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人文精神构建关系密切,人文精神是体育的价值抽象,体育则是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在以儒道教义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社会,体育和体育精神的缺失以及气功养生型文化的张扬,导致国人身体素质低下和人文精神的衰变。近代体育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这种“西化”的竞技运动和教育模式,包容身体锻炼和人格培养,将身与心、灵与肉辩证地统一起来,折射出与中国传统文化迥异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哲学。回溯体育与近代人文精神的重建,剖析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解读体育精神并将它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育现代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文”一词,源于周易“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句,引入现代汉语,即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奠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品位,从而折射出国民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如煌煌火炬,烛照着国民的心灵,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中科院院士杨叔之先生的这段话,极精当地说明了人文精神对国家、民族的至关紧要。完全可以这样说,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相似文献   

3.
言恭达 《群众》2013,(8):80-82
30多年的当代“书法热”无疑带来群众文化的繁荣,精神需求的重组。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休闲情趣的寻求,以及“民粹文化”的膨胀……表现出某些书法文化民族立场的转移,传统艺术价值体系的颠覆和审美评判标准的缺失。因此,当代书法界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书法回归心灵!同时,还需要书法文化社会身份的重塑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书法艺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铸。从而推动书法艺术当代经典的文化创造,以艺术的审美自觉唤起全民族对文化的觉醒,完成书法艺术家书法文化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提高农民的非物质福利,促进农民理想信念的形成,影响农村社会文化的世俗化过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缺失、体制与机制缺失等问题。必须完善政府公共文化供给职能,创新农村文化供给机制,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的现状、走向及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和平 《长白学刊》2009,(4):144-146
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表现为地域-顺从型文化、依附-参与型文化和地域-参与型这三种不同的“混合型”状况。现代化所导致的社会动员过程已然使农民的主体利益意识被唤起,世俗化使农村公民文化显露端倪的同时。也需要政治社会化的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魏利民 《淮海论坛》2007,(4):27-28,16
和谐徐州建设既是当前我市工作的重点.也是900多万徐州人孜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实现社会和谐。不但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而且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从人文精神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实现传统人文精神与弘扬新时期徐州精神的交融.将进一步推动“和谐徐州”、“法治徐州”、“温情徐州”建设。  相似文献   

7.
“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话题,与此相应,“将人文精神注入我们的科学”也是很重要的话题。因为目前我们的文化中确实需要更多的科学精神,而目前我们的科学中也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与文化情结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程念祺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已不断见诸各种报刊。对“人文精神”这样的大问题,各人有不同的见解,是不足为怪的;各抒己见,这也是为学之道。问题一时难以廓清,尽可以慢慢来;话有时讲得刻薄一些,只要还是在讨论问题,未必...  相似文献   

9.
在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念和简单的文化多元主义思路。中国当代文化的根本问题是多元杂处却不能融合交汇的问题,中国缺的不是多元文化,而是在文化多元之上的普遍共识——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共识。建立在全球化、市场化、世俗化基础上的以大众为文化主体的,在多元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共识”,才是真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最能展露人类心态的文化形式之一,对于男女老少皆能哼上两句的流行歌曲就更是如此。如梦的音乐、如酒的歌,全国两亿多青少年可以说是“流行音乐(歌曲)”中一只浩浩荡荡的寻梦大军。为了了解“流行音乐(歌曲)”这种文化时尚现象背后的青年社会心理、心态、思想和观念行为,我们于2002年7-8月,对黑龙江地区不同职业层面的社会青年进行了一次专题个案访谈调查,试图从“流行音乐(歌曲)”这一角度,对当今青年的流行文化现象作一个描述。大约初识少年时接受访谈的10位社会青年,年龄在21-26岁之间。对流行音乐接触…  相似文献   

11.
主体意识下的文化世俗化谢维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特约撰稿人)翻开晚报或周末的流行金曲排行榜,人们总是发现那些位居前列或久居不下的歌曲和歌星是港台的“包装品”。据北京团市委和北京青年研究会的一项调查透露,被调查对象的70%在比较喜欢的五名歌星中填写的是清一色的港台歌星,其喜欢的曲目也是港台流行歌曲排在第一位,对待电视和电影上的态度也基本相同。港台文化为何在大陆有如此看好的市场?或者说,大陆青年为何如此热衷于港台文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不仅有“包装”、经济上的发达而形成的“连带效应”等因素,现代社会中青年的主体意识与文化的世俗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主体意识的基本特点是自主、自立和自律。具有这样一种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是生活的“局外人”或“旁观者”,他,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参与、介入到生活之中;他总是要进行选择,在选择中表现他的参与,并通过选择而介入。也正是由于现实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客观需求,文化的世俗化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文化的世俗化指的是,文化已不是过去某种身份的象征,或高高在上的欣赏对象,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世俗的文化允许并鼓励人们的参与和介入,它本身也显得那么平常和普通,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文精神与现代政治理念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6,22(1):13-17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失衡和社会失衡。单向度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导致社会的片面发展。因此,中国的政治理念需要现代人文精神的支持和充实。中国的政治家群体迫切需要提升人文精神的政治理念和人文修养,以实现人性化的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人是文化的产物。今天,由于世俗化的冲击,出现诸如媚俗、色情等文化现象。为此,必须高度警觉。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博采众家之长,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杨丽娟 《青年论坛》2007,(6):150-151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的构建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人文精神是当今时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精神。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具有时代特色的伦理精神,不断满足人的不断发展的多层次需要,实现武汉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文”一词,源于周易“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句,引入现代汉语,即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奠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品位,从而折射出国民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如煌煌火炬,烛照着国民的心灵,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心灵和谐,为我们构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台州作为“和合二圣”的故地,是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地域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本文通过对台州“和合”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对台州历史人文精神的影响等进行调研,并对弘扬“和合”人文精神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身心必要的抚慰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特约撰稿人)80年代以来大举北上的港台文化,主要是定位于通俗文化的大众流行文化,其中对青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流行音乐和影视作品.大陆的学人和教育者,以娱乐、消遣为主要功能对缺乏精英文化传统对香港流行文化多持审慎的批评的态度。对青年不知”文革”、江青,只知刘德华、周润发不免忧心忡忡。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文化传播的合理性和正面价值。港台文化的传播是与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相伴而生的,参与了以政治为中心的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符号系统的解构和转换。今天的青年,从流行音乐和流行歌词中汲取人生的慰籍和指导,而非领袖语录、政治读物或唐诗宋词。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是高咏“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而是唱“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当他们失恋的时候,也不必动用“批判的武器”或“武器的批判”.用童安格的一句“既然曾经爱过,何必真正拥有”便可以自慰和化解了。这种我们都可以感到的当今的青少年更自由、开放、舒展、宽容的性格套用港化语言,叫做“好青春”、“好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世俗化的青年流行文化所塑造的。由商业利益所驱动的港台流行文化。固然有它肤浅、廉价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易懂、多姿多彩的风格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并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理解流行音乐?著名音乐评论人金兆钧说:“流行音乐每一步发展都跟中国的改革开放、跟它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你要是读懂了这20年的流行音乐,实际上你就读懂了这20年的中国。”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能从社会大背景、从经济、从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角度读懂流行音乐,我们就有可能把握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方向。历史已进入了21世纪,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今青少年…  相似文献   

20.
人是推进社会运动与发展的实践主体。发挥人的主体性,对推进社会和谐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关键所在。从人的主体性角度看,构建社会和谐机制,需要激发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当前,形成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需要以增强人的主体性为基础,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此,需要实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健全社会和谐机制;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协调,不断强化社会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