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晶 《学理论》2014,(33):274-275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下,加强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便成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和谐发展、顺应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必要手段。注重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望利于目前高职思政课队伍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5)
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不能只关注人才培养,而是需要弥补当前在管理制度层面存在的不足。法律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赖于高职院校为之量身打造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多渠道培养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逯扬 《学理论》2012,(19):235-236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社会和职业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探讨和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推进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8)
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保障高职院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文章依据"双师双能型"教师提出的背景,从制定并实施专项发展规划、规范与完善运行机制、探索与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几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3)
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校企合作共享机制,创新培训载体和基地;转变观念,建立健全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健全专任教师准入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它的改革与发展关键是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呈现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教师梯队的组建办法与原则。教师梯队建设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8)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双师"认定标准不一致、教师队伍结构单一、教师培养制度不健全以及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如下: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训培养制度;建立健全评价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本质是高职高专教育能全面实施实践性教学模式,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需从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加强学校与公安一线实践基地的合作,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从公安一线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待遇、考核、聘任等方面着手,由此才能实现培育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艳 《学理论》2013,(18):253-254
高职学制改革引发了很多对于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思考,这也是提升高职教育理念的好时机,从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发展战略等几个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加强对高职特色的理解和对高职定位的认识,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更好地完成高职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意义体现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变革、推动学校效能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影响校园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形成。教师文化建设应凝练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学校精神,建立具有人文特色的制度文化、塑造自然的合作文化,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1.
朱敏 《学理论》2014,(26):290-291,294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高职院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有利于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新形势下促进高职院校长远发展与办学实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推动廉洁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从奥林匹克精神教育视角入手,研究高职廉政文化建设与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旨在为高职廉政文化建设增加内容与方式,推进高职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0)
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有一些基本的节点都不能绕过,而这些节点就是我们确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坐标,也是我们研究和考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维度。文章从"高"与"职"的内涵维度、"传统与现代"的时间维度、本土与世界的空间维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价值维度论述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视角,以期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松 《学理论》2013,(20):345-34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进程的加快,教学质量的跟进与提高已然成为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传统的师资建设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因此,各类院校都在努力构建更加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师资队伍。相应的解决对策: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准;重视教师的培养,构建高素质教学梯队;竞争、聘用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向玲 《学理论》2010,(26):240-24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办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教师队伍却存在诸多问题。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开展调查和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ESP是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建设一支合格的ESP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ESP教学的关键。在分析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ESP师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大学英语教师基本情况,提出了由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发展的可行性。同时,在语言教师学习理论和ESP教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作者提出了一种三阶段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努力探索师德建设的内涵、途径与方法,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应把师德建设作为自身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张向前 《学理论》2012,(16):228-229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选聘不严格、培训体系不规范、职责错位和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要通过构建系统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6)
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实现突破性发展的有效方法。抓好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坚持"三步走"战略。即纳入教师编制,配足军事教师数量;实行分类管理,提升军事教师素质;推动学科建设,形成军事教师梯队。  相似文献   

19.
“三师型”教师:高职教师素质“双师”化的发展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波 《学理论》2010,(11):233-235
高职生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生存质量。高职院校应从提高教师素质、调整课程结构、加强职业指导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教师素质的"双师"化向"三师"化发展,是应对的重要策略,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从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师专业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教师素质"三师"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三师型"教师的途径与措施,旨在促进高职教育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认真、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增强科研力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是服务地方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效、周到的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还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科研管理工作不受重视;科研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效率低;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配合;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基于服务视角,高职院校应当创新科研管理模式,重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搭建有效的科研管理平台,建设科学的科研管理队伍,从而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质量,促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