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关系演变,管窥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东盟实施多边外交战略,采取多头下注和风险对冲等策略,在大国间开展平衡外交。东盟为提升多边外交的有效性,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通过主导多边合作机制增强与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关系,加快实施海洋安全等各功能领域的行动计划,扩大和其他地区国际组织、国际机制之间的合作,提升其在亚太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影响力,从而将以东盟为中心的点线体系结构构建成立体多维的体系结构。但东盟在大国间摇摆、内部协调不一致等问题会影响东盟多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在亚太地区大国均无力建立区域霸权的格局下,东盟虽无力解决大国间的纷争,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国紧张关系升级,发挥亚太地区国际关系过渡期的稳定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东盟地位的增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作为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它一方面正在成为东南亚十国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并在该地区的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地区国际组织的形式来处理与主要大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从而以其特殊的地位影响着亚太地区形势和政治格局的变化。随着东盟扩展到东南亚10国,东盟对亚太地区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其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和对外政策的走向也将对亚太地区的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稳定而中立的东盟,将是亚太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亚太格局视角下俄罗斯的东南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随着俄罗斯国家定位的变化,其对外战略相应发生调整,亚太地区成为基本方向之一。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外交的平衡性和多向性不断加强;在其亚太战略中,东盟被看作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的重要支点。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东南亚是大国竞逐的重要对象;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以加强对亚太地区事务的参与。而在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俄罗斯被视为制约其他大国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略论东盟在未来亚太格局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7月,东盟成功地接纳了越南,并决心在2000年前让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都加入这一组织,从发展的趋势看,东南亚一体化即将成为现实。随着东盟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安全机制的确立,在21世纪初期,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继美、中、日、俄之后的重要一极。 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是东盟成为亚太新一极的基础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国际行为主体发挥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强弱。以实力作后盾的东盟有希望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90年代以来,东盟各国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以GDP年均增长速度为例,从1991年至1995年,新、马、泰、印(尼)、菲、越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了7%,预计今后几年东盟各国的平均增长率仍然保持这一水平,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995年东盟7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867亿美元,人均约1560美元。争取加入东盟的老、柬、缅三国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率也都超过了6%。目前东南亚10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  相似文献   

6.
东盟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区域集团之一,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东盟对外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主导东南亚事务、争当亚太一极、扩大世界影响",实现东盟由"地区"走向"世界"的战略蓝图。这一对外战略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东盟在本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由于当前东盟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其他大国在本地区的角逐和竞争,东盟  相似文献   

7.
冷战的结束为东盟组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与亚太地区大国的交锋中 ,东盟灵活利用“大国平衡”策略 ,主动平衡和利用大国 ,谋求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并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小国能起大作用”的杰出才能 ,出色地发挥了地区安全的“杠杆作用”,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组织。然而1997年由泰国货币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使东盟经受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衰退 ,并导致了东盟内部的一场政治危机。这一危机迫使东盟对其外交政策作相应的调整。一、危机的影响1.危机使东盟地区抵御力(RegionalRe silience)减弱…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亚太地区政治力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大国集中;二是中小国家联合。世界上最有影响的7个大国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它们是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这4个大国加上东盟构成当今亚太地区5大政治力量。它们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及其相互关系都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亚太地区局势的发展和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东盟印度洋—太平洋展望》的出台基于国际环境变化与东盟自身的发展,受内外多种力量的驱动,其提出旨在加强与巩固东盟的"中心性"地位,以加强和优化东盟主导下的多边合作机制来促进区域合作及以此应对大国战略竞争与国际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未来,《东盟印度洋—太平洋展望》的落实面临着多重机遇和挑战,并将给自身与地区带来一定影响。对中国来说,《东盟印度洋—太平洋展望》在总体上来看是积极的,也势必将构成未来中国与东盟加强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东盟崛起与中国东盟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冷战后国际格局的转换过程中,国际舞台不断出现新生的力量,催生多元结构的形成和多极体系的发展。在亚太,东盟以其组织的不断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日益成为该地区不可忽视的一极。东盟的崛起与强大,对亚太的邻国形成新的影响,使之面临如何调整与东盟关系的问题。未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趋势已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新课题。一、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合作与友好:中国与东盟关系重构的基石作为同处亚太的中国与东盟各国,无论在文化传统、经贸往来,还是在地缘政治方面,关系都十分密切。在构筑二者未来关系时,我们应首先看到彼…  相似文献   

11.
经济因素是目前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基本因素。经济迅速增长和国家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及政治上多元性特点,使地区政治格局表现出大国关系与朝鲜半岛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问题相互交融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中、美、日、俄四大国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恰恰在这里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东盟的崛起和向大东盟方向发展将对大国关系和整个亚太地区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盟成立40年来,在维护地区政治、安全、经济秩序和扩大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国际形势和地区格局的变化以及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和复杂关系,要实现“东盟共同体”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东盟宪章》的签署,将对东盟应对内外挑战、促进组织发展、加速地区一体化、发展与大国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发生明显变化:在亚太战略格局中丧失了前苏联的主导地位,成为起平衡因素的地区大国;在亚太的大国地位亦有动摇;对亚太地区的依赖加重。 俄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采取了如下政策措施:全面恢复和发展同亚太各国的关系;保持和巩固该地区相应的军事潜力;积极开展同亚太国家的安全对话;大力推行经济外交。 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虽已弱化,但支撑俄成为地区大国的基本框架和实力因素并未消失,随着俄对亚太地区政策的调整,俄的政治影响将有望增加,俄罗斯作为重要的平衡力量,对亚太战略新格局的形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的变动,美、日、俄、印、澳等亚太大国纷纷加大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东盟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积极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东盟与大国的战略博弈对中国周边安全稳定、中国与东盟关系以及中国与上述大国关系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盟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东盟的崛起及其影响,是近期学术界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及其影响更加令人关注.能否对东盟的地位及其影响做出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估,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地看待和预见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亚太大变局中的日本当前,以朝鲜半岛局势转圜和中美大国博弈加剧为标志,亚太地区格局正在酝酿深刻变化,区域政治安全经济秩序面临重塑。日本作为区域传统大国,在这一轮大变局中不甘充当配角,但迄今其作为有限,难掩战略焦虑。目前,日本亚太战略面临多重挑战。(一)中美之间如何抉择。随着中国加快崛起和影响不断外溢。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亚太地区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东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盟的崛起是在过去的30年间逐步实现的;如今的东盟在国际事务特别是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拟对东盟在冷战后亚太地区多极化政治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作一基本分析,以加深我们对东盟这个区域合作组织的认识。一、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力量格局变化的基本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至90年代初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世界形势的发展总体上来讲受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所左右,前期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后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因而,…  相似文献   

18.
一、“大东盟”形成的背景 “大东盟”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内、外部等诸多因素,是冷战后东南亚地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东南亚国际格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原来分属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的东盟和印支结束了集团对抗的局面。政治缓和、对话取代了紧张、对抗,军事对峙让位于经济和安全的合作。和平与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前苏联的解体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收缩,使这一地区出现了“大国势力真空”,引起东盟国家的忧虑和不安全感。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使东盟国家徒增担心,害怕中国强大后军事势力会南下填补“力量真空”,从而诱发地区性冲突。因此,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吸收印支三国和缅甸入盟扩大组织,建立起一个政治和安全的缓冲区,增强抵御“中国威胁”的力量,并抗衡美、日、印度等大国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以求得东南亚地区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此外,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区域化和集团化。这对于长期依赖西方市场的东盟来说是很不利的。东盟为了维护本身利益,不得不考虑建立包括印支三国和缅甸在内的某种联盟,以便与其他区域集团和大国相抗衡。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实主义学派的奠基人摩根索认为在地区权势的较量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大国的立场”。亚太地区也不例外,其地区安全也有赖于中美日俄及东盟四国五方的平衡与互动。就目前各国的安全观念看,以中俄东盟为一方的安全观念在冷战后已发生了变化,提出了一种新安全观念;而日美两国则受冷战思维影响较深;其他则属于冷战思维与新安全观影响相似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因此,亚太地区两种并行的安全观念在构架本地区安全格局问题上不断进行着互争与角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亚太大变局中的日本当前,以朝鲜半岛局势转圜和中美大国博弈加剧为标志,亚太地区格局正在酝酿深刻变化,区域政治安全经济秩序面临重塑。日本作为区域传统大国,在这一轮大变局中不甘充当配角,但迄今其作为有限,难掩战略焦虑。目前,日本亚太战略面临多重挑战。(一)中美之间如何抉择。随着中国加快崛起和影响不断外溢,长期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