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是通过网络侵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侵权案件,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确定管辖的依据有别于一般侵权案件。确定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必须立足于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以未来《民事诉讼法》构建的三审终审制为制度背景,在坚持有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实体权益与程序利益,有利于纠纷彻底解决原则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根据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对这类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的侵权损害赔偿,是追究著作侵权行为最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之一。在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著作侵权后,侵权行为人是否应当向著作权人赔偿损失,适用何种原则进行赔偿,如何确定赔偿的范围和具体数额,是著作权案件审理的重点难点。正确认定赔偿损害责任以及确定赔偿数额,对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制裁侵权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案件,根据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对这类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 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 2000年 11月 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14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0年 12月 21日起施行。   2000年 12月 19日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案件,根据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对这类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  相似文献   

6.
熊惟蛟 《律师世界》2001,(10):25-26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随着近年数起侵权案的审理而摆在我们面前,从而对传统著作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现状1999年,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有关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案件,这三例案件是:11999年4月28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的陈卫华诉《电脑商情报》侵权案。法院经审理判决《电脑商情报》侵权成立。21999年9月9日,被称为“中国网络主页侵权第一案”的北京瑞得公司诉四川宜宾东方信息公司主页侵权案,法院判决复制主页的被告侵权。31999年9月…  相似文献   

7.
复制和复制权概念的混淆一直是著作权法在学术以及实践运用领域长期存在的法律问题。法律人对这两个概念的模糊理解,一方面导致学术界对于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的割裂认识,比如复制权和其他著作权权利的关系、著作权侵权法律关系中无法区分侵权客体要件和侵权行为要件等;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一旦出现新的著作权侵权类型,无法进行权利归类,无法正确区分著作权各项权利所统摄的范围。文章将依据对复制和复制权概念的区分,正确梳理著作权各项权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案件,根据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对这类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第二条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  相似文献   

9.
一、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证据裁判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指的是侵害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内容的发展而引起的或者与它们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而引发的民事案件,既包括通过互联网侵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传统知识产权,又包括侵害数据库、多媒体、域名、数字化作品、互动媒体等与互联网发展相关的新类型知识产权范畴。现代信息科技创新主要的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版权》2021,(1):169-171
2020年,长沙两级法院共受理著作权纠纷案件4495件,其中,一审4108件,二审387件。审结著作权纠纷案件4450件,结案率99%。由于著作权的主体日益广泛,侵权方式渐趋多元,侵害著作权案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占比大。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占比九成,该类案件主要涉及侵害音乐、美术、影视等作品或制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二是系列案件数量较多。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中,由于侵权方式和侵权主体广泛,权利人批量提起维权诉讼由此产生的系列案增加。三是电子证据广泛适用导致事实查明难度增大。几乎所有的著作权纠纷案件都涉及电子证据,涵盖数码照片、电子底稿、电子邮件、短信及微信聊天记录等各类形式。与其他证据相比,电子证据技术性较强,容易因软硬件系统的故障或者人为因素遭到损毀、删改,容易被伪造且不易被识别,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也成为审查判断中的难点,法院认定证据、查明事实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四是客体类型多样。客体类型除涉及文字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传统客体类型案件外,还出现了口述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等新类型案件。五是电子取证方式多样。权利人的取证方式由传统的公证取证逐步多元,审判实践中出现了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区块链电子取证存证平台取证等。现选取1件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损害赔偿是审理软件著作权案件中的一个最大的难题之一,本文拟从司法角度对软件著作权损害赔偿的原则、方法及法定赔偿问题作一些探讨。一、赔偿的基本原则由于侵犯著作权造成的损失不易认定,赔偿范围难以确定,在以往的著作权侵权案巾.被侵权人听获赔偿往往较低,造成了一些了好的后果,鉴于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引起的损失往往较人,为保护著作仅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制止侵权行为,有人提出,计算机软件的侵权损害赔偿应遵循一个原则,即“要达到足以补偿权利人的损失,足以制止侵权行为”。也就是说,在确定侵权…  相似文献   

12.
私人影院经营性使用影视作品,许多片源来自网络下载、个人私下贩卖以及非法在正规影院盗录等渠道,存在著作权侵权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侵犯影视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放映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对于私人影院涉及著作权的侵权认定和规制,我国国内法目前是诸法并存的局面.对2016年较突出的几个私人影院涉著作权侵权案例中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规制,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判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侵权行为综合、全面地认定,才会使案件的判决更加科学、合理、公正.随着我国私人影院领域法规的不断完善,对私人影院行业的规制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确定便是其中之一。网络所建构的虚拟空间突破了实体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当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时,以地域为基础的传统管辖权理论与规定似乎无法圆满解决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争议,因此当侵权行为人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引发诉讼时,判断侵权案件地域管辖即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的一般性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相关的规定及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确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一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重心在于通过制裁著作权侵权行为,使受侵害的著作权得到救济。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对著作权侵权行为正确予以认定。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对侵害行为进行了列举,但未规定侵权认定的明确标准。尽管该法第四十五条第(八)项设立...  相似文献   

15.
审理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郭泽华对软件侵权行为的认定《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了8种软件侵权行为。但是,在审判实践中,遇到较多却又难以认定的是侵权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或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非法复制的行为。由于软件同其他版权客体...  相似文献   

16.
《电子知识产权》2005,(5):48-50,60
在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中,侵权纠纷占绝大多数,而其中被人民法院认定侵权成立并判令被告承担赔偿损失民事责任的案件又占相当比例。正确认定损害赔偿责任以及确定赔偿数额对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制裁侵权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在认  相似文献   

17.
当前,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是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最常见的一类案件,是著作权纠纷案件最基本的类型之一。在这类案件中,越来越多的受害人针对著作人身权被侵害的事实提出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但我国有关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立法却相对滞后。并且,对金钱赔偿的数额标准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混乱和矛盾。因此,本文以期通过对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的研究,促进对著作权人和相邻权人精神权利的保护,并最终完善我国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软件是技术性和功能性的技术型知识产权,往往给司法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审理和查处侵权案件造成一定困难。计算机软件技术鉴定作为有效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和参考证据,需要根据软件特点、纠纷案情,“对号入座”地进行技术鉴定工作。在软件著作权纠纷中的技术鉴定时,不应偏离著作权法律法规进行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19.
我第一次接触公证是在三年前,那时我已是一名执业律师,受某唱片公司委托,代理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需要获取有关侵权的证据,虽然盗版在国内已是一种四处存在的客观事实,但这种客观事实不加固定不便于作为呈堂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我想到了请公证员配合一同前往购买侵权物品,并由公证员证实整个购买取证的过程,后经与原云南省公证处联系,得知这叫做保全证据公证,并由该处予以办理出具了《公证书》,使我轻而易举地拿到了有效证据,对该案的事实认定起到了有力作用。从这个案件开始,我初步接触到了保全证据公证。  相似文献   

20.
网络著作传播权侵权是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所出现的著作权侵权的新的表现形式.司法实务界对于该种侵权行为类型的认定和处罚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该类侵权案件将大量的出现.本文从网络服务提供者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现有的案例,对不同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怎样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提出了建议,以期达到使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侵权行为的构成、原因及对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