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青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其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分析农村青年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代教育环境下农村青年受到不同程度的多元因素的影响,造成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差异性,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西方文化思潮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多维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应当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育具有社会主义现代价值观的主流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文化生态中,增强中国文化认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增强文化认同,就是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其它社会思潮、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浩威 《学理论》2012,(29):188-189
后现代文化是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思潮或观念形态,是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和扬弃,大学生青年文化深受其影响,但它却为研究当代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提供全新视角。因此,积极探索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策略,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90年来,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特别是爱国青年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弘扬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本刊推出“弘扬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正确价值观”特别策划,以深入探讨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深刻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当代青年大学生又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力军。所以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未来,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背景,深入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内部展开调查,分别对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他们对文化的自我认知等情况开展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理论指导实践,最终目的在于宣扬和深入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也随之而来,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引起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反思,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稳定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4)
多元文化伴随经济、政治全球化冲击我国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部分大学生群体出现传统文化认同危机。"中国梦"具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它赋予传统文化认同新鲜活力,并通过中华民族共圆中国梦的实践活动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注入正能量。用"中国梦"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塑造新型媒体,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可有效消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认为 ,对西方文化必须采取开放态度 ,吸取它们的先进与合理成分 ,同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 ,才能振兴中国当代文化和国力。  相似文献   

10.
加入W TO,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面对西方文化经济的强势地位,要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在融合中体现其特征与优势,必须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适应性,认真研究并处理好教育决策与行政决策、决策权与决策知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曾楠 《理论导刊》2014,(3):85-88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文化的律动是价值认同的生成条件与韵脉。审视文化多元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呈现主流文化退隐下教育导向模糊、"三俗"文化泛滥下教育引力式微、他者文化僭越下教育内化受阻的困境,也承载着比较、对话、互动情境中核心价值观要素确证与完善、认同建构与提升、内化理性与自觉的机缘,在此境遇中,注重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意识形态的指引、主体认同的确立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国式路向。  相似文献   

12.
孙川 《学理论》2015,(2):243-246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中华民族近两百年的追求和梦想,融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彰显了"以人为本、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是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信念在当代的延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凝聚力,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向心力,是引导亿万国人为实现梦想而共同奋斗的感召力。对于东方学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是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的动力,更是"东方精神"的深厚底蕴和强大依托。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2)
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进取精神、仁爱精神、包容精神、爱国精神、求真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提供了丰富营养和教育案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包括:加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4.
坚定文化自信,最关键的是明白自身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优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包容性和君子精神;革命文化对腐败的抑制、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的优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解决当代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显著的优势,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建构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渊源。可通过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相关阐述,阐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意义,就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塑造正确价值观、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进行价值挖掘,提出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文化自信的一元指导和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但从全球角度看,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冲击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从我国社会发展看,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多元化发展淡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从高校教育看,急功近利的"实惠"教育弱化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要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使他们成为有志青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爱国的价值准则,体现了对人的社会性的深刻认知,而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具有启发意义。爱国以个体人格的修养为基础,其逻辑是爱自己进而爱他人和国家;爱国是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意识及其天下为公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政治认同的出发点;爱国也是以返本开新的方式对自身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底蕴,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革命文化衍生出来的革命战士不屈不挠,顽强抵抗的英勇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砥砺前行的精神食粮。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西方文化的过分崇拜和过度消费,革命文化功利化严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革命文化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加强其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既有助于宣传我们的优秀文化,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通过分析当下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结合对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不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倾向的解剖式研究,提出了树立正确与高尚文化价值观的必要性,并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初探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正确发展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历来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重视青年的培养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青年的重要论述,其中结合自身成长发展经历,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青年观论述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青年观论述。本文从历史角度即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历史来源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