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力图从资本的发展中找到一条独特轨迹:主要从资本的概念范畴、资本的来源、资本的形态、资本的功能等角度来追溯马克思根据剩余价值界定的资本概念如何被皮埃尔·布尔迪厄引入其文化资本理论以致最终对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资本概念的提出产生影响,着重通过对三人资本理论的比较探索资本走向"非物质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陈刚 《理论导刊》2012,(7):93-95
充足的资本是商业银行预防各种风险、维持公众信心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快速增长降低了资本充足率;中小银行股本有限,盈利能力弱,内部积累不足;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不合理等,影响了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方式,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  相似文献   

3.
贾力楠 《学理论》2009,(27):53-54
本文认为,国家社会资本是一定国家所拥有的存在于国内及国际社会中的各种关联的总合,主要有内、外两个构成部分。国家社会资本的国内构成与国家存在的三维体系相适应,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其外部构成决定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体制,主要包括关系型、认知型和结构型三类。  相似文献   

4.
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首先对心理资本理论构成、心理资本类状态、心理资本量表进行总结,再对当前心理资本的展延性和其追踪研究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心理资本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资本的理解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语境,造成对资本的误读与滥用。资本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其建构与扩张的过程中既表现出贪婪、血腥、消极、罪恶的一面,又表现出积极、文明、进步的一面。对于资本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应给予合理的评判,既不能以个人意志和个人喜好为标准,也不能以抽象的观念和原则为标准;既不能以道德要求为标准,也不能以完美与否为尺度,而应以是否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为标准和尺度。在当代中国,资本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现实性,但它并不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为此,应以理性的眼光科学审视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对资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围绕如何认识资本、如何利用资本、如何规制资本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应把资本的张力及其界限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逻辑中进行考量,通过资本的规范与驯化,把资本作用的发挥切实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一种理性自觉对资本予以时代察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对待资本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资本主义二重演绎的时代,资产阶级学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有鉴于此,马克思从资本作为依托物反映一定社会历史关系的经济形式这一观点出发,深刻诊断出资本式生产实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颠倒反映。资本因不可克服的超越界限与制造界限的冲突,给经济社会良性运转、人与自然友好共生、人的全面发展等带来深重危害。人类既可选择维护资本逻辑的“消极式”扬弃资本路径,更可采用牵引资本服务人发展的“积极式”扬弃资本路径。重视并利用资本文明成果、辩证应对资本二重作用、熟谙资本扬弃的多元性和共同性,分别是马克思资本批判与扬弃思想启发我们对待资本的总体态度、基本思路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面临着“私有资本逻辑批判”和“公有资本逻辑建构”的双重理论与实践任务.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使命,应该是批判性地反思资本逻辑、规范性地矫正资本逻辑和理想性地引导资本逻辑,从而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继续承担起“超越实践”和“反驳实践”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10)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最终的灭亡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对他所处时期的虚拟资本进行研究,总结了虚拟资本的资本化理论。希法亭对帝国主义时期的股份公司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创业利润"理论。希法亭的"创业利润"理论是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的资本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组织研究是组织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更好地理解非正式组织的相关内容对于有效地解决非正式组织的问题具有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意义.借助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非正式组织进行分类所产生的类型有:积极型、兴趣型、破坏型和消极型四种.在此基础上探讨对非正式组织实施有效管理的相关措施有: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理解并接受非正式组织;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注重非正式组织中的关键人物;加强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沟通.  相似文献   

11.
人力、物质、货币等"有形资本"并不是万能的。而道德这种无形的"社会资本"在经济领域中能起到有形资本起不到的独特作用,能促使有形资本保值、增值或超增值。道德是一种有利市场经济运行的"超增值资本"。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是改交农民弱势地位的关键,而农民增收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马克思的资本文明思想为此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目前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要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好的资本收益,因此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培养新型农民;改革农村金融,激活民间资本,利用资本文明这一手段发挥一切要素的潜能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地方治理不仅仅要受外在显性因素的影响,还同其社会基础密不可分。因而,作为一种方兴未艾和具有现实生命力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资本理论可以成为地方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但是,对社会资本之于地方治理的研究,不能三步并成两步走。忽略对社会资本对于地方治理重要价值的分析,而直接开出所谓的社会资本培育"药方",未必管用有效。社会资本对于地方治理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它为地方治理培育理性的参与主体、提供基本的运行机制、构建必备的参与网络。不过,在明晰社会资本之于地方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不能被所谓中国式的"社会资本"所误导。对于当前中国的地方治理而言,需要的不是"关系资本",而是需要崇尚信任、尊崇规范和注重公共参与网络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4.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资本主要是作为"可感觉物"而存在的,这实际上是对资本的"物质化"和"实体化"理解,它只抓住了资本的"躯体",而忽略了资本之为资本的"灵魂"——物质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深入到历史的维度当中,既抓住了资本的"躯体"(物质内容),又抓住了资本的"灵魂"(形式规定),最终把握了资本作为"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物"的充满张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进而破解了"资本拜物教"之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由"自体"到"自反"的发展趋势,从而开辟了一条"超越资本"走向自由解放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资本主要是作为"可感觉物"而存在的,这实际上是对资本的"物质化"和"实体化"理解,它只抓住了资本的"躯体",而忽略了资本之为资本的"灵魂"——物质表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深入到历史的维度当中,既抓住了资本的"躯体"(物质内容),又抓住了资本的"灵魂"(形式规定),最终把握了资本作为"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物"的充满张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进而破解了"资本拜物教"之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由"自体"到"自反"的发展趋势,从而开辟了一条"超越资本"走向自由解放的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16.
田强强 《学理论》2023,(5):27-30
《资本论》第二卷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研究资本在循环中不断地依次采取和抛弃的各种形式及其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资本形式的循环说明,资本运动必须保持紧密相连的循环运动状态,保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的周转说明,不仅资本流通要继续,而且要相互交叉地继续,以保证资本流通过程中的生产和流通特别是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流通不被中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说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运动必须在货币资本的作用下保持紧密相连的流通运动状态,提高劳动价值,保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陈清泰 《求知》2000,(8):42-42
新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民营资本当先锋;第二,要不要利用国际资本;第三,要不要改正现有规则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是资本运动中的两种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二者的内在联系表明,资本社会化就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资本社会化始终是为维护和巩固资本的统治地位服务,因而它不会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资本社会化的过程将会在客观上为未来新社会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对资本社会化本质的充分揭示,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何劭玥 《学理论》2009,(14):69-70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现代化因素日益增长,传统文化在与全球化文化的交锋中日益被边缘化。本文试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内涵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本,并从文化资本再生产和文化资本转换的角度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数字劳动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视角看,数字劳动的产生和扩展是嵌入在当代资本形态的数字化转型之中的,其本质是数字资本将人的数字化活动及其产物进一步改造为社会再生产的中介环节,使资本扩张与主体生产建立更为紧密的关联。数字劳动异化意味着资本权力借助数字技术更隐蔽地渗入社会关系和生命过程,深层规范着人的欲望和个性的再生产。扬弃当代资本主义中的数字劳动异化既不能通过放弃数字技术的应用来实现,也不能通过技术加速的方式来完成,而是要将技术治理和资本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更新主体的劳动观念、规范数字技术应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