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8)
孝位于诸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把传统孝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并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孟彦乔 《学理论》2013,(15):78-79
孝文化教育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更永恒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的不科学,导致大量不孝的现象。我们必须要吸取中华孝文化的精髓,剔除其封建糟粕,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涵;剖析当今不孝现象的成因,并加强以孝文化教育为基点的感恩教育,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给家庭结构带来很大的变化,这对现代社会的孝文化是极大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常发生儿女不关心、不孝敬甚至虐待、不赡养父母的现象,这表明现代社会人们的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思想道德方面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在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的不孝行为,就反映出高校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4.
冯静静  刘晨晨 《学理论》2012,(29):257-258
我国孝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然而近百年来,孝文化几遭否定和批判。辩证看待孝文化,挖掘其在当下有意义的方面,并使之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大学生的孝道观: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对当代人孝道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0)
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国的孝文化之"孝"最本真的含义便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生命价值的追寻。通过对传统孝道文化与生命教育内在一致性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深入分析传统孝道文化视野下重生、孝亲、治平、道德精神对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以期从这四方面着手提高当前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2)
新农村孝文化的建设对于维系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但因来自经济、社会、历史、家庭和农民个人的原因,新农村孝文化的建设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新农村孝文化建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孝文化传承断层;二是代际结构突显;三是感恩教育缺位;四是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孝"贯穿于儒家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内涵。"纪孝行"章是古人对"孝"的践行的基本规定,对其进行解释是有效引导当下人们去践行孝悌观念的前提。新时期的孝道教育应该具有时代性、懂得去伪存真,确保我国文化精髓的优良性。"孝"的教育要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从思想和行动上出发,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不断传承,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凌 《青年研究》2004,(11):38-4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孝道价值观的调查 ,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在中国传统和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之下 ,孝道价值观的四个方面 :尊重父母、履行子女对父母的责任、爱父母以及报偿父母。大学生孝道观的新特点是 :提倡基于亲子之间的平等的孝 ;重视对父母的精神赡养。  相似文献   

9.
范启标 《学理论》2013,(3):142-144
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孝道是中华伦理道德体系的起点,也是诸德之首,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孝道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根基。通过对孝道概念的分析和孝道的发展的研究,从而探讨了新型孝道的核心内涵,旨在为开展孝道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晓艳 《学理论》2012,(32):286-287
孝道,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倡导并遵奉的一条重要伦理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它在提升当代人的道德修养、形成和谐的伦理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传统道德却在当代大学生们的身上出现了相当大程度的缺失,他们没有了解"孝"字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对于孝道的认知及践行,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不孝父母的现象屡屡见报,在社会上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学生孝道观的缺失让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孝道观构建的重要及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9,(11)
"因孝行孝"的特点是本于血缘而产生的自然亲爱和基于本能的报本反哺。孔子对事亲时"敬"意的强调和朱子"善事父母"的注释,都意在揭露儒家意义上"以仁行孝"的"孝"之意。就偏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仁"是具于心之性,"爱"是仁之发于情,"孝"是性之现于事,因此,"仁"与"孝"是体用、理事关系。就专言之仁与孝的关系而言,"义"是对于孝的恰当决断;"礼"是恰当决断的实施方案;"智"是知何以为"义"、知当如何循"礼";"信"是将仁、义、礼、智通过事亲、从兄、知二者、节二者的方式来落实。故而,儒家意义上的"孝"是要以"仁"为衡准和指向,通过"孝"来实现"仁"的大孝。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和自然法分别是中西文化的优秀典范具有众多科学内涵要素,理念融合和价值契合处于主导地位:孝文化是中国(东方)传统文化的核心浓缩;自然法是欧美(西方)法律思想的精髓提炼。孝文化有自然法渗透,契合自然法思想,自然法中有孝文化基因,既丰富孝文化的创新内涵,又为自然法思想提供创新作为领域。  相似文献   

13.
林丽娟 《学理论》2014,(1):156-157
儒家"孝"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中国人的根本价值观。一度"孝"文化被当作封建糟粕而受到遗弃,传统孝文化经历了一场灭顶之灾。改革开放后,纠正了那种以"孝"为封建糟粕的观念。但是西方家庭模式与家庭观念也影响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使得传统"孝"文化再一次受到严重的冲击与颠覆。所以,倡导"孝"文化的回归,发挥其积极因素的作用,对于人们自身修养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倩  刘友田 《学理论》2010,(27):46-48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但"孝"却被他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孝"是治国施政的基础。在孔子看来,孝绝不仅是一个道德概念,还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准则,纬书说孔子有言: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孝"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生活有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数千年来由孝文化潜移默化所积淀的道德观念习俗,在今天仍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多维思考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不仅是坚固社会廉洁建设根基的现实要求,也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高校应从教育制度、教育主体、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四个路径入手,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拓展廉洁教育主体领域,努力搭建廉洁教育创新平台,有力彰显大学生廉洁教育时代特征,着力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琛 《学理论》2014,(6):146-147,166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儒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内核和首要精神,被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推崇并遵奉为最基本的道德伦理与做人原则。传统的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则更是植根于儒家孝文化之上的社会。为了更好地把握儒家孝文化研究的脉络及如何实现儒家孝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价值,将从研究时点、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儒家孝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二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三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  相似文献   

18.
翟屿潼 《学理论》2013,(18):382-38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大学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共同实现中国梦十分重要。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吴惠琳  杨欧  刘磊  杨静  席颖 《学理论》2011,(1):323-324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大学生生命困顿时期的导航灯,生命自主性、生存信念、生命价值及生命责任感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生命教育基础化、美育化、实践化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许多高校正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以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南昌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为例,从创业教育有效机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保障系统,创业教育素质培养平台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创业能力培养模块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自主特色,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环境仿真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建构与运行进行一定的学理思考。以期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依靠创业教育带动学校高质量就业,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