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10年4月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出台,将极大促进沈阳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沈阳及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建设沈阳经济区,是辽宁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辽宁全面振兴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沈阳在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上发挥着引领怍用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辽宁省委提出了深入实施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沈抚新区、县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区域发展难题,打好三大攻坚战,满足辽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先后提出了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沈抚新区、县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等系列难题。"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支持,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多年来  相似文献   

5.
参与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研究的辽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沈阳经济区产业发展所要实现的产业一体化,将绐八个城市带来发展优势。他说:“产业一体化是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毗邻的城市需要区域产业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文化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深化,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一个地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在日益增强。文化事业发展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联已经成为紧密性结构关系。沈阳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势必会成为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经济区的文化大发展势必会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经济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列出了沈阳经济区发展的后发优势,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沈阳经济区后发优势的策略,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互动,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势之举。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有利于形成整体优势,把辽宁沿海地区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高地、经济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建成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是与城市群分不开的,沈阳经济区是沈阳相邻的八个各具特色城市组成的,其崛起和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东北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辐射"和"凝聚"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沈阳经济区的作用,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更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沈阳经济区联动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经济区有着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区域经济共同体内的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驱动复杂化、行政壁垒长期化,再加之区域经济共同体又不具备一级行政组织所具有的制度基础。要建设沈阳经济区,增强沈阳经济区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必须正确处理好区域内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协调有序,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是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沈抚新区、县域经济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区域发展布局,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动能。辽宁沿海经济带,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6个辽宁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是东  相似文献   

12.
辽宁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正在打破原有的城乡发展格局,城市、城镇要求拓宽发展空间,农业现代化要求耕地相对集中。加快土地流转成为下一步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杠杆。辽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速度低、规模小、不规范,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矛盾有升级的趋势。对此,本文提出了积极稳妥科学快速的土地流转原则,并提出建立四个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这一重大决策,从而开启了辽宁三大经济板块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产业带动总量突破辽西北作为我省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较弱,经济总量偏小。实施突破战略以来,阜新、铁岭、朝  相似文献   

14.
马里 《奋斗》2011,(6):10-11
刚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这标志着,牡绥地区由省重点开发区域提升为国家主体功能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我省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视野     
《党的建设》2010,(3):64-64
区域规划:重构中国经济版图据《人民日报》报道,去年以来,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这12个区域规划包括: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沈阳近海经济区作为实现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优势互补、腹地经济与沿海经济良性互动的钻石节点,成立两年来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2007年一举被评为沈阳新的十大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沈阳经济区要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加快推进同周边城镇及产业园区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城市群。沈阳经济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沈阳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率先转型,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放大辐射能量,带动其他4市加快形成聚集效应,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以沈阳为龙头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省抓住难得机遇,加快发展,致力民生,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建设、突破辽西北大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发展富民经济是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促进辽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辽宁富民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强省"和"富民"关系,按照"两个同步"的要求,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促进全省经济均衡发展,使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