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欣 《法律与生活》2010,(15):37-39
是媒体造就了他的“神医”之名,还是媒体毁了他的神圣之名?在媒体与李培刚激烈交锋,在患者充满疑惑、渴望了解“神医”真假之时,政府主管部门为什么默默无声?  相似文献   

2.
庄秋水 《政府法制》2013,(27):46-46
1922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一篇演讲。他向在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学校?”他估计回答十之八九是“求学问”。然后他又问:“你想学些什么?”回答则可谓人言人殊。  相似文献   

3.
一道难题     
美国前总统林肯,他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考一道难题呢,还是考两道容易的题目?” “考一道难题吧。” “好吧,那么你回答,”老师说,“蛋是怎么来的?” “鸡生的呗。”林肯答道。 “鸡又是哪里来的的呢?” “老师,这是第二个问题了。”林肯非常认真地说。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提拔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响。“喂,哪里?”孙局长懒洋洋地抓起话机。“市委组织部。”孙局长“哗”地一声从沙发椅上蹦了起来,用一种恭顺而又谦卑的语气说:“您……噢,是曾部长吧?有什么指示吗?”“你是老孙吗?请转告你们赵副局长来一趟,好吗?”孙局长脑袋”嗡”地一声,愣在那儿足足有一分多钟。他将电话的事告诉赵副局长后,心里七上八下:组织部找赵副局长干啥?为何事先不跟我通个气?以前不管什么事情,组织上总要跟我这个“一把手”打个招呼。莫非上头要提拔他了?嗯,有可能,完全有可能。赵副局长年纪轻、文化高,工作上得心…  相似文献   

5.
历经十多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小步快跑到跨越式发展,潘成和他的西安亚特高压电器配套有限公司、西安亚特段压有限责任公司,为西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税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潘成和他的公司。为什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又能牢牢的领占市场,发展逐步壮大,他凭的是什么?他凭的是“诚实守信、一诺千斤”,他凭的是“忠厚善良、质量就是生命”,他凭的是“严格管理、科学发展’,潘成常说“宁可少挣钱,总不干危害国家,危害人们的亏心事”。  相似文献   

6.
丁万明 《政府法制》2014,(32):36-37
李鸿章自述,“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无论是褒也罢贬也罢,在官场、洋务和外交方面都具有无与伦比影响力的,只有李鸿章。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靠的是什么呢?我给总结为一个“杆子”。  相似文献   

7.
张景祥身上的谜团一直让人无法开解。 官员?文人?他两者兼具,身份是司法局长和西部作家,这个“秀才”和“兵”的特质怎么会在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呢?  相似文献   

8.
佚名 《政府法制》2013,(6):16-17
“文艺贪官”谢亚龙为什么翻供?眼见他贪污受贿,眼见他以权谋私,眼见他被调查了。然后呢?在“双规”时交代问题、在看守所等待审判以及在监狱里服刑,那些落马高官要经历一段段“非常”生活。从身居高位到阶下之闪,他们如何下落,有哪些反省,  相似文献   

9.
伍清 《江淮法治》2009,(18):40-41
月夜美酒,佳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总会多事。一名已婚男子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打起“亲戚加朋友”之妻的主意,正对她“亲热”时,不料朋友恰好回了家,场面极为难堪。第二天,其妻在杂物房发现他上吊身亡,还留下一份遗书。然而事态并未因为他的死而一了百了。人是怎么死的?他是否受到逼迫?谁该为他的死亡负责?两个家庭争执不清,并互相指责,“亲家”从此成“冤家”。  相似文献   

10.
他,总是披着风衣,戴着墨镜,头发打得锃亮,身后跟着两个随从,脱大衣时双肩往后一抖,随从立即上前接住,俨然“《上海滩》里的许文强”;他还亲自出马,为自己的酒店面试“小姐”,让她们提供各种服务。他,何许人也?是职业演员?还是身价不菲的大老板?他叫曹东晖,是原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地税局局长。不久前,这位曾在当地名噪一时的“特殊人物”,以贪污罪、受贿罪、组织卖淫罪、偷税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被判处无期徒刑。2008年元旦,在吉林省长春监狱举行的现身说法大会上,曹东晖作了反思和忏悔。一名堂堂的地税局局长,何以干起组织妇女卖淫的勾当?近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揭开了此案背后的诸多内幕……  相似文献   

11.
唐姗姗 《江淮法治》2010,(14):24-25
李晓斌给人的印象是双面的。提出“土地是最大不动产”概念的他,在业务培训与专家论证中滔滔不绝,挥洒自如;而下了讲台,他却不会面对媒体。他认真地看着你.直率地问“就这样了,对吧?没什么故事啊.要不一会儿从网上给你把具体的材料发过去?”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江淮法治》2010,(16):34-35
一点不错 某人站在被告席上,他的律师对法官说他是个聋子。 “你是聋子吗?”法官问。 “是的,一点也听不见。”被告毕恭毕敬地回答。  相似文献   

13.
铁粉暖宝宝     
郭亮 《法治纵横》2011,(3):59-60
“爸爸,这个‘暖宝宝’贴到身上很暖和,真好用。”10岁的女孩乐乐从同学那里要了几个贴身的取暖神贴。乐乐的爸爸说这个“暖宝宝”有的不到一元一个。 “暖宝宝”是什么原理?里面是什么成份?对身体有害吗?孩子用了会不会烫伤? ……他一肚子疑惑。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吴国人赵咨博闻强识,思维敏捷。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做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对他以礼相待并问道:“吴王是怎样一个君主?”赵咨说:“是一个聪明仁智、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相似文献   

15.
快乐驿站     
木子 《政府法制》2012,(14):47-47
另请高明 莉莎:“爸爸,这道算术题我不会算。你能告诉我吗?” 爸爸:“你说说,是什么题?” 莉莎:“有个人每月薪水300元,他太太每月却要花去320元,问……”  相似文献   

16.
刘力量 《中国监察》2010,(20):62-62
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张报纸,一个小故事映入了我的眼帘。有一次,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问他的一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准备做什么?”“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晚上做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做实验”。对这个勤奋的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找到答案。有一次,费米问李政道:“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答:“大概是二千万。绝对温度。”费米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李政道说:“是从文献上看来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孔2010年从部队回家探亲,到魏县车站下车后,被眼前错落有致的楼群、广场“震”住了。心里暗自闷想,这是我的家乡吗?这是中国鸭梨之乡——魏县?是不是下错站了?他看了看站台,是魏县车站,不错啊!可是,该走哪条路回家呢?他拿出手机给家里人拨通了电话:“爸,我到车站了,回家的路怎么走啊?”“孩子,你从车站乘一元公交车到小区下车就到了,咱家搬家了。我和你妈在家门口等你!”电话里传来一位老人欢快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石头     
金光 《中国监察》2010,(21):63-63
局长的乳名叫石头。这一乳名被传出来,缘于两年前他母亲到机关找他。老人敲门就问:“石头在哪办公?”那是行政办公室,主任不在,一个毛头小伙子愣了一下,问:“谁是石头?”局长母亲赶紧改口说:“姓曹,叫曹国柱,我是他妈。”那小伙子一听是局长的母亲,赶紧把她领到了局长办公室。从此,局长的乳名叫石头就传开了。  相似文献   

20.
夕阳红     
胡局长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第一句话就问我:“去年,丁局长的葬礼你知道吗?”我感到很突然且莫名其妙。去年,丁局长的葬礼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办得惊天动地,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不过,我还是点了点头。胡局长又问:“那一次动用了多少车辆?烧了多少花圈?收了多少挽幛?多少人参加了追悼会?”这老头真是让病魔给弄胡涂了。他是否在暗示我,等他那个了,葬礼也要办得象丁局长那样风光?!其实,这还用说吗?胡局长比丁局长的资格高几个档次。他是“三八式”,算老八路,丁局长是解放后才参加工作的。再说,胡局长有过辉煌的过去。当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