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雷 《学理论》2008,(18):64-65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现的确立历程也是逐步凸昱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进程。发展应以人为本,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发展历程中成败得失的经验而形成的共同认识。以人为本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一方面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难题,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坚持制度创新与以人为本。制度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以人为本是目标和价值取向,制度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制度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历史演化、时代内涵及终极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以人为本 ,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 ,这里的“人”是一个包括弱势群体和“未来人”在内的“大写的人” ,这里的“本”指的是“社会发展之本”。以人为本以关注人的利益、倡导民主和平等为基本原则和行为取向 ,同时要求人们用“人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待世界 ,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互动和人性关切中实现自然与生命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黄钢 《党政论坛》2012,(11):40-41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凸显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人性目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与“物性标尺”相统一的人本身目的的实现过程,是以物的必然性的扬弃为基础的人的发展可能性的实现过程。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本为何人”。考察社会发展的“本人史,”有从“神本”、“资本”到“人本”的趋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要挣脱传统家长制的人身依附、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人本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6.
梁新颖 《学理论》2009,(4):9-10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以人为本是主体的中心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把以人为本思想提到战略指导高度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管理绩效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距离,与人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也不相称.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对以人为本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解决的途径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在理念定位、角色定位、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和方法选择等方面坚持和回归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命题不仅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一致,也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相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注重制度的创新和精神战线的整合,抑制并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能力和效率的协调与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盖东芳  崔月政 《学理论》2009,(15):24-25
西方现代性给人与社会带来的问题和灾难的反思,是过去社会发展的批判和反思,是一种对人类发展命运的深层次关心。后现代主义包含着关于发展的观点:倡导创新、崇尚非理性、强调稳态经济,这些观点与当前我们正在学习的科学发展观中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后现代主义科学发展观思想,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余瑾 《学理论》2013,(16):197-19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创高校思想工作新局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乔雪艳 《学理论》2011,(29):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是指将人看作社会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以人为本的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加注重个体价值,即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和谐的品德和性格,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趋向自由全面地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内在规定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必须向养成教育转变,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因材施教,并且要注重主体间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心鉴 《理论探讨》2004,23(5):10-13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的最高境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丰富内涵,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一个重大的现实任务,是在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注重提升人的素质,建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三个维度,即理论支撑、历史含量和实践基础,既坚持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也深刻地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任辉 《理论导刊》2007,(1):76-77
成人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内涵,在工具理性社会中功利主义、理性主义、人力主义价值导向下,人文价值失落给成人教育带来了困惑,应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指引下,强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应该走文化内涵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和根本使命。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为主体,社会发展应该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应该和谐一致,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极其尖锐、不可调和的,只有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实现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自然成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长期以来,偏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不乏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发展问题上,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这说明了发展中还存在着目的不明确、偏离以人为本的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有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一是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全面、协调发展中包含了适度发展的要求,三是要注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全面理解现代化。科学发展观触及到很深层次的问题,要落实它首先是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7.
王艳 《学理论》2013,(21):113-114
企业管理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如今已进入以人为本的管理阶段,"企业即人"的企业理念彰显"人"在企业中居核心位置。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的内涵,企业应该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怎么做到以人为本,并且运用到日常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才国 《理论探索》2007,23(1):18-20
“物化”似乎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结果。它的不断膨胀和物化关系的普遍化,严重侵蚀着社会机体的健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克服和超越物化的羁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共建共享"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人的重要文化生存样态,其多样化差异是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追寻。他们的探索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思维的倾向性来讲,其探索路径依次经历了偏重于人的同一性的求同思维、侧重于人的差异性的求异思维、强调人的同一性与人的差异性相互统一的协同思维、突出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来建构和谐社会的和谐思维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