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俄国人民具有伟大而深刻的创造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是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源泉。列宁提出,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人民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革命创造力、俄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苏维埃等观点。二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自己创立的。列宁提出,"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源泉、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的创造力、人民的创造力受到苏维埃俄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善于激发苏维埃人民的创造力等观点。上述列宁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文 《理论建设》2013,(2):28-33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正确立场和态度,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服务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出发点,相信依靠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立足点,教育引导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制高点,组织领导群众是列宁群众观的落脚点。列宁主张从群众中选拔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鼓励人民群众的政治监督,重视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苏维埃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人才思想,而他关于人才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思想尤为突出:人民群众是人才最大的储备库,人才在群众中是无穷无尽的;任何阶级都有自己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要重视从人民群众中发现、培养大批人才,同时发挥旧专家和非党人才的作用。研究列宁的这些思想对于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才工作的建设和发展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构建了一系列的人民群众监督制度,如工会制度、非党工农代表会议制度、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工农检查院、同情者小组、报刊舆论监督制度等,这些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监督的政治价值、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5.
张树焕  穆宏佳 《前线》2020,(4):34-37
学术界在对列宁党内民主思想深入阐释的同时,也存在对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一些认识误区。实际上,列宁对“党内民主”作了重新界定,指出了其多层含义,认为党内民主的实施状况须放在党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中进行考察,要最大程度地保障党内民主的实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具有内在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列宁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开创了伟大的党内民主时代。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词,是共产党执政的关键词。对“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解读,就是对当代中国政治之本质的解读。一、唯有发展进步才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人们活动的动机,推动着生产的扩大、文明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从理论上说,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展进步。列宁讲过,无产阶级的利益很重要,比无产阶级利益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利益。这一点非常深刻。邓小平在历史新时期曾反复强调:“社…  相似文献   

7.
列宁作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在工作中接待了大量的来访者。列宁的接待室曾被称作"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仅在1922年10月2日到12月16日,这两个半月中,他就进行了125次接待,共计171人,平均每天接待2至3人,每周接待17至20人。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30周年。我们以深深的敬意,缅怀和纪念列宁;并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列宁的思想和精神。我们愿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这位中国人民的良师益友和20世纪的伟人。  相似文献   

9.
黄安 《学习导报》2013,(15):60-61
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列宁非常强调争取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性,认为执政党应该实行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的政策,给大多数人带来实际成效。这是列宁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他还强调,要“用事实向他们标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究竟带来了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列宁也倡导“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要义就是要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所固有的思想观念、思维品质,成为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14,(20):47-47
有一次,人民委员会讨论关于彼得格勒的工业恢复计划。人民委员施略普尼柯夫做关于这一问题的报告。他用了许多美丽动听的词句,描绘了一幅十分诱人的前景。做完报告,颇有点喜形于色。列宁早已听出他的报告全是空话、大话。等报告一结束,就向报告人提出了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0,(4):1-1
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到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十八大报告,深化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的制胜法宝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东方政策"加速了中共的创建 在共产国际历史上,有一个专门帮助东方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进行革命的政策,简称"东方政策".它由列宁亲自制定,并在共产国际"二大"上以文件形式予以肯定.它在理论上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实践贯彻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国民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日理万机中,非常关心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给予中国革命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历史上列宁曾三次接见旅俄华侨刘绍周。刘绍周是何许人也,为何会受到列宁三次接见? 刘绍周,又名刘泽荣,1892年出生于广东省高要县,在他5岁时,随父移居俄国。在那里,他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业。1917年,俄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25岁的刘绍周亲眼目睹了这场伟大的革命,接受了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他的价值观和毕生追求。回顾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人民观,对于我们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  相似文献   

17.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3,1(10):28-30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就人民利益的地位、人民利益的主体、人民利益关系的处理、人民利益的实现等作了深刻的阐述 ,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主旨从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人民群众至上。这一主旨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主旨。以党的十八大主旨为制高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发展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形态尚未成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必须以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基点,在何谓人民群众这一常识上再次启蒙,纠正和防止对人民群众概念的误解和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一个整体性全称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并随着这一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与人民这种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关系是我党领袖同中国历代君主最大的区别所在。 (1)党的领袖来源于人民。列宁在分析培培尔是如何成为德国党的领袖的时候说:培培尔不是一出世就是现成的培培尔,不像密纳发那样是从丘必特的脑袋里跳出来的,而是党和工人阶级培养出来的。列宁的话也提示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源泉——人民群众造就和培养出来的。党的领袖出身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论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松  庄德水 《理论学刊》2007,4(10):11-16
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的过程。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包括三大理论基础、三大监督原则、一个监督核心、基本监督途径这样一些基本内容。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就其形式而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探索出现的偏差表现在四个忽视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