义上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实际成果是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新生的共和国获得了苏联的巨大支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国家元首,于1949年12月6日乘火车离开北京赴莫斯科。他的随行人员只有四人:陈伯达(秘书)、汪东兴(警卫)、叶子龙(机要)、师哲(翻译)。这可能是现代国家元首正式出访时,随行人员少得不能再少的一次了。即使把一个半月后加入主席这次出访…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相似文献   

19.
祖国万岁     
<正>八万里风云激荡,六十载岁月峥嵘。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开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为庆祝斯大林七十大寿,为了表达对苏联人民的友谊,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两个月之后,毛泽东主席代表党、国家和全国人民于1949年12月初,乘坐中国人民的第一列专车直达莫斯科进行访问。这不仅是中苏两国之间一件极其重要的政治事件,而且是战后组成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重大事件,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同时也是世界人民注目的历史事件。总之,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领袖首次会晤,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因此,必须保证毛主席首次出国乘车的绝对安全,这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给铁路职工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