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前几年,有一篇小小说,写一位小青年第一次去女友家作客,未来的岳丈大人与未来的乘龙快婿有一段极精彩的对话:“您祖籍哪里?”“四川成都。”我有些结巴,这位未来的丈人大概学问很深。“青春几何?”老人笑咪咪地望着我问道。“这……嗯……”我的大脑短路了,我  相似文献   

2.
我国耕地有多少?海岸线有多长?动植物有多少品种?矿产品有多少储量?……这些被人们统称之为“国土资源”的财富,怎样合理开发、利用?在这块特定的国土上,应该怎样正确确立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所有这些问题,是政治家们、经济专家们正在悉心研密的,也是我们每个普通国民所关心的。有鉴于此,我们走访了刚刚在北京成立的国土经济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3.
这位炊事班长为什么要撰写这些论文?他在信中写道:“经常听到一些干部反映‘现在的兵难带’的问题。……于是,强烈的责任感无时不在撞击着我的心扉:要为带兵干部写一份有关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书面建议。”为了写这个“书面建议”,他刻苦地学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科学,还学了有关美学、人才学、伦理学、控制学、信息工程学等一些当代新兴科学知识。解放军报把他的十篇论文编成了内部小册子,并加了编者按语。我们从中选了三篇,刊登于此。  相似文献   

4.
原平县县委书记吕日周,被人称为“智力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这个头衔是怎样来的?它很有一番令人深思的来历。这位三十九岁、大学毕业的新任县委书记,在工作中颇有一些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武汉火线提拔14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火线履新省政府,今天奔赴湖北”“天津拟火线提拔两名女干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多地陆续提拔一批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引起广泛关注。战疫一线,被“火线提拔”的干部犹如大火中淬炼出的真金,是履职尽责好干部的缩影。同时,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战疫一线,干部需要什么样的“能”?  相似文献   

6.
无锡纺织机械厂召开了一次“纺机大事共商会”,有干部和工人代表二百多人参加,到会同志向厂长和书记自由提问,厂长和书记当场回答。代表们提出,厂里有多少职工带病工作领导知道吗?厂领导在关心职工生活方面做了些什么工作?等等。厂长和书记听了感触极深,并当场表示接受意见,马上行动。我禁不住要为“共商会”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7.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有个朋友讲起这样一件事。某自行车厂的一位党支部书记找一位青年工人谈话,那位青年工人不服气地说:“我问你个问题,你若能答上来,我就服你。你说说,一辆自行车的前后轮共有多少根车条?”那位书记没答上来,显得很尴尬。当然,这位青工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要求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未免有点儿强人所难。尽管是自行车厂的书记,不知道有多少根车条也不等于就没有做思想工作的资格。关键还是要看人家的道理讲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9.
1995年春天,一个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的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的“幸福工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启动。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被推举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王光美自己也记不清了,从接手“幸福工程”这副担子以后,她究竟跑了多少地方?陕西的大荔、福建的安溪、河北的易县、北京的门头沟……许多被看望过的贫困母亲并弄不清来的这位老人是谁,但这位老人对她们那份慈母般的关爱,真正让她们感动,她们称她是北京来的“老妈妈”。王光美有一件“秉公执法,意外获金,全部捐献”的美事,一直为…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笑:现在的公司多得象“文革”中的“战斗队”一样。究竟有多少?据说有93万个!自然,今日的公司与昔日的“战斗队”性质完全不同。一大批新的公司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这样的大国应有多少公司为宜,大概还没有人说得上来。多也不见得就不好,只要不乱不滥。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有些乱、滥。相当一部分公司政企不分、官商不分,转手倒卖,牟取暴利,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混乱,危害极大。尤其是对“官倒”,人们已群起而攻之。为了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11.
1987年秋,朱明和到射阳守备营赴任了。一天,他刚在二连布置工作,通信员报告:“一连高学领和干部干开了。”朱明和赶紧到了一连。高学领正一蹦三跳地和连长“较劲”;“入不了党,我这把刀子可不认人!”“这可是个刺头呀,惹不得。”围在一旁的战士有的担心出事,有的上前劝说,也有的在观望——看干部怎么处理! “高学领,你不是要求入党吗?让我先考考你。”观察了好一阵子的朱明和开了腔:“请问党的纲领是什么?”——不应;“党的宗旨是什么?”——不应;“共产党员的义务是什么?”——不应……  相似文献   

12.
且说读经     
怪事年年都有。这回是有人写文章要青年人读“四书五经”。文章刊于1991年2月20日的《人民日报》第八版上。有关的那段文字是这样的: 试想一下,我们喊叫了那么多年“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可是做过多少实在的工作?今天30岁上下的人,有多少读过“四书五经”?即使读过,又有多少人真正读懂?当然,传统文化的无限丰富性远不局限于“四书五经”,但它是基础之一。基础苍白薄弱,何以“批判”?何以“继承”?  相似文献   

13.
电视机里攻坚战如火如荼,战士们军装褴褛、满面烟尘、伤亡惨重。只见冲在前面的勇士,扛着已被战火摧残得百孔千疮的旗帜如离弦之箭。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就在大旗将要倒下的时候,紧随其后的战友立即接过红旗,冒着枪林弹雨,直至插上硝烟弥漫的城头……刚满六岁的儿子问我:“打仗时多一个人拿枪打敌人多好,为什么还要人去扛旗?”大概在孩子眼里,扛旗是“虚”的,拿枪杀敌才是“实”。我由此想到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大概可以算企业的“扛旗者”吧。企业现在还要不要“扛旗者”?至少在口头上,我还没听谁  相似文献   

14.
谢海云 《侨园》2007,(1):11-13
几年前,身为画家的翟墨卖掉房产和所有画作,用40万元换回一条帆船,开始在大海中漂泊。为了航海,翟墨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弄丢了美丽的爱情,一次次向着惊涛骇浪冲刺……是什么力量支撑这位“中国鲁宾逊”不断扬帆?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石碑与口碑     
旧时代,百姓颂扬那些为他们所敬重的官吏,多采用为其立碑、赠匾、送万民伞的方式。现在不兴这一套了。但对于造福民众的好干部,老百姓还是有所表示的。前些时下乡采访,适逢某乡乡长调迁。尽管这位乡长一再封锁消息,但临行之际,送行的男女老幼还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位老人还流着热泪说,“好人哪好人……!”这便是人民群众对一个好干部的表示。 与此相反,笔者还遇到另一件事。在某村长的追悼大会上,死者家属大放悲声,而与会者中很多人喜形于色,甚至很有一些人骂声不绝:“他可死了!作恶到头了!”稍作打探,得知这村长生前严重以权谋私,挥霍无度,任人唯亲。 由那位调迁的乡长到这位死掉的村长,都证明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古训不差。只是名有善  相似文献   

16.
破怒为笑     
1986年12月上旬的一天,湘航津市分公司船员人事调度室里,几位问船讯的同志在一旁低声议论着:“李大副这次可火了,当真的不干了……。”在楼上的船舶总支办公室里,湘航津市分公司党委书记酉应芝正在同船舶大队的干部们研究工作。突然,从外面进来一个人,怒气冲冲地对大家说,你们各级领导都在,我现在年龄大了,身体差了,不中用了,请领导考虑考虑吧……说着把一份辞职报告往桌上一甩,扭头就走了。他是谁?他就是80002轮的李先容大副。这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同志为什么如此大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禄劝县是全国闻名的穷困县,而该县一家水泥厂的广告词说:“该厂新设龙泉山庄,内有高、中、低档次客房、餐厅、咖啡厅、歌舞厅、酒吧、健身房、美容美发厅、游泳池……”有两幅照片说明写着:“高雅的山庄会议室”、“华丽的山庄大厅走廊”。文字说明是名副其实的,从照片上看,该高雅的的确高雅,该华丽的的确华丽。但我有一事不明,一个穷得衣不遮体的县,水泥厂到底有多少用不完的钱去建“高雅、华丽”的山庄?给谁住?给那些饿着肚皮的乡下人住?给那些小城居民?  相似文献   

18.
理歪气壮     
理直气壮,当然不成问题。但若嘴里吐出的明明是站不住脚的歪理,却也摆出一副气壮如牛的架势,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某服装企业前些时连续加班,可工资总是“姗姗来迟”,更谈不上加班工资了。职工们私下里不免发发牢骚。“怨言”传到厂长耳朵里,这位厂长很快便在职工大会上发作起来:“我们有些工人太不识抬举了!加了几天班就喊吃不消,工资迟发个把月就开始叫!你们也跑到外面看看,现在有多少工人都下岗了?又有几家企业还在运转?人家想加班还加不成哩!”一番训话,果然封住了大家的嘴巴。 无独有偶,另有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近年来可谓“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9.
记者最近到位于鄂西北的古城襄樊采访,一个突出的感觉是,这里没有“太平官”,干部都有一股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襄樊市委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果真同志,是干部制度改革的积极推进者。这位“老  相似文献   

20.
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看见一片落叶,确实可以知道秋天的来临。但是,一叶可以知秋,一叶也可以障目,而不见泰山。 传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几位友人一起观赏江景。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友人问他:“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这个和尚先是张眼望江一扫,然后闭上眼睛说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在这位遁入空门、超尘拔俗的和尚眼里,偌大世界,人海茫茫,熙熙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