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一般与社会主义资本杜万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区分了资本所经历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和资本主义时期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在整个《资本论》中极其科学详实地论述了资本主义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运动总过程的各种具体形式,为我们认识商品经济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10)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最终的灭亡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对他所处时期的虚拟资本进行研究,总结了虚拟资本的资本化理论。希法亭对帝国主义时期的股份公司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创业利润"理论。希法亭的"创业利润"理论是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的资本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又称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亦称唯物史观。《资本论》书写的学术使命在于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资本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等,这表明《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著作,还是哲学著作,具有唯物史观意蕴的哲学著作。从"资本"或"资本主义"应该"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或资本逻辑不是资本正义的现实展开而是资本异化正义的现实揭露。从"为什么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于能够满足剩余价值榨取的资本逻辑。从"未来是什么"的唯物史观逻辑视域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资本逻辑充分展开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我们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界限,把它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与后期。前期资本主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自由资本主义。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资本论》描述过的原始积累时期:生产力激剧发展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和十九世纪末开始的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三个阶段。当前需要解决的—个重大理论问题是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即我们说的后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虽然一个世纪以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只要认真观察、不加任何主观因素,就不难看出,后期资本主义仍然重复看前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原始积累时期:后期资本主义的激剧发展时期和我们现在尚未看到的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三个阶段。本文着重就后期资本主义的各个阶段作概略  相似文献   

5.
资本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思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维度。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扩张需要文化的辅佐,文化发展需要资本提供动力,这既表现为资本的文化逻辑,又表现为文化的资本逻辑,两者在发展逻辑上呈现出相融共生的特点。必须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上是由资本掌控的,即它是以资本为原则的,资本逻辑就是它的发展逻辑。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宰制文化,必然导致社会陷入普遍的异化和拜物教之中,人的精神意义和生活价值也会随之物化。因此,随着文化权力的终结,资本权力也将终结。以追求意义建构为目的的文化,完全可以在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中为人类的存在和价值赢得空间。但是,文化的资本逻辑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永远只能做资本的"奴仆"。只要"资本"主导整个社会,资本主义要真正实现自身的超越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正确审视资本与文化的关系,在制度的层面为其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经历了三次变革,随着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也在相应变化,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资本主义形式。为了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相应有过三次较大的调整,即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再到国家垄断资本的转化,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调整表现出在其自身范围内有过两次“部分质变”的情形。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次“部分质变”,使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日益强化上层建筑,特别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调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于天宇 《理论探讨》2023,(1):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部分将资本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并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因此,资本家的私人消费也就成为对他资本积累的掠夺。这使得资本家必须履行其“主动轮”身份的义务,在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不断轮转,并带动作为“从动轮”的劳动者。马克思“主动轮”的比喻揭露了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主体的“齿轮”本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机制下,资本实现了全方位的自由,而主体则被迫陷入自由陷阱,失去自由。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主体空场,即人的主体地位沦陷,全体人成为维持资本机器运转的齿轮。在此意义上,资本权力已然取代了全体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场。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无限增值性必然要求其寻求在政治生活中的利益代言人与保障者,这便是资本权力化。在资本权力化背景下,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生活在政治制度、政府机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呈现异化现象。这些政治异化现象的根本启示:突出公共权力的人民性,遏制资本的权力化。  相似文献   

9.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的经典文献之一。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斗争需要,通过汲取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马克思创作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在这篇文献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相关范畴,论证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的关系。以雇佣劳动与资本对立关系为基点,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阶级剥削的秘密及其对人类劳动本质的背离。《雇佣劳动与资本》衔接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批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宣扬的“无产阶级逐渐消失论”具有时代意义,对我国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2)
大卫·哈维在对"空间问题"的研究中发现,"空间问题"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运行的必然结果,因此对"空间问题"的研究必须深入资本主义的资本逻辑之中。大卫·哈维发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社会问题已经由阶级对立问题转变为资本的"过度累积"问题。面对资本的"过度累积",资本主义通过"时空修复"的方式缓解了危机的爆发,但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在修复的过程中引发了"不平衡地理发展""新帝国主义"实践等消极的后果,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反对资本主义的浪潮,完美地诠释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呈现有快有慢的低速增长,从发展趋势看,预计今后若干年仍呈现这一态势,因此,资本主义体系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二次大战之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总是呈现时儿繁荣,时儿危机这一大起大落的景况。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低速增长,资本主义体系相对稳定如何看?经济理论界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有的认为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的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作用,有的认为是资本主义剥削手段改进引起的。以上几种分析,从各个侧面看,不无道理。但仔细分析,便觉得过于笼统,并未揭示其现实的根基。只有揭示当代资本  相似文献   

12.
王巍 《理论视野》2014,(1):41-45
在马克思哲学视域中,资本所具有"生产要素"与"社会关系"的双重含义衍生出资本的广义与狭义的双重逻辑,这双重逻辑又必然产生双重作用。从总体上看,可以从"维度"和"领域"两个方面把握资本逻辑的不同表现形式。在维度上,可以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把握资本逻辑;在领域上,资本逻辑在政治、文化、社会和哲学诸领域有不同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发展形态嬗变导致资本的形态及其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不尽相同。在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分析范式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两大部类协调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调和和资本主义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原因的钥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周而复始运行的关键。基于这一理论,马克思揭示和创立的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思想,对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是资本运动中的两种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二者的内在联系表明,资本社会化就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资本社会化始终是为维护和巩固资本的统治地位服务,因而它不会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但是,资本社会化的过程将会在客观上为未来新社会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对资本社会化本质的充分揭示,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鲁从明同志《论现代资本主义处于社会资本主义阶段》的文章,我以为该文的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该文提出要跳出“帝国主义”的框框看当代资本主义,但作者所归纳的当代资本主义六个主要特征,是否能够取代列宁所揭示的帝国主义垄断的经济实质并科学阐明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新阶段呢?被作者当做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实质的资本社会化决不是当今世界所出现的特殊现象。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指出个别资本正在变为社会资本,资本家阶级不能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把大量生产资料变为股份公司所有,甚至部分变为国家所有。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哈维资本帝国主义理论的分析,针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强调资本帝国主义是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形态,权力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进而对其理论进行理论性的说明和评价,分析了资本帝国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17.
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没有改变,但资本的增殖形式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的私有化以及股权分散化的进一步发展。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接从属关系随着工人持股而加深,进一步掩盖了劳动者受资本剥削和奴役的地位和程度。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们之间不是淡化而是强化了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愈合的伤口。  相似文献   

18.
对资本主义共同体的诊断是马克思洞察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从四个维度对资本主义共同体进行诊断:从国家共同体看,资本主义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只是打着共同利益的旗号维护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徒具共同体的外表和形式;从货币共同体看,资本主义货币共同体是一个由交换关系结合成的弱共同体,它是一切人赖以生存的实体,作为一种外在的、偶然的东西独立于个人;从资本共同体看,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凝结为一个强大的共同体,通过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使单个的劳动者锁在资本共同体上,成为资本增殖的一个环节;从自由人联合体看,资本主义政治共同体、货币共同体和资本共同体都不能保证个体自由的真正实现,反而是个体自由实现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测,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而且有可能在几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历史发展超出了他们的预料,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比较低的俄国取得了胜利,原因列宁已经作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也取得胜利,这更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没有预料到的。革命胜利以前,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尚在低级阶段。当时虽然有上海这样在亚洲屈指可数的资本主义大城市,但在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之下,占支配地位的是帝国主义资本,不是民族资本。除帝国主义资本外,还有依附于帝国主义资本的官僚资本,它们共同排挤民族资本,所以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无力。中国当时已经有5亿人口,其中90%是农民,他们仍在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之下,忍受各种封建剥削。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资本勾结农村中的地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对待资本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资本主义二重演绎的时代,资产阶级学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有鉴于此,马克思从资本作为依托物反映一定社会历史关系的经济形式这一观点出发,深刻诊断出资本式生产实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颠倒反映。资本因不可克服的超越界限与制造界限的冲突,给经济社会良性运转、人与自然友好共生、人的全面发展等带来深重危害。人类既可选择维护资本逻辑的“消极式”扬弃资本路径,更可采用牵引资本服务人发展的“积极式”扬弃资本路径。重视并利用资本文明成果、辩证应对资本二重作用、熟谙资本扬弃的多元性和共同性,分别是马克思资本批判与扬弃思想启发我们对待资本的总体态度、基本思路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