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急性胃扩张病是一种急性不消化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胃扩张又有气胀性和食滞性两种。该病多见于家畜,特别是马属动物。关于毛皮动物的急性胃扩张病,国内国外也有论述,病因多为饲料不良和饲喂过量引起。笔者对兰州某狐场发生的仔狐急性胃扩张病因调查中发现,水质硬度过高是引起仔狐急性胃扩张的诱因,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一)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患病仔狐腹围增大,肷部叩诊声如鼓响,呼吸促迫。有的回头看  相似文献   

2.
减压抽取法治疗马食滞性胃扩张马属动物原发性食滞性胃扩张是由于过量食入玉米粉、麸皮、豆粉等难消化、易膨胀发酵的饲料后饮水或立刻使役所致的一种急性病。病畜表现不安,呼吸迫促,胸前及时后出汗。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在数小时内因心力衰竭或胃或膈破裂而死亡。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马动力性疝痛病占我场疝痛病的99%以上,包括胃扩张、风气疝、便秘疝、痉挛疝。我们共治疗这类疾病861例,死亡2例。现将治疗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提高疝痛病的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治疗开始时,确诊疾病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鉴别是急性胃扩张还是其他疝痛,因为当马患急性胃扩张时不能投给大量药物。根据马的饲喂情况、临床症状以及插入胃管检查,即可确诊为急性胃扩张还是其他  相似文献   

4.
兽医文献中对牛瓣胃秘结(百叶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牛的瓣胃扩张却无专文介绍,而后者并不鲜见。笔者从1964年初至1988年底,共诊治瓣胃扩张病牛35例(不包括真胃积食和十二指肠阻塞等继发的瓣胃扩张),治愈29例,死亡6例。(一)发病情况及病因 所收治的35例瓣胃扩张病牛,最小者为2岁,大多为青壮龄牛,公母牛均有,春季发病较多。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状况较差、饲草过于粗劣、精料过少或缺乏、使役过重或劳逸不均、饮水失宜、气候突变、牙齿缺陷、创伤性网胃炎以及瓣真胃间孔器质性病变等因素有关。(二)发病机理 在生理情况下,瓣胃的蠕动比较缓慢而有力,它的收缩常和网胃紧密配合。当网胃收缩时,网瓣胃间孔开放,瓣胃舒张,内部压力降低,于是一部分食糜由网胃进入瓣胃,移入叶间,多余的液体,被挤出流入真胃,其余的食糜羁留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属动物肠阻塞、急性胃扩张、急性结肠炎、急性肠炎、脑炎、破伤风、难产、烧伤等3821份病例的临床研究,检查出1120例急性心衰竭病马;对牛的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瘤胃酸中毒、重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犊牛病毒性肠炎、流感、烧伤、难产等1991病例的临床研究,检查出194例急性心力衰竭病牛,总结提出牛马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使马的急性心力衰竭治愈率达40.27%(451/1120),牛的急性心力衰竭治愈率达42.49%(96/194)。  相似文献   

6.
1970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牛真胃疾病34例(其中真胃炎 23例、真胃炎伴有溃疡出血的6例、继发真胃扩张而造成阻塞的2例、继发肠炎的3例),治愈率达85%。  相似文献   

7.
从1965年以来,我院曾用油当归对105例马属动物的食滞性胃扩张进行治疗,治愈99头,治愈率达95%,现将其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原因:饲喂不易消化的麦秸;饲喂过多易发酵膨胀的青绿苜蓿;偷吃大量的精料或饥饿过度,贪食过量;使役、运输繁重,行走太急,忙于赶路;突然改变饲养方法或草料。  相似文献   

8.
牛的急性瘤胃膨气和马骡急性胃扩张是大家畜常见多发病之一,轻症病例尚有自愈者,急骤病例多数死亡。多年来,笔者继承前人的经验,并从多方面研究治疗,自拟血余炭加味一方,用于牛的急性瘤胃臌气和马骡急性胃扩张,方法简便,效果灵验。 (一)治疗方法 1.配方;血余炭40克,白葱60克连根切碎,食醋500毫升,麻油500毫升,常水500毫升。先将血余炭、白葱、食醋加水灌服,半小时后再将麻油加水灌服。  相似文献   

9.
牛真胃积食是由于食入大量不易消化的饲料,积聚于真胃而引起的慢性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我站1974~1987年门诊收治真胃积食病牛20例,采用彻底冲洗法治愈17例,治愈率达85%。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一)开腹与探查 1.手术开腹:病畜六柱栏内站立保定,施行腰旁辐射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在左侧髋结节与最后肋骨连线中点距腰椎横突下6~8cm处向下做25~30cm的切口,分离腹壁各肌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笔者试用手术切开洗胃法治疗马急性食滞性胃扩张3例,全部获得成功。 病例 静宁县司桥乡潘王村社员王某饲养的4岁母马1匹,于1985年4月11日,脱缰潜入料房食入玉米粉、油渣及麸皮约5~7kg,中午12时来院就诊。该马剧烈而持续的鼻孔张大,回头望腹,颈部、肘后、股部及四肢内侧出汗,中度臌气,有时两前肢前伸呈犬坐势。将患马强行保定六柱栏内,直肠检查:肠内有大量蓄粪,脾脏后移,胃内坚实,胃壁紧张,指尖顶压留痕似面袋感。胃管探查,不见食糜流出,有少量酸臭气体喷散,注射30%安乃近疼痛不减,灌服石蜡油及消胀药偶尔从鼻孔流出。确诊为急性食滞性胃扩张。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积液胃扩张极为罕见,一般多为继发性,它对病畜危害性较大,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尽快找出其病因和给予及时合理治疗尚能获得痊愈,反之拖到后期既使发现和确定了病因,往往因病畜全身情况极度恶化和中毒,来不及有效治疗而以死亡告终。现根据一年来收集的43例病历(马29头,骡14头)治愈19例,死亡22例,淘汰2例,其中手术22例,(死亡15例,治愈7例)。 (一)引起积液性胃扩张的原因 由大肠便秘、食滞性胃扩张继发积液性胃扩张14例,小肠便秘、大肠便秘继发的8例,肠扭转(肠系膜根扭转)引起的10例,食滞性胃扩张误治  相似文献   

12.
牛的三胃阻塞、四胃炎、四胃扩张等病,是诊断治疗都比较复杂和困难的疾病,临床症状以排黑干粪球或排粪停止为主要特征。过去,我们多采用投服盐类泻剂和植物油或大承气汤为主进行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经过反复观察,全面分析研究了致病因素、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疗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自1980年10月至1982年11月先后收治病牛135例,治愈131例,治愈率达97%以上,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兽医解剖及诊断资料载:马属动物脾脏位置其后缘不超过最后肋骨。如东北农学院主编的《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关于脾脏的论述是:“通常其后缘不超过最后肋骨”;“脾脏浊音区的扩大,可见于脾脏的急性、慢性炎症或某些血液疾病及传染病时,是由于脾脏显著肿大的结果。脾脏的后移提示胃扩张,有时可达最后肋骨的后方或髋结节垂直线。”这就是说,脾脏超过最后肋骨就是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蓝狐幼仔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李毅恒(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630046)麻涛史红(兰州市卫生防疫站)封兴民刘福荣惠文森(西北民族学院动物科学系)张国瑞(兰州市城关区动物检疫站)1997年2月,某狐场蓝狐幼仔发生以呼吸困难、内脏出血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14例急性胃扩张病例,用全身麻醉配合胃肠兴奋药物进行治疗,痊愈12例,治愈率达85.7%。 经全面检查确诊为该病且未发生胃破裂者,用水合氯醛按0.08~0.1克/公斤体重,对患畜进行中度麻醉,然后再肌注0.2%的毛果云香碱5毫升,苏醒后腹痛症状可减轻或消夫,一般3~4小时后可愈。麻醉  相似文献   

16.
蓝狐硒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发病情况河南省西峡县特种养殖公司蓝狐场引进蓝狐105只,饲料以玉米、黄豆为主,1996年5月开始发病。主要症状病狐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被毛散乱,腹泻,粪或尿中带血;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喜卧,呈犬坐姿势;行走时左右摇摆,肌肉震颤...  相似文献   

17.
犬常见消化道疾病及其腹部触诊技术周庆国(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南海528231)在犬的疾病中,消化道疾病占很大比例,常见的有胃炎或胃溃疡、胃扩张、胃内异物、肠炎、肠梗阻、肠套叠和便秘等,这些疾病无论在病因、病性还是在治疗方法上均有较大的不同,中图...  相似文献   

18.
牛百叶干(第三胃阻塞)是牛比较常见的前胃疾病。我们以藜芦润燥汤为主,结合西药治疗病牛45例,痊愈36例,治愈率80%。 发病原因:百叶干夏、冬二季较多见,春、秋二季亦有发生。主要由于夏季炎热,使役较重,体内水份消耗较多,又失饮水;冬季寒冷,牛不喜饮水,加之饲管不善,消化功能失调而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19.
猫急性胃肠炎的治疗猫急性胃肠炎较常见,多因采食不易消化或变质、腐烂的食物而引起。笔者曾收治182例,治愈174例,治愈率达9565%。临床症状病初厌食,烦躁不安或精神沉郁,头贴地伏卧不起;结膜充血、发绀,流涎,呼吸急促,腹部有压痛。呕吐为本病的特有...  相似文献   

20.
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 Pousargus)又称乌猿,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之一。11年来,我园前后繁殖黑叶猴78胎。笔者治疗黑叶猴幼仔的多种疾病49例,治愈率达95%。现将几种常见病的发病和治疗情况报告于后。 (一)消化不良 共诊疗17例。 1.症状:患猴病初精神尚好,但食欲不振或废绝,不爱活动。不久患猴精神沉郁,离群倦缩一角,低头呆坐或伏卧或表现不安。口腔湿润并流涎,时有酸臭的胃发酵气从口排出。腹部稍有增大,有时呕吐酸臭的胃内容物,并排出稀糊状恶臭粪便,内有消化不全的饲料。听诊肠音增强,有时可听到金属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